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給孩子看電影(參見之前寫過的那些美好的適合孩子看的電影 (一))?
第二個理由:可以套路娃
有些時候,想知道Bryan對某本書是不是會感興趣,比如《哈利波特》系列,直接買回來試的話,萬一人家不感冒,老母親豈不是要「涼涼」,成本太高,風險太大。
這時候,噹噹噹噹,電影出場了,2個小時,看完之後能對故事情節、故事體系有一個整體了解,看的時候老母親會偶爾在一旁小聲嘟囔「咦,跟書裡不一樣」,或者,「啊?怎麼跳過去那麼多事情」,「嗯?不是這樣的啊」。。。別太頻繁,娃會煩。看完電影,跟娃聊的時候再進一步激發他對書的興趣,比如,說幾個好玩的書裡特有的故事,之後跟他說,哎呀,書裡還有好多東西電影裡都沒演呢,畢竟才兩個小時嘛,不夠時間都演出來。
這樣一番套路之後,娃肯定會說:媽媽,能給我買一本書嗎?
搞定!
一部好電影用畫面、聲音直接把東西擺在面前的盤子裡,色、香、味俱全,孩子很容易被吸引;書呢,即使是一本好書,白字黑字,好比上好的原材料,即使再好,也需要自己動手去加工,對於「吃貨」來說,伸手去做並不是特別難的事,但對於「飯渣」來講,呵,就難說了,如果是色、香、味俱全地放在盤子裡的,興許人家一高興會吃上幾口,說不定吃過之後念念不忘,下次看到「原材料」會捲起袖子自己「加工」呢!
有些時候是因為想讓Bryan學某個東西,或者想知道他對某個東西感不感興趣,比如說西洋棋。看《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電影的第二個目的就是讓他知道西洋棋這個東西,ipad裡提前下好了APP、買了西洋棋入門書,看完之後老母親感慨說,雖然在咱們這個世界裡當不了像Harry那樣的魔法師,但可以成為像Ron那樣厲害的西洋棋大師呢!娃說,我也想學!
是時候拿出App被電腦的簡單版虐一下了,唉,下不贏,規則都不知道怎麼能贏呢!好,拿出教材來,開始學!
哈哈,滿滿地都是套路!是的!
讀了書、聽了一部分英文原版之後,跟他說,其實還有第二部,《哈利波特與密室》。。。新的循環開始了。
不多說了,繼續給大家推薦適合孩子們看的電影。
5歲以上
適合5歲以上看的電影除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和《哈利波特與密室》外,必須推薦的還有幾部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
天空之城 1986
取與舍,得與失,對與錯,邪惡與美好,奮力掙扎。
風之谷 1984
人與自然,偉大與渺小,堅持的力量,堅韌的精神。
霍爾的移動城堡 2004
這部動畫電影是根據一個英國同名小說改編,讀過原著,變動相當大,但無論是從故事敘述、情節發展方面,還是從畫面呈現、細節處理方面看,都是一部讓人難以忘懷的作品。被施了魔法的女主Sophie從妙齡少女轉眼變成了老太婆,在忍受身體和心理雙重折磨的同時還要解救誤入歧途的魔法師霍爾,嗯,就說這麼多吧。
千與千尋 2002
爸媽因誤食另一個世界的東西而變成了豬,千尋努力解救父母。這部電影裡面有些場面孩子可能會覺得害怕,建議大家先自己看一遍,評估一下,再決定要不要給孩子看。Bryan 4歲多時曾經試著給他看過,即使提前給他描述了一下那些「神明」的來由、功能(?我已詞窮)看到時他仍然非常害怕,堅決要求關掉。5歲多時再看就完全沒問題了,也理解了人物之間的關係。如果孩子不願意看,一定不能強迫,好好安慰。
之前在外面玩,遇到兩個媽媽帶著各自讀一年級的娃,仨娃玩的歡,媽媽聊閒篇。那倆孩子都看電視劇,我說可以給孩子看些電影,比如說《千與千尋》、《霍爾的移動城堡》,bla bla bla,說了一堆,人家說,沒聽說過。。。作為宮崎駿老爺子的忠實老粉,我不允許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嗯,用兩篇文章寫他老人家的作品覺得遠遠不夠呢,趕緊散開,這麼好的東西讓大家都知道!
更多精彩,不知道啥時候有空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