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0年全國的學校均推遲開學,所有的學習培訓一律轉到線上平臺,自此,之前對在線教育的眾多爭議戛然而止,所有的聲音都指向:在線教育將成為未來必然的趨勢,這場疫情將「在線教育時代」提前了至少五年。
筆者也看到了,在線教育的「原罪」在這次疫情下展現得淋漓盡致,很多傳統學校的老師轉型網絡主播紛紛失敗,教育部門對接的不少初中高中投入的巨大網絡錄課平臺狀況百出,而事實也證明了,讓孩子抱著iPad上網課的效果,就像安排「孫悟空看守蟠桃園」一樣一言難盡。
隨著在線教育的方向趨勢已定,沒有燒出盈利模式的傳統網際網路教育頭部公司融資困難頹勢盡顯,傳統巨頭「學而思」「新東方在線」、新晉的「跟誰學」等學會了網際網路運營後逆襲。
而經歷這場疫情後,傳統線下教育巨頭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都必須進入線上教育的戰場,之前以投資為主的網際網路巨頭阿里、騰訊早已虎視眈眈,紛紛以公益的名義直接加入戰鬥。
2020的在線教育市場,註定群雄並舉,收編線下培訓資源的傳統巨頭強者恆強,擁有全新商業模式的「新貴」已殺出一條血路,部分傳統的網際網路教育公司攜先發優勢及充沛的融資加大廣告投放力度乘勝追擊,隨著疫情接近尾聲,在線教育的「冰與火之歌」即將拉開序幕。
少兒在線教育的三大陣營
在線教育有兩大市場,一個是少兒市場,從早教到四、六級考試,以「好未來」、「新東方」、「樸新教育」等為代表;一個是成人市場,例如「尚德教育」等專注於考級與學歷提升。由於成人線上教育市場佔有率偏小且市場固定,以老牌的「尚德機構」、「會計網校」、新晉的「網易雲課堂」等為代表,限於篇幅在此不做介紹。
本文主要分析少兒線上教育市場,這個賽道極其擁擠,無論是主打素質教育的「國學」、「邏輯思維」、「少兒編程」,還是傳統的「K12教育」都屬於剛需,每個細分領域已經湧現出一批優秀的企業和品牌。
這個賽道目前的主要戰力有三大陣營:第一陣營是以傳統線下教育巨頭轉型,如好未來的「學而思」、新東方的「新東方在線」;第二陣營是以「猿題庫」、「作業幫」、「VIPKID」為代表的純網際網路基因的網際網路教育公司;第三陣營是以「跟誰學」、「火花思維」、「大山教育」為代表的擁有新模式、新產品、以及區域線下巨頭轉型的一些新晉在線教育公司。
當然,還有一些傳統網際網路巨頭也在疫情下紛紛下海試水,例如這次疫情被全國各地中小學生一星好評的「釘釘」。
但是真正未來的主戰場,依然在學生市場,利潤最大市場競爭最激烈的就是K12教育市場。俞敏洪說,就算新東方和好未來加起來,也不足整個K12市場的10%。
而傳統K12教育受到各地教育政策的影響,每個地域都盤亙著一些線下機構,比如剛上市的大山教育。K12教育的市場容量很大,但是被專業、教材、考試重點切割呈現碎片化,線下培訓市場諸侯割據。
一場疫情,倒逼所有的線下培訓機構認清一個事實——線上教育是未來的必由之路。
有能力的,向新東方在線學習,向網際網路教育轉型,如精銳教育就全面轉型在線教育平臺。另外一部分,則毫不猶豫地接受有著強大線下基因的網際網路教育巨頭,如好未來收編,依託「學而思」的品牌及好未來的資金資源做區域化線上線下複合經營。
而曾經鎩羽而歸的阿里、騰訊,也藉助自身龐大的技術與雲計算能力,釘釘、騰訊課堂紛紛攜手傳統教育體系內的各大中學、高中賦能傳統K12進行線上教育賦能,以期在K12教育賽道上實現線上教育的「彎道超車」。
在疫情下,略顯尷尬的反而是筆者眼中傳統的網際網路教育品牌。例如2018年開始的資本寒冬,有一段時間國家出臺了限制網際網路教育公司VIE架構海外上市,倒閉了一批依靠融資拿美元資本的投機教育機構,其中倒閉的又以惡性競爭的少兒英語培訓為主,例如VIPKID創始人米雯娟就坦言,單個新客戶獲客成本達到了四千元以上。
