關愛生命遠離西遊。
這是觀眾的心聲,另一方面,作為四大名著,《西遊記》在遭受層出不窮的蹂躪,逐漸被玩壞。
在鄭保瑞導演的第三部《西遊記女兒國》中,甚至還出現一個審美清奇的國師媽媽和女兒臉男兒身的忘川河神,天雷滾滾不殘不休。
從2014年第一部《西遊記之大鬧天宮》(以下簡稱大鬧天宮),到2016年的《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以下簡稱三打白骨精),再到2018年的《西遊記之女兒國》,鄭保瑞保持著隔年一部的西遊故事搶佔賀歲檔期。
摸著良心說,對比前兩部,新作的視效對比前兩部有了飛躍。
第一部《大鬧天宮》,電影的特效相當辣眼睛,當年被吐槽是電玩五毛效果。
第二部《三打白骨精》效果明顯好於第一部,尤其是鞏俐的造型值得稱道。
《女兒國》視效則更進一步,稱得上賞心悅目。
然而,作為一部電影的核心——故事,導演的能力實在讓人捉急。
在鄭保瑞創造的西遊世界裡,每一個反派幾乎都有過一段絕望的情感,且在最終黑化成魔。
牛魔王之於天界的欲望,多少與鐵扇公主有關係;白骨精的怨念因人心之惡勾起,忘川河神更是因為愛情的背叛被徹底激怒。
孫悟空則從傻白甜被欺騙、嘲弄變成惡魔,覺醒後成了武功蓋世的大徒弟;在與師父的磨合中也從火眼金睛看真相認識世界,升華成心相觀人,最後促成了《女兒國》中扶持師父從個人私情走入佛系大愛的領路人。
這隻潑猴在導演的設計下逐漸偉光正,假設把孫猴子的人設繼續升華,定能擁有普度眾生的實力。
想弱弱的問一句,那讓師父怎麼辦?
相反,孫悟空這個角色層層遞進,心靈茁壯成長,但是其他角色卻絲毫沒有進展。
甚至在《女兒國》中唐僧的覺悟是退步的,從為情所困到想和女王生小唐,欲遮慧眼袈裟不上身。
若不是孫猴子苦苦求來落胎泉,用計讓師父喝下,估計唐三藏真能和女國王一起養孩子了。
至於沙悟淨和豬八戒,自始至終除了賣萌搞笑如同紙人。
導演既想要普度眾生,又想兒女私情,要得太多結果啥都沒撈著。
在唐僧被國師媽媽押上去往苦海的小舟送走時,女王毫不猶豫地從懸崖上跳進了小船裡。於是,兩人在苦海的漂蕩中開始覺悟,金句不斷。
女王問唐僧女兒國之外的國度有苦海嗎?長老說外面本就是一片苦海,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他去往西天取經就是為了讓這些無法靠岸的小道找到港灣。為了這句話,唐僧和女王牽起了小手。
當他們抵達苦海盡頭找到出口時,女王終於醒悟,她要享她的王侯富貴,請唐僧繼續守他的清規戒律。偏偏因為這樣,和尚的戒律破了,袈裟再也穿不上身。
孫猴子在尋找落胎泉時,創造落胎泉的如意真人問猴子,師徒四人要去往西天取經是為了普度眾生,可是他們肚子裡的孩子也是鮮活的生命,難道生下他們就不是眾生了嗎?
猴子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他也告訴如意真人,若只為了這三個孩子,師徒不能成行,普世的大眾就得受罪,所以他要當這個二人,獨自扛下所有罪惡也要落了師徒肚中的胎兒。
然而,就在孫猴子的大義之舉把人感動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時候,矛盾出來了。女兒國的大門其實由情而生也由情而止,孫猴子落了師父的胎卻也激發了師父與女王之間的感情,無意中觸發了開啟女兒國結界大門的開關。
但是師父用情了,就再也無法批上袈裟離開女兒國,除非師父這段情能止。
用現代人的觀念理解,唐三藏必須與女王產生感情,再捨棄與女王的感情,也就是背叛女王。
結果就是,唐僧其實是個披著和尚外衣的渣男。
在原著中,唐僧對女王沒有動過私心,這才真正符合高僧斬斷紅塵的境界和身份,儘管編導們的目的是想升華唐僧,但是這樣黑長老的方法是不是有待商榷?
