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看《義海豪情》,只覺得充滿國讎家恨,對當時殘殺國人的漢奸和日本人恨之切骨。
時刻提醒我們中國人勿忘國恥,時刻警醒,不可以積貧積弱。
如今再翻看,背景音樂一響起,便已淚如雨灑。
處在絕望仍力竭
《義海豪情》的成功點在於時代背景,並且沒那麼強調豪門宅鬥,更多關注了廣州豬籠裡一群小老百姓的生活,還有男主和女主的大愛無聲,卻又驚心動魄。
男主劉醒是一名基層小警察,為了給有心臟病的妹妹籌錢治病,忍受著頂頭上司梁非凡的欺壓,老婆亦被上司梁非凡偷走。
以至於有了名場面:梁非凡,你呷shi啦!
所幸,劉醒生活在一個很有愛的環境中,雖然和鄰居們經常為家長裡短發生口角,但都很快和好,根本沒有隔夜仇,更不會勾心鬥角。
日子諸多磕絆,好在還能過得去,豬籠裡的人相親相愛患難與共,不是一家人,卻勝過血濃於水的親情。
每次看到他們在一個並不富裕的環境中,一起說笑唱歌,都覺得屏幕裡滿滿的幸福。
但是戰爭開始,一切就變得不一樣。
古語有云「巾幗不讓鬚眉」,誰說女子不如男!
女主九姑娘,雙商在線,是世人眼中的大魔頭,無惡不作。其實,作惡也只為掩人耳目。
和平年代的九姑娘扮演著惡魔,違心賣著鴉片煙,但卻希望有一天真正獨掌大權,能夠一把火燒掉所有鴉片。
廣州失守,抗日時期,九姑娘與日本大佐鬥智鬥勇,孤身闖狼窩,為了搏得信任,以身試毒。
九姑娘設計槍殺少佐,那個眼神的變化,嫵媚—悲憤—悲傷—兇狠—得意,佩服的五體投地。
全劇看下來真是盪氣迴腸,大小角色刻畫得血肉分明,男女主重情重義,人設十分豐滿。
除了愛情還有友情、親情。除了江湖氣還有義氣、豪氣,撐得起「義海豪情」四字。
即使世界多苦難,仍在苦難中保持微笑。
九姑娘,是全廣州最大毒梟黑幫頭目鄭郎軍的女兒,要管住自家賣鴉片的東泰公司,就得遇強則強,有勇有謀才可讓眾人服。
表面上是個十惡不赦的大毒梟,實際上卻十分厭惡鴉片,深知作為一個女人,只有爬上頂峰,才可以做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抗日時期,九姑娘不管別人說她是漢奸、賣國賊還是坑害成千上萬人的毒梟,她仍要跟日本人合作。
如果她不這麼做,會有更多的人去跟日本人合作,到時害的人會更多,而且利用與日本人合作的機會,更好的保全身邊的家人和朋友。
日本佔領廣州後,日軍領袖大佐為多賺軍費,日軍要求與九姑娘合作開設鴉片館,這讓火燒掉自己倉庫裡所有鴉片的九姑娘陷入兩難。
如果不配合,日軍就找其他鴉片商開,到時情況更加無法控制,會荼毒更多人。
但如果配合,就是漢奸,打勝仗之後可能會被清算,會受眾人唾棄。
九姑娘糾結之後還是選擇配合,就算被人罵,也要捍衛自己心中的正義理想。
世界多苦難,但苦難總是能戰勝,讓九姑娘無法抗拒的,始終是家人帶來的傷害。
九姑娘,時常被家裡的親人排斥,暗鬥,就連親弟弟與姑姑都時刻暗算著要置她於死地。
但她仍要在找茬挑釁中保持微笑。
最後之所以會染上自己最為憎惡的鴉片,並難以抽身,正是因為在嗎啡的作用下,她能稍作逃避:
不用再當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的女鬥士,不再因為父親的自私、冷酷而糾結。
九姑娘與劉醒的感情線,是觀眾的毒藥。
他們的愛情,就連一句「我愛你」都是多餘的。
讓觀眾意難平的是,他們由頭至尾連一個牽手的鏡頭都沒有。
惺惺相惜,生死之交,是知己更是愛人,有著無數次為對方奮不顧身的英勇,和回望的柔情。
在九姑娘鴉片癮發作,要不停回東泰復吸時,劉醒站在外面日日陪伴,他插著兜看著閉緊的門。
沒什麼比那個眼神更讓人動容的了。
九姑娘絕望時,劉醒在教堂死死抱住她不讓走,懇求幫她戒毒癮,這是第一次肉體接觸,但足以讓觀眾哭到眼腫。
後來,九姑娘決心戒掉鴉片時,痛哭流涕。
劉醒滿眼的支持鼓勵和堅定相信。
這一段差不多六分鐘,沒有一句臺詞,但一切都在眼神中。
劉醒和九姑娘對視時的眼神交流
劉醒從集中營救出九姑娘,在船上送她一枚手榴彈,一臉寵溺地看著她吃醋。
沒說一句我愛你,卻愛你如生命。
九姑娘在未曾遇見劉醒之前,她單槍匹馬闖天關,獨自一人去對抗各種豺狼野獸。
她偽裝自己,用殘忍狠辣的姿態去面對一切,只有強硬堅韌的盔甲才能保護好自己才能達成自己的目標。
一個魅力無限的女人,沒有半點善良柔情。
沒有退路也沒有任何依靠,她的世界裡,只有自己在孤軍奮戰。
直到遇上了劉醒,第一個走進她世界的人,她找到了信任和後盾。
劉醒的出現仿佛一道光,在她黑暗的世界裡緊緊包裹著她,對著他,她可以卸下所有防備和偽裝,所有柔情和軟弱都無需隱藏。
他明白她,心疼她,守護她。生要一起生,死要一起死。
「如果我先走,我就在天上等你。」
多麼美麗的約定,沒有一句我愛你,沒有任何曖昧的舉動,只有至死不渝的眷戀和浪漫。
不必說什麼,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已經是深愛了,彼此心照不宣,但誰都未曾開口,互相救贖、互相依靠、互相扶持,便是這戰火紛飛的時代,最美好最純潔的情感。
在那個戰亂時代,情感也被蒙上了灰色的陰影,分離成了當時濃墨重彩的一筆。
有的感情走過戰亂甜蜜如初,有的則被戰火和距離所稀釋。
在教堂發誓要生一起生,要死一起死的兩人走散了,九姑娘逃離到香港,劉醒失憶。
一別就是三十年,這三十年如一日九姑娘堅持登報尋人。
九姑娘根本不知道劉醒是不是還活著,但是仍然堅持在報紙上登「尋人啟事」整整三十年,從最開始的「劉醒,我在檀香山等你」,到後來加上「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再到最後只剩下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九姑娘從最開始的期待、盼望,再到最後的只要他還活著,過得好就足夠了。
然而,那三十年,劉醒恢復記憶後不斷偷渡,不斷坐牢,一坐就十幾年。
一個終生未娶一個終生未嫁,最後終於相聚,三十年的分離換來共度四年的時光,最後在愛人的身邊離開人世。
他們從未說過一個愛字,但是深入骨髓的愛貫穿了全劇,對彼此的愛已經成為了他們靈魂的一部分,大愛無聲。
他們是生死之交,靈魂伴侶。
九姑娘:不知道將來我走的時候,誰在天上等我呢。劉醒:看我先走還是你先走,如果我先走的話,我在天上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