儂見過最美的上海是什麼樣子的?
也許是東方明珠塔照耀下的夜,也許是黃浦江畔低鳴的汽笛,亦或是世博園萬國聚會的繁盛。
可最近一部畫風清新的動漫,卻讓唔看到阿拉上海最美麗的樣子。
沒錯,就是這部剛剛上映不久的《肆式青春》。
這部動漫中的上海,是這樣——
這樣——
還有這樣——
幾乎可以肯定,我們很少在動漫作品中看到如此美麗的上海。
在第三個故事《上海戀》中,不僅有還原度極高,畫風極清新的大上海。
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上海元素,時不時幾句軟綿綿的上海方言好聽個,不少觀眾表示看完電影自己都抑制不住想學幾句上海話了。
這就是《肆式青春》的魅力與質感,動漫中無處不在的中國元素,也是這部日式動漫深得中國觀眾喜歡的原因。
《肆式青春》由CoMix Wave Films製作,分別以北京(湖南)、廣州和上海三個中國城市為舞臺,講述了以「衣食住行」為主題的3個故事。
阿拉熟知的新海誠作品《你的名字。》,就出自這家公司,而《你的名字。》中同樣炫美的畫風,終於和中國結合在了一起。
CWF素有「壁紙狂魔」之稱,意指其作品的每一幀,都有讓觀眾截屏的衝動,這個江湖名號,終於也借著《肆式青春》,讓中國觀眾領教了一把。
電影本身分為三個小故事,分別是關於北京和湖南的《一碗鄉愁》,關於廣州的《霓裳浮光》以及關於上海的《纖雨初晴》。
作為上海人,偏心一點,唔還是最喜歡最後一個關於阿拉上海的戀愛故事。
《上海戀》的導演李豪凌就是上海本地人,所以對上海的描述,不僅充滿了動畫氣息,而且融進了懷舊滋味。
故事講的是在上海工作的年輕人李墨設計的圖紙不被重用,鬱悶搬家時發現了兒時的一盤磁帶,將他帶入了少年回憶。
那裡有曾經和他青梅竹馬在石庫門長大的姑娘小雨,但陰差陽錯,因為選擇和搬家的緣故,兩人彼此錯過,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這段故事中,李豪凌導演對舊上海的精緻呈現,讓觀眾眼前一亮。
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細節,也能讓身處各地的上海人品到家和兒時的味道。
石庫門是大上海一個縮影,舊時的石庫門簡直無所不包,無奇不有。
石庫門裡的『亭子間』、『客堂間』、『廂房』以及『天井』等,都是老上海們的溫馨回憶。
上海的老式石庫門裡弄,洋溢著這個城市最本質最淳樸的氣息,透過石庫門,能感受到一種古老而綿長的歷史厚重。
那是屬於上海的特質,李豪凌則通過動畫,把石庫門完美地呈現在故事裡。
甚至還有阿拉熟知的鳳凰牌自行車,食樂餅乾,文華日報……
一樁樁一件件,都是老上海的記憶,場景的精緻還原,也讓阿拉體驗到國漫的高能和進步。
除了畫面,讓人倍感親切的,還是故事中無處不在的上海方言。
在動漫電影中加入方言配音,是國漫中少有的新嘗試,在之前的國漫作品中很少見到。
上海方言的加入,不僅讓觀眾感受到了當地的風俗文化,而且在觀影時產生了強烈的代入感,仿佛阿拉本就置身於彼時的上海,在石庫門度過自己的童年。
尤其對上海本地人來說,能在動漫故事中聽到家鄉話,看到自己生活過,工作過亦或是天天經過的地方,實在是一種奇妙的觀影感受。
不得不說一句,新海誠的畫風和阿拉上海,真的很配!
另外,上海方言放在青春故事中,給了少年的主人公李墨和小雨更加真實的家庭環境。
那個年代,本來很多上了年紀的人都習慣於用上海話。
懷舊情緒加上方言的感染,配以磁帶餅乾桶這些老物件,隔著屏幕都可以強烈感受到導演想要表達的那份青春情懷與感傷。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方言本就是具有地域性的。
電影中的方言,不但反應了老上海的風土人情,還體現了上海人民淳樸善良的性格特點,讓上海方言具有了動漫中特有的「文化氣質」。
其實《上海戀》最經典的,還是那些因為年少賭氣沒說出來的話,因為少年誤解沒聽的磁帶,因為太過自我沒做的選擇,而留下的遺憾。
每個人都從青春成長而來,每段青春都會留下或多或少的遺憾。
這遺憾也許關於初戀,也許關於友情,也許關於誤會,可能也正是因為這些無可避免的遺憾,回頭望過,青春歲月才會那麼美,那麼值得留戀和回憶。
李豪凌導演是深諳青春之道的,所以李墨和小雨通過錄音的互訴衷腸,又是因為錄音而東勞西燕,才會拍的那麼真,又那麼感人。
《肆式青春》三個不同城市構成青春圖鑑坐標,這裡也許就有你,有我,也有其他人的青春。
有倔強、有堅持、有遺憾、有錯過,但依然無悔的青春。
《肆式青春》三段不同的故事,講親情,友情和愛情,那些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和眷戀,或許才是青春裡最值得我們追憶的美好。
感謝《肆式青春》帶給阿拉全新的青春共情和回憶體驗,還有那故事中美到極致的大上海。
在之前每部成功的國漫都集中在奇幻類型上時,《肆式青春》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給出了中國青春類動畫電影的新模式。
豐滿的故事,親民的語言,精緻的畫面,細膩的情感,《肆式青春》就是我們想要的國漫,亦是我們羨慕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