疊加2019年教育部要求所有培訓機構師資一律需具備教師資格或外教備案的新政,2019年的數據顯示,曾經「群雄並起」的網際網路教育行業已是焦土一片,學霸一對一、朗播網、韋博英語紛紛倒閉,滬江網校陷入困頓,甚至曾引領外教英語1VS1的VIPKID融資縮水,頻曝負面,以致在整個2020春節期間悄無聲息。
學生線上教育市場五大賽道
一、K12教育類
市場容量最大、利潤最高但競爭最激烈的,永遠是K12教育的賽道,已經誕生了第一個A輪融資就美股上市且市值破百億美金的「跟誰學」,還有好未來的學而思、新東方的新東方在線均在此布下重兵,各種深挖「護城河」。
藉助雲計算的科技優勢以及各地學校的強力推動,阿里的釘釘順利從辦公APP轉化成全網下載量第一的青少年家庭作業APP,隨之而來的是全國少年紛紛「一星好評」,當然騰訊課堂也攜公益課程入局K12在線教育,傳統的地方諸侯,例如大山教育上市後也依託區位優勢由線下向在線教育轉型。
因此,這個賽道競爭已經十分慘烈,所以掉隊的也是巨頭,例如滬江網校等。
二、素質與工具類
網際網路教育這個行業就是由此而起,其中英語培訓最知名的莫過於引領外教1V1的VIPKID,大語文類的立思辰、數學類的洋蔥數學,新晉邏輯思維領域的火花思維,還有在線教育工具類,例如發力AI教育的洋蔥數學,以及教育工具類的學霸君,猿題庫等一系列純網際網路基因的在線教育公司。
當然,掉隊的也不乏知名企業例如「學霸一對一」倒閉(註:這個跟「學霸君」沒關係,純躺槍)。
三、早教類
由於學習對象大多是無自主學習能力的學齡前兒童,早教行業一直以線下培訓機構連鎖加盟為主的經營方式,例如「金寶貝」、「東方愛嬰」等,當然還有曾經曝出負面備受詬病的「紅黃藍」。
這些早教機構輻射範圍多以一線偏二線城市為主。這個行業已經有傳統教育巨頭進行線上教育試水,例如好未來2015年就投資了知名早教品牌APP「小伴龍」。
由於早教領域受政策影響相對較小,且以線下培訓機構為主,近兩年也湧現出一些新晉的網際網路早教品牌,例如數學邏輯思維領域的「火花思維」,還有「凱叔講故事」,除了傳統的睡前故事例如講三國、西遊記,也開發了一系列早教課程例如國學早教項目每天三分鐘,國學童子功,順利加入了這一利潤相對豐厚的細分賽道。
四、母嬰教育類
這是一個比較早期,但是潛力巨大的細分領域,孩子教育是否成功,更多的取決於父母的教育理念。
得益於80、90一代已成為幼兒教育的主力軍。傳統的母嬰類教育品牌,利用自身巨大的流量及客戶粘性,紛紛開始轉型,例如「寶寶樹」引進好未來1.5億戰略投資後,在2017年與全球最大的玩具公司美泰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開發多元化內容形式的兒童早期學習與發展生態系統。
五、留學考級類
最早的一批美股上市教育公司基本得益於此,例如2008年上市的新東方,之後叱吒在線教育乃至教育投資的一批企業家均發源於此。
當然,隨著學生留學消費市場的萎縮,一大批曾經耳熟能詳的考級培訓機構漸漸消失,尤其是針對雅思託福考試的,例如環球雅思。
線上教育企業面臨的八大風險
一、法律政策風險
在線教育市場,法律政策變化的風險永遠在第一位,一項國家政策的更新,就足以改變整個行業。例如2018年2月,教育部辦公廳聯合多部委下發《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開始大力整頓以K12教育輔導的校外培訓機構。
國務院發布的《關於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的通知》就要求,小區配套幼兒園移交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後,應當由教育行政部門辦成公辦園或委託辦成普惠性民辦園,不得辦成盈利性幼兒園,這個《通知》的出臺,直接影響了資本對幼兒園的投資乃至整個幼兒園行業的格局。
2018年11月15日晚間,新華社刊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禁止民辦幼兒園上市。當晚,幼兒園上市企業紅黃藍股價當天開盤就大跌50%。國內企業威創股份(002308.SZ)等轉型幼兒教育的企業也深受影響。
