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乙女風格是這部作品最大的特點——但製作組們忘記了」
倘若《刺客守則》能早生十年,也許能得到更多的受眾吧。
但十年之後的今天,標題連七個字都沒有,你也配叫輕小說?
好吧,玩笑止於此。
若是要談起這部作品的優點的話,其實想來三言兩語便能贅述完畢。因為正如同它的標題般,它的劇情已然「落伍」了。
可想而知的劇情展開,標準到不行的學院戰鬥……這部作品真的很難激起大部分人往下追的欲望。
再加上動畫製作的刪減,讓劇情發展地十分迅速,使人都沒法認清人物,就已經切換了場景。再加上缺乏一定的設定解釋,更是加重了作品的突兀。
那,為什麼我們還要看這樣的《刺客守則》呢?
無他,緬懷一下「青春」而已。
距離上一部「奇幻類」的輕改動畫多久了?
有些記不清了。依稀記得的,大概要追溯到17年的《末日時在做什麼有沒有空可以來拯救嗎》,這兩年來異世界泛濫成堆,多少有些讓人忘記了,原來還有「奇幻」這一題材。
不稍說,這部作品恐怕已經被很多人默認為「異世界」了,可憐「奇幻」的影響力一年比一年弱,甚至即將淪為了一旁支(笑)。
當然,這裡無意探討兩者定義。以「奇幻」為名,只是為了闡述這個故事的純粹性。沒有了數值至上的轉生之神,沒有了一無所知的異世界村民,更沒有「總之我無敵」的高中生,讓人看上去,多少舒服了許多。
「插在大地上的巨大吊燈——那就是這世界的姿態。」
單純的一言,便已然為這個世界構築上了奇幻的色彩。「提燈中的世界」,這滿是不可思議的存在,也為其埋下了諸多的問題:
燈有何用?燈從何處來?為何不熄滅?燈外的世界又如何?以及……世界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
環繞在提燈的周邊,構築了外在的敵人「藍坎斯洛普」。夜晚會侵蝕生物,最終將生物變成藍坎斯洛普。一堂講課,在問答之間,作品便架構起了基本的框架,「人們」的敵人。也同時順帶地「提燈」的作用闡述了出來。
在這個世界裡,提燈之光成了人們最後的倚賴之物。
而與怪物們相對的,便是一群寄宿著 「太陽之血」的瑪那能力者。以八個下級位階和三大上級位階所組成能力者,成了這個世界最後的希望。但明朗的只有這單純的體系,除此之外,還是處於一片混沌之中。作者用著擠牙膏式速度,慢慢地吐露著世界的原型。
多少有些令人著急。但在這個故事裡,「世界」並非重點。
重點是世界之外的,那一位「聖騎士」家出身的,無能的少女。
這部作品有一個很有趣的點,雖然在每一卷中都是以「暗殺教師與……」為副標題,但在實際內容裡,特別是在前期,根本沒這位「孤高」的暗殺教師啥事。
由於庫法實在是存在有太多的即視感了,因此論及起來,大概也就只剩下「冷傲的龍傲天」這般便籤。
當然,由於其第一集的迅速轉換,使得這「冷傲」沒來得及塑造起來,便只剩下了「刺客的慈悲」。因此,在此對其避而不談。
而與稍顯薄弱的主人公相比,這位年僅十三歲的「無能才女」梅莉達,倒是顯得明晰許多。而動畫裡,也時常運用景深鏡頭。一個鏡頭下,一滴落淚即將滴落在地上。那是包含著少女的不甘與偏執的無可救藥的乞求。
「不呼救,是因為呼救的話就會被認作為不能使用瑪那的,不被承認為安傑爾家的孩子」
因此,少女縱使是忍受疼痛,也絕不會呼救,那是少女的執著,對願望的執著。
少女的願望是什麼?是加入聖都親衛隊,成為人們手中的希望之劍。但那是不可能的,因為少女是「無能」的。構建起瀕臨危機的奇幻世界的同時,也會意味著,在這個世界裡,將「唯能力論」。
而對於無法覺醒「瑪那」之力的梅莉達而言,夢想只能是一種空談。
即使付出了再多的努力,也不過是付之東流。但對於梅莉達這名少女來說,似乎就沒有放棄這一選項。即使打不過「南瓜頭」,也不會放聲呼救;即使被學校的眾人百般嘲弄,卻也未曾升起放棄的念頭。無謂的執著與無力的才能,在這兩面性下,少女的迷茫與無助已然活躍在了紙上。
她需要得到救贖。
陰暗的光影色調下,不僅符合這微弱的燈火之光的世界,也在訴說著少女近乎絕望的內心。苦悶與糾葛,從梅莉達有認知開始,便已經伴隨在了她的身邊。「安傑爾」的名號很重,而那,也決不會是一個「無法使用瑪那」的少女所能承受的。
她迫切需要燈光。
就如同這個已然被黑夜所吞噬的世界一般,能救贖她的燈火在何處?
每一個童話故事的末尾,總會在公主最危急的時候出現能夠給予一個吻的王子。就像白雪公主、睡美人,她們沉睡在死亡的邊緣,期待著一個路過的王子。而在這個故事裡,王子,便是庫法。
庫法給予了梅莉達,至關重要的,一個能夠實現願望的吻。
而從這一刻開始,這部番有了自己的一個、獨有的風格。
在很多情況下,提及輕小說,那就等同於是死肥宅們的幻想。無數的美少女與平凡的高中生的結合體,更是將這種臆想凸顯的更甚。而這一點,在幻想類的故事裡,尤為突出。
但很意外,這部作品卻不是。
很多人都曾給予這部作品這樣的一個評價:「用乙女的口吻講述著男性向的故事。」
這話很對。恰如我先前所用的「王子與公主」的例子,如果說,開頭接吻不是在借用這類童話,我是不信的。雖然,作者為了這個「吻」加上了很多的附加條件,但卻都沒能排除一點。
那是改變少女的吻。
這很特殊。因為,在很多的故事裡,時常都是反著來的。而在這類作品裡,強調的是,少年的變化,從日常到非日常,從平凡到救世主。但《刺客守則》卻已經發生了變化,從吻的移位開始,主視角已然從庫法轉移到了梅莉達身上。
成為「武士」後的初次校園戰,梅莉達為自己正名了。
而從那一刻開始,一種類「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少女崛起之路,成了故事的主線,你說這還不是乙女文?從第二集開始,已經多少有些跡象了,庫法坐於觀眾臺上,而舞臺之上,是少女的個人秀。
而吻,又奠定了這部作品的那股濃濃的戀愛氣息。恰如作者在後記中所提及的,「有年齡差距的戀愛真棒呢」,啊,這股戀愛味從一開始不曾斷絕。從少年接住了少女時的對望,到少女心懷嬌羞地接受少年的贈予,一種懷春少女對冷傲教師的迷戀感愈發濃重。而這,也進一步增添了這部作品的少女芳香。
不得不說,這一點,很新奇。作者用著乙女的寫法,恰到好處,梅莉達的陽光、戀愛腦,也都在第一視角呈獻給了觀眾。但凡看過的,又有誰會不喜歡這位堅強又脆弱的少女呢?但除此之外呢?
龐大的世界仍舊亟需完善,少年與少女的故事仍舊缺乏著新意。而動畫裡過快的進展也是在打破這種微妙的少女感,不由得有些遺憾。
而失去了少女感的本作,又如何能在打出自己特色?
更何況——
大人,時代變了。
僅用24分鐘讓無數動畫區up提前吹爆,《BEASTARS》是如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