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別林在70歲生日那天,發表了名為《當我開始愛自己》的講話:
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才認識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活著,不要違背自己的本心。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真實」。當我開始愛自己,我不再渴求不同的人生,我知道任何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情,都是對我成長的邀請。如今,我稱之為「成熟」。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不再犧牲自己的自由時間,不再去勾畫什麼宏偉的明天,今天我只做有趣和快樂的事,做自己熱愛,讓心歡喜的事,用我的方式、我的韻律。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單純」。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不再總想著要永遠正確,不犯錯誤。我今天明白了,這叫做「謙遜」。
當你開始愛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所有圍繞你情緒的迷霧都會散去,服從於自己的本心,你的人格才會變得高貴。
我並不喜歡在人前談論家庭主婦的價值感,因為我不想為這個群體辯護什麼,很多時候,女人不是愛抱怨,就是失去自我,要想學會愛自己,是件艱難的事,其實,這和家庭主婦並沒有什麼關係,只要是婚姻中的女人,都一樣的。
我自己是沒什麼好說的,我的人生選擇,本就是我希望的樣子,在我厭透了社交上的應酬,和商場上的詭詐後,我是多麼享受寧靜的生活。
每當人們談論到全職太太的時候,通常女人會產生兩種情緒,或者說是兩個靈魂對話,一個是俗人,一個是真我。
「俗人」通常會被欲望左右,人任何時候,都無法擺脫爭強好勝的本能,不喜歡被質疑否定;而「真我」是自我認可,它可以穩坐江山,其實,每個人的生活都沒什麼可解釋的,你為什麼要那麼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當你為了別人的價值觀而活的時候,你就不再是你了。人不是百變金剛,你不管怎樣折騰,也不可能完全符合他人的感官。
只有當你擁有真正的自信時,任何外力都傷不到你。問題是,你要真的懂得,什麼才是真正的對自己好。
對自己好點?照顧好自己?買好東西犒勞自己?吃好點穿好點……但這樣真的就是愛自己了嗎?這其實只是安慰自己,不是真的愛自己。
生活的形式有很多種,不是說可以完全由一個人主張,是要兩個人通力合作。不爭、若水,對於女人來說,其實是一種很不錯的性格。
愛自己,包含了我們潛意識深處的3個核心自我信念:
無條件的自我接納,不自我苛責,淡定從容;
足夠高的自我價值感,不自我攻擊,自信有主見;
發自內心的配得感,進入任何關係都不惶恐焦慮,安全感強……
學會愛自己,從欣賞自己開始。
全職太太有一個最使人驚慌的思考,常常打壓她對幸福的想像:如果被離婚,除了孩子,我手上可一無所有。
這真是件恐怖的事,難道不是嗎?換個角度吧!別把好好的人搞成抑鬱症。
張愛玲和胡蘭成分手後,張愛玲倒給了胡蘭成30萬分手費,她決絕地斬斷錯誤的感情:不愛,則不相欠。
如果全職太太離婚,反正你是不需要倒找錢的,相信我,你不欠誰的,只有人欠你的,你又擔心什麼呢?不信,你問問法官大人。
若你要想得到某一方面的信任或者尊重,首先,你要先贏得它,人都是相互的。
經濟問題在任何關係中都是比較敏感的存在,父母兄弟,或者是朋友親戚,不論你是什麼身份,沒處理好,都很容易影響感情。對待經濟的態度,和你自己的心態有關。
戀愛之初,還沒求婚,我就把打工賺的錢全部支持了他的事業,很多人說我傻到了極致,因為有太多女人因愛受騙。但我從無後悔,如果我這樣付出,這人還辜負我,又如何去託付一生?我一直認為,人內心中的某些東西,應該要金貴過金錢。也正是如此,先生在婚後從來不在錢上面和我做文章,雖然他有很多缺點,但這點風骨他還是有的,不至於輸於一個女子。
配得感:先要對自己完全接納,不是自戀,也不是自我,是懂得自己的精神與思想的高度,認可自己,也看得到別人的精神與思想高度,從中找到較高的配得感;
價值感:能夠在人際關係中找到屬於自己正確的支點,謙遜、真實、自愛。不受他人思想迷惑,能客觀獨立看待事物,有自我見解和認知,真實展現自我,為人處世,不卑不亢。
所以,如果你是一名全職太太,你在愛家人的同時,更要懂得愛自己。女人如果覺得在家做飯洗衣服帶娃是降低了自己的地位,挺受委屈,我建議你趕緊找工作,真的,這事不適合你幹,因為你在這份工作中,找不到幸福的支點,每個人對安全感的定義都不同的。
做全職太太需要一種偉大的犧牲精神,如果不是萬不得已,沒有人會去做這個選擇,但在西方,這卻並不是什麼事,男人在家做主夫的也很普遍,不少歐洲國家,例如德國、法國和瑞典等,已通過立法,允許準爸爸休產假。當好「奶爸」的同時還能享受政府補貼,「奶爸」們當得不亦樂乎。
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也不相同,所以,每個人接觸世界的敏感點也不一樣。
一個真正愛自己的人到底是怎樣的?我想,你最起碼要先和自己和解,才能和世界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