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都知道相聲界最火的當屬德雲社,在班主郭德綱的帶領下,它如今幾乎已經成為了中國相聲界的代表。
但是現實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就是它雖然獲得了市場認可,但卻一直不被相聲同行們認可。換句話說,就是觀眾喜歡德雲社的相聲,但是眾多相聲同行卻不喜歡。
他們主要的分歧還是在相聲創作思路和發展方向上。郭德綱一直走的是商業化路線,也就是相聲跟著市場走。觀眾喜歡聽什麼,我們就說什麼。因為只有投其所好,才可能賣出票賺到錢。
但在此過程中,因為過度商業化和利益的驅使下,很多相聲演員的作品沒有了底線。主要表現形式就是,很多相聲作品中充斥著大量倫理哏和髒包袱。
對此很多相聲同行認為,相聲可以用來娛樂和賺錢,但是並不代表它沒有底線。相聲這門傳統藝術自打經過侯寶林、馬三立等老一輩相聲藝術家嘔心瀝血的改革。它早已不是過去那種粗俗不堪的街頭文化,而是如今集娛樂、諷刺、教化為一體的優秀傳統文化。
所以說,當很多相聲同行看到德雲社的相聲後,尤其是看到一些粗俗不堪的內容,他們尤為反感和牴觸。
但是這些東西在德雲社看來,都是很正常的東西,並未覺得哪裡不妥。由此就引發了雙方的矛盾和分歧,雙方一度拒絕來往和交流。
我們都知道國內很多相聲團體,它們基本上都是中國曲藝家協會的會員單位,像我們熟知的青曲社、相聲新勢力、嘻哈包袱鋪等。但是唯獨德雲社從未加入過任何官方組織,其中郭德綱甚至一度將其形容為「不願意與其同流合汙」!
這不就在近期由中國文聯和中國曲協組織的,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的評比終於落下帷幕。其中在眾多優秀曲藝人才中脫穎而出的,給大家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當屬李菁和盧鑫。
其中李菁榮獲中國曲藝牡丹表演獎,盧鑫榮獲中國曲藝牡丹新人獎。而不出意外的是,德雲社依然集體缺席,無一人上榜。
對此有人說,德雲社從來不參加這些官方組織的活動,因為當年郭德綱被傷得太深。因為成名後的郭德綱曾在媒體上公開表示:
我之前確實很想成為體制內演員,穿個小西服,拿著固定工資。但是他們不要我啊,給你當狗都不要,怕我日後我咬你。如今硬是把我逼成了「龍」!
郭德綱甚至一度認為,一些評選活動埋沒了大量相聲人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如果不參加一些官方活動獲得獎項,一個相聲演員是沒有發展出路的。
比如當年郭德綱也曾參加了一些相聲大賽,其中有一次與賈玲同臺競技。他居然敗給了對方。為此賈玲現如今看到郭德綱,都會不好意思地調侃道:我當年可是第一名,郭德綱才第三名。
其實本次評選活動,對於李菁的入選,網友爭議最大。因為他自打退出德雲社以後,雖然成立了自己的相聲社團「星夜相聲會館」,但是相聲事業一直不溫不火,不見起色。
從他本人的角度來看,很多網友認為這些年來相聲功底始終沒有長進。因為不僅沒有什麼經典的相聲作品問世,而且熱衷於參加各類綜藝節目和影視劇的拍攝!
反之,他退出德雲社以後,很快擔任了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北京曲藝家協會副主席等社會職務。客觀來說,一個相聲演員既想當官又想說好相聲,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是有限的。
再就是相聲新勢力的盧鑫,此次能入圍當選新人獎,也挺讓人意外的。因為我們都知道,他同樣走得也是相聲商業化路線,並且得到了郭德綱的大力支持。
但通過近些年的發展來看,他前段時間先是當選了西安市曲協副會長,如今又獲此殊榮。為此有人推測,他未來的相聲發展方向應該還是主要走主流相聲路線。
其實客觀來說,德雲社集體缺席曲協評選活動,拋去個人因素來說,其作品質量也確實有待提高。
因為隨著德雲社相聲的深度商業化,很多相聲作品早已沒有了傳統相聲的影子。對此何沄偉曾吐槽說:如今的很多相聲既像脫口秀又像東北二人,有的甚至有搏擊的場面,敢問這是相聲嗎?
所以說,要站在文化角度來說,德雲社的相聲確實需要改進和提升。任何一種文化都是需要進步和發展的,不能將思維總停留在舊社會。不要動不動就搬出當年天橋相聲怎麼著,因為社會在進步,相聲文化同樣也需要進步!
最後我想說的是,相聲文化要實現真正繁榮,需要同行之間相互交流和學習。閉門造車,終有一天會遇到發展瓶頸,觀眾也會因此審美疲勞,最終被市場所拋棄!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