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好聲音》是照明娛樂——這家「小黃人工作室」出品的第七部作品,片頭三隻怒飈高音的小黃人似乎也在高調宣誓著回歸。但除此以外,「小黃人」系列離經叛道的獨特氣質在影片中已難覓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碗熱氣騰騰的流行元素大雜燴。它混合著「瘋狂動物城」加「美國好聲音」的味道,用幾十支流行金曲拼湊出了一首不走心的歐美「情歌王」。
2016年對於動畫片而言,無疑是「動物成精」的一年。從《瘋狂動物城》到《海底總動員》再到照明娛樂的另一部新片《愛寵大機密》。三部「動物世界」攜手登上了北美年度票房前十名。在這三部中,與《歡樂好聲音》最為相像的要數去年年初一鳴驚人的《瘋狂動物城》了。
二者的故事都建立在人類世界之外的「動物烏託邦」,不同的是,迪士尼構築了一個五臟俱全的動物小社會,從城鄉分化、種族矛盾、政府角力到進化歷史一應俱全。而《歡樂好聲音》則在開篇直接把我們拉到了由一隻考拉經營的「月伯樂」劇院,強迫觀眾接受一隻猩猩、一隻老鼠和無數動物熱愛音樂的生硬設定。
如果將同樣的故事原封不動地移植到一部真人歌舞片中不會有任何違和之感,他們之所以被設計成考拉和老鼠只是因為這是一部動畫片,只是因為動物更討小孩子喜歡罷了。
甚至連導演都承認,電影中的動物形象選擇基本憑感覺,不然動作遲緩的考拉怎麼會被塑造成野心勃勃的夢想家呢?
至於這種「隨性」究竟是不拘一格還是不走心,與《瘋狂動物城》中源於動物又高於動物的網紅「樹懶」一比較便高下立見。
除了動物人設漫不經心,《歡樂好聲音》還將爛大街的選秀節目原封不動地搬到了動物世界,其本質與廣為詬病的綜藝大電影並無分別。一個個剪輯生硬的動物故事就像刻意煽情的「選手VCR」。無論是被生活磨滅激情的家庭主婦、改邪歸正的黑道少年,內向的天才歌手還有鬱郁不得志的街頭音樂家,這些套路對任何一個選秀節目的觀眾而言都是如此似曾相識。更為尷尬的是,它還繼承了草根選秀的「精髓」——濫用夢想給觀眾強制洗腦。
套路化的故事帶來的是臉譜化的人物,這對於動畫電影而言幾乎是致命的。從小黃人、伊格尼斯到《愛寵大機密》裡的黑道小白,照明動畫曾經塑造過不少個性鮮明的角色形象,但在《歡樂好聲音》裡,無論主角還是配角,都讓人過目就忘。
即使搜羅了一套包括馬修·麥康納,斯嘉麗·詹森、瑞茜·威瑟斯彭在內的奧斯卡級配音陣容,仍無法掩蓋角色的平庸。以「寡姐」斯嘉麗·詹森為例,她塑造的叛逆豪豬女形象遠沒有《奇幻森林》中短暫出場的巨蟒卡奧來得驚豔。
《歡樂好聲音》的另一大賣點是貫穿全片的金曲串燒,遠到披頭四,萊昂納德·科恩近到黴黴、Ladaygaga,可謂包羅萬象。但遺憾的是,這些經典旋律的疊加並沒碰撞出驚為天人的化學效應。
除了「Hallelujah」和「My Way」的使用略有亮點外,對於其他歌曲的運用大多停留在歌詞表面,整體感覺就像結尾處大象米娜突然爆走所唱的「Don't You Worry 『Bout A Thing」一樣喧鬧而蒼白。讓人不禁聯想起那首KTV必點的華語串燒——「情歌王」,像一道東批西湊而成的速食套餐,看似無所不包,卻食之無味。
說到照明娛樂,其最大特色就是貫穿項目始終的商業化思維。他們的製作成本通常只有迪士尼、皮克斯的一半,節省下來的資金全都用在了市場營銷上。如此來看,《歡樂好聲音》無疑是這一思路的集大成者。近百首金曲、逆天的配音陣容再加上幾個強行搞笑的「段子」已經足夠讓他們賺得盆滿鍋滿,又有誰會關心故事究竟講得好不好,精不精彩呢?
最後,如果你有閒錢和時間,也許可以在《歡樂好聲音》中找到片刻的感動和歡樂,但這些淚水和笑聲也會如「選秀節目」塑造出的偶像明星一般煙花易逝。
撰文/KKK 編輯/結冰
猜 你 喜 歡:
更 多 選 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