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開播已經兩周了,作為一部讓人期待已久的新劇,《精神病》在剛剛播出兩集的時候就收穫了高收視和好口碑。到現在僅僅更新了前四集,便已經取得豆瓣評分8.7的好成績。
預料之中的是,這部「精神病」劇不僅讓大家再次get到了「都教授」金秀賢的顏值;大家沒想到的是,女主角人設的話題度屢屢攀升,撲朔迷離又帶點懸疑色彩的劇情全靠女主角「神經兮兮」的行為展開,精彩驚悚又刺激。
魔女人設在韓劇中確實不多見,像《精神病》女主角高文英這種徹底的反社會人格女主更少見了。而且從內容上看,《精神病》並不僅僅是一部男女主互相治癒的愛情劇,愛情和彼此救贖只佔據了一小部分篇幅,而故事具體講了啥……還得觀眾自己去看看!
人設的設置要方便劇情的展開。男女主角可以說分別擔當了劇名的不同部分:女主角「是精神病」,男主角「但沒關係」。是的,金秀賢這次的角色沒有特異功能,他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精神科護工,安撫情緒失控的病人時總衝在前面,他的淡定自如讓觀眾相信一切病患在他面前都能恢復平靜,雖然是精神病,但真的沒關係啦~
正如亨利·詹姆斯在《小說的藝術》中所說的那樣:
一部影片也好,一部小說也罷,如若不是關乎人物又會成為何物?
人物在敘事性作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韓劇作為一種敘事體系,所塑造的男女主人公形象在故事中的作用尤為突出。本期研習社,就讓我和大家一起看一看,魔女人設是怎麼在劇情的發展中一步一步立起來的。
出場是表現人物的重中之重,從《我的女孩》中李多海慌慌張張撞入觀眾視線的那一幕,再到《來自星星的你》中全智賢做作擺拍摩卡咖啡的出場,韓劇在這方面幾乎從不讓人失望,真正做到了讓觀眾在第一眼就記住主角。
《精神病》中的女主高文英的出場也同樣先聲奪人。第一集以動畫開頭,孤僻怪異的小女孩拖著令人害怕的影子獨自行走著,其他人總會被她嚇壞,只有那名被他所救的男孩不會。小女孩總是問小男孩:你會對我感到害怕嗎?小男孩回答:不會。但在某一天,當小男孩看到小女孩腳下全是被她殘害的蝴蝶,那些破碎的翅膀被突如其來的風吹他面前,小男孩驚恐地瞪大了雙眼……
開頭的動畫隱喻著男女主角的童年,觀眾們大致可以猜到,這個暗黑童話應該和男女主角的個人經歷有關。果然,畫面一變,從二次元來到了三次元,徐睿知飾演的女主角高文英正坐在一家餐廳用餐。她冷漠、美麗、眼神中不帶一絲感情,這就是女主角的出場。
然後便是第一個情節:作為童書作家的高文英有著許許多多的小讀者粉絲,此時,一名由媽媽帶著的小女孩認出了文英,想要她的籤名,小女孩被媽媽叫做小公主。聽到這個稱呼,文英看似友善地為小女孩籤了名,並和她合影,卻在合影時小聲在女孩耳邊低語:你不是我的粉絲吧?在我的故事裡,一直都是魔女比較漂亮,而不是公主。所以啊,和你的媽媽說吧,媽媽,我想做漂亮的魔女。
冷漠而帶著邪惡誘導的話語,不動聲色的表情,果然,小女孩被成功嚇跑。
而文英卻像是事情沒發生過一樣繼續用餐刀劃拉牛排,當著經紀人的面在餐盤上劃出刺耳聲音。氣氛越怪異,文英越興奮,她帶走了自己喜歡的餐具:那把餐刀,留下經紀人在她身後一邊付錢一邊讓目擊者不要聲張。
這樣「先聲奪人」,觀眾很難不對主角和主角背後的故事感到好奇,善良、有愛心、溫暖之類的童書作家必備品格在女主角身上是不存在的,要的就是反社會人格。把兩個看似牴觸的元素被放置在同一個人設框架內,會怎麼發展?
當然是甩開正常人邏輯,黑化得徹底啊!
文英對患病住院的父親可以做到見死不救,父親一聽到文英的名字就渾身顫抖陷入驚恐。文英甚至對兒時夥伴說,父親得了靈魂已經死了,只有肉體活著,和殭屍沒有什麼區別,這一番話又成功嚇到了小夥伴,在電梯裡,小夥伴的情緒緩緩崩潰,文英完成二殺。編劇深入挖掘親子關係的不同可能,叛離了正常倫理,形成了奇怪的劇情張力,這劇情,刺激。
除了《請回答1988》等懷舊家庭向劇集,韓劇的編劇們都有點熱衷於為主角設置不太一帆風順的成長經歷和較為複雜的家庭背景,只有主角顯露出缺陷,其他角色才有加入故事的機會。看看《來自星星的你》裡千頌伊的倒黴媽和叛逆弟,再看千頌伊本人童星出道一工作就是這麼多年,這家庭背景,真是太方便展開劇情了。
同樣,《精神病》女主高文英也有著不平凡的身世。父親是建築師,母親是藝術家,父親曾為全家人設計和建造了一座古堡,母親去世後,古堡房子被認為是不詳,再也沒有人住過。
但在第三集,女主角直接推門進去找到自己的房間就過了一夜,期間噩夢不斷,恐怖片劇情來回上演。直接住兇宅,魔女果然是魔女。
文英的母親是怎麼去世的?父親是怎麼變成精神病,並且深深恐懼著文英的?編劇並沒有急著揭開謎底,反而不斷加深著觀眾的疑惑:在療養院,高家父母相遇,畫面插入文英兒童時期的故事,父親的瘋狂和虐待一幕幕閃現。但現實的這一幕中,文英只是風輕雲淡地從自己父親身邊走過,沒有任何表情。露出恐怖和驚訝神情的是父親。
僅僅在第三集這一集中,女主對家庭的態度就發生了幾次轉變。
在代表潛意識的夢境裡,她恐懼,驚慌,像一個想要逃離詛咒和厄運卻不能逃離的公主。
在現實的清醒意識中,她雲淡風輕,就像一個修煉到滿級的魔女,再不會對外界的事物感到恐懼;
在觀眾想要進一步探索文英恐懼的根源時,又頻頻被劇情打臉:明明回憶裡對文英施暴的是她的父親,為什麼每次被鬼壓床做噩夢的時候,文英的身邊出現的都是一個神色詭異的女人呢?