把問題繞回孫悟空身上,他好不容易弄來落胎泉迫師父喝下的意義又何在呢?
在這部新作中除了唐僧的人格出現矛盾之外,還有一處更宏觀的矛盾,出現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
在前半段裡,女兒國中有個訓誡被反覆強調,就是男人是毒物,女人中毒都會肝腸寸斷,無藥可解。也就是說,其實這部片應該是極具女權主義思想的文本,男人在這個被孤立出來的世界裡,地位與女性是不平等的,他們的存在要以死消滅。這根本就是一個女性烏託邦。
唐僧很友好地想向突然出現的女武士自我介紹,結果被一個巴掌打暈;豬八戒赤身裸體出現在一眾衣著甚少的女性面前時,她們非但沒有表現出羞澀,反而昂首挺胸與豬八戒對峙,甚至把老豬打得滿地找牙。
在監獄中,審問沙悟淨的女戰士與他掰手腕連戰連勝,就在沙悟淨悲嘆自己丟臉時女戰士卻主動上前示好。
諸如此類的情節,都表現出了女性在這個烏託邦裡所處的絕度優勢。對女權信仰者而言,這無疑是個世外桃源。
既然是烏託邦,當然就不可能繼續美好地存在下去。影片進入後半段後畫風突轉,女王與唐僧一起渡苦海,國師媽媽跪拜孫悟空請求救援;當女王為開啟出口耗盡功力而昏迷,國師媽媽舉全國之力祈願時,河神來襲,所有的一切均是靠唐僧的感悟而終結。這些情節意味著男人依舊成為了主宰的神,沒有唐僧參透人生或者是佛法,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生靈塗炭。
但是,這並不是導演想要表達的終極觀點。佛性、大愛才是導演想講的。有兩個小細節值得注意:
與國師媽媽有過曖昧的忘川河神,導演挑選的角色原型是林志玲。這位大美女出了名的有女人味,然而在這部片中,她只是一張臉示人,她的下半身可是健碩的男子軀體。在河神想與愛人纏綿時,它的臉有著林志玲的柔情;當他被拋棄感到憤怒時,那張臉就成了正常的憤怒男人的臉孔。
這忽男忽女的體質是導演刻意為之還是特效出現的紕漏不得而知,但是耐人尋味。所以之於國師,她愛的是這個不男不女的河神,還只是愛的是一種感覺?這種若即若離的情愫,這就由觀眾自己判斷了。
在孫悟空帶領師弟與河神展開對決,師父終於感悟請出如來。這樣,真正降服大魔王的不再是正義,而是佛。也就是說,不管是男是女,在佛的面前,在這一終極信念的面前,全都是泡沫。
講到底,導演其實想闡述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愛也好,恨也罷,該走的還是得走,該丟得只能丟。唐僧與女王在捨棄對方的觀念達成一致後,出口才得以開啟;妖魔大戰,不是徹底的放下,召喚不出如來。
這個道理最終又是要告訴觀眾什麼呢?就像時下流行的佛系思想,看淡一切隨波逐流?
如此悲觀的「空」悟如何對得起唐僧和女王撒的一頓狗糧,孫悟空領隊的一幹正能量?沒有進行到底的核心觀點,最後竟然自相矛盾、搖擺不定,怎麼對得起觀眾?
到最後,導演只是表現出了對孫猴子的喜愛。不但在這部片中讓他當了一次定海神針統領全局,還以救世主的高大形象繼續帶領師父和師弟們奔往火焰山。
但是,看著蜿蜒的河流向前流淌,期待下集的欲望早已蕩然無存。
電影爛番茄為今日頭條籤約作者
內容合作聯繫微信號:flytigerman
商務合作微信號:lin217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