家庭關係這條線索是本劇的暗黑擔當,第四集中,文英母女間的詭異氣氛達到了極致。當文英又一次獨自在古堡過夜,她坐在鏡子前梳頭,一個鬼影般的女人又出現在了她身後,這種時候,魔女文英更像一個受詛咒的小公主,那個可能是她母親的人才更像一個魔女。
「文英很特別,是我最完美的創造品」,藝術家母親用創造品來描述自己的女兒,仿佛女兒是自己的所屬物,鏡子裡的唯一又變回小時候的樣子,黑化前的公主戰戰兢兢,似乎真如母親所說的那樣,她是一件藝術品,而不是一個有自己思想的人。
正當觀眾還在猜測這種詭異氣氛還將持續到何時,畫面又是一轉,一個信息量很大的畫面出現了:小時候的文英手裡拿著一把滴血的鑰匙,在她身邊,似乎是倒地不起的母親。
從未出場過的文英母親既是主角的創傷來源,又是本劇播到現在最大的謎團。
對於《精神病》的故事而言,家庭創傷元素十分重要,編劇沒有簡單套用厄勒克特拉情結或俄狄浦斯情結,用刻板老套的模式解讀親子關係,而是很有想法地讓父母子女互相傷害。
不僅是女主角這個魔女,劇中的其他人物也遭受過各種各樣的創傷。愛好暴露自己的小趙在失控的狀態下大喊「看看我啊」,是因為優秀的家裡人從來不會注意到平凡的自己,他是國會議員的兒子,但因為平凡,所以格格不入,因為長期得不到關注,所以精神失常,甚至連患上精神病,都是為了引起家人的注意。
小趙失控的講述似乎觸動了文英和江泰,男女主角討論父母和子女的關係時的對話顛覆了很多人的親子觀,在陷入沉思的同時,觀眾心中浮現出更大的謎團。
魔女魅力何在?看看《精神病》就能完全get。要注意的是,這部劇有不少依靠人設推動劇情的地方,也有很多人設之下金句頻出的經典劇情,人設用得好,故事自然差不了。
男女主角第一次見面,女主就在禁菸區抽菸,破壞植物,男主過來相勸,她便故意把菸頭丟進了男主手中的咖啡杯裡,表情漫不經心,一副一切以我為主的樣子。
還記得文英出場時我們提到她買下了一把餐刀嗎?當文英在醫院參加新書的宣傳朗讀會偶遇突發事件時,那把餐刀就發揮了作用。
醫院裡,一名精神病父親試圖殺死女兒然後自殺,因為他認定自己死後,女兒也無法獨活。
當文英捲入父女倆的糾纏並了解瘋子父親的想法時,她冷冷地甩出「你自己去死吧」這種話,並武力值爆棚地回擊對方,鋒利高跟直接踩上對方的手,在掙脫束縛之後直接拿刀,結果被男主江泰攔下。這裡也產生了男主角空手接白刃的名場面。
一切都以自己的想法為主,沒有人能夠傷害我,我想要的東西就必須得到,我想要毀滅的東西,必須由我親手毀滅。魔女的邏輯就是這麼簡單直接,文英霸道地不考慮任何人的感受,在故事裡橫行無忌。
比如面對書評人的惡意威脅,文英先是鋼筆直戳眼球警告,再是直接動手把他推下樓梯。
在這位老哥送急救之後,文英反而憤憤不平:「該死,應該讓他直接斷氣的。」
比如文英追著已經回到老家療養院的江泰,直接對著江泰本人說出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是他。
比如文英闖進男護工換衣間,正好遇上江泰換衣服,魔女不僅沒有轉身就走,反而上手主動調戲,「剛才離開的人告訴我你在這裡,還幫我開門呢。」
這些出格惡劣的言行不僅沒有引起觀眾的反感,反而讓人大呼過癮。這該死的魅力!因為魔女這個人設的預先安排,觀眾也會覺得一個不把任何規則放在眼裡的反社會人格魔女,做出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誰不想在虛構故事裡體驗一次魔女的生活呢?
愛看韓劇的觀眾可以感覺到,不同的韓劇也存在通用的敘事策略元素,如音樂、畫面、情節設置、演員演繹等,從《藍色生死戀》到《我的女孩》再到《城市獵人》,「雙生雙旦」的模式幾乎成了韓劇設置主角時的必用模板,像《雖然是精神病但沒問題》這樣濃墨重彩地刻畫女主形象的劇是很少的,在愛情劇裡加入懸疑、精神疾病與倫理元素的操作也不多見。
能夠讓人一直抱有期待,可能正是因為韓劇不斷尋找新題材,探索講故事的新方法,永遠有開不完的腦洞,並且製作水平永遠在線吧。
從目前的更新來看,《精神病》的後續劇情應該不會讓人失望,魔女配暖男+懸疑+精神病的配置,目前看來,應該是比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