2018年8月31日,教育部辦公廳又下發《關於切實做好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要求從事語文、數學、物理等學科知識類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教師資格證。
而對在線教育影響最大的則是2019年7月15日,教育部等六部門聯合召開發布會,發布的首個全國性在線教育規範文件《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
這一規範文件針對公眾關切的教學內容、機構收費、教師資質、經營規範、信息安全等問題提出了整改細則,同時教育部還將帶頭建立日常檢查抽查制度,建設全國校外線上培訓管理服務平臺,建立APP黑白名單。
該政策的出臺對整個在線教育機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首先明確機構不得收取超過60課時或3個月的費用,對於依賴預收費的一些在線教育公司的現金流帶來較大影響,當然,最核心的影響還在於該政策明確規定了在線教育機構對教師資質的嚴格要求,尤其是配備外教比較多的外語教育行業,對於國內的外教嚴格要求教師資格,影響了一大批線下教育機構,基本上崗的老師都須擁有該資格。而對於在線的、人在海外的外教,有一定緩衝,目前只是需要備案和公示,備案的內容主要是學習和工作經歷、教學資質或教學能力說明。
由於國家密集出臺對校外教育及線上教育規範政策及要求,2018年以來外語線上教育機構投資頻率及投資金額均大大縮水,一大批外語在線教育公司陷入困境。
二、商業模式風險
傳統網際網路公司,之所以從2016開始獲得巨額融資到2020年紛紛陷入困境,而傳統培訓行業在線教育品牌無論從IPO的數量還是財務報表的利潤紛紛反超,商業模式的選擇,是此消彼長的分水嶺。
尤其是在線教育1V1的品牌,無論是VIPKID還是學霸1V1等,外教1V1商業模式既是當初網際網路教育品牌逆襲傳統線下培訓機構的核心優勢,也是最近紛紛破產或陷入困境的痛點。
1V1的商業模式從有爭議,到今天已經被整個行業確認不利於品牌的可持續發展。在線教育的大班制雖然能通過名師攤薄成本提升利潤率,但是從2020年傳統教育直接生硬地搬到線上來看,這個商業模式的最大BUG就是用戶體驗不好,無法兼顧學生的用戶體現,課程結束也沒有辦法吸引學生及家長持續付費。
而美股IPO的「跟誰學」獨闢蹊徑創造出的「雙師制」,能相對好地平衡兩種不同商業模式。
筆者看到,外教1V1的典型VIPKID,也從2019年建立SAYABC等一系列獨立品牌小班課,旗下的大米網校甚至融資8000萬美金走上獨立運營之路。
三、運營風險
在線教育從2013年開始,基本都是傳統網際網路教育公司的天下,與線下培訓市場涇渭分明。無論是已經倒閉的由線上相親上市公司世紀佳緣創始人龔海燕創立的K12的「梯子網」,還是2013年就開始創業融資的工具類的「阿凡提」、「百詞斬」等公司。
但現實卻是,傳統網際網路教育公司攜先發的商業模式,以及在線課程和工具基於網際網路高科技基因的產品技術研發優勢,至今卻未能保持太多的領先,反而紛紛倒閉或淡出主流在線教育企業的視線。
筆者看到,2017年能獲得融資的工具類網際網路教育公司就剩下學霸君、猿題庫。某些融資幾個億甚至幾十個億美金的傳統網際網路公司,都未能燒出一套符合我國幼兒教育的原創版權課程體系,依然還是在沿用外國教材,無論是K12類或者是在線素質教育還是工具類,均欠缺對傳統教育的理解,商業模式與產品的先發優勢,均未能在競爭中打造出屬於各自的護城河。
反而是做傳統培訓轉型的學而思、新東方在線,通過對網際網路思維方式的理解,依託線下強大的運營能力與執行能力,無論是市場還是盈利能力紛紛在今天的在線教育市場實現了彎道超車。
四、財務風險
從公開渠道到行業內部,在線教育畸形的獲客成本,一直是網際網路教育公司最大的壓力。
疫情時期,一大波在線教育公司以各種免費贈課的方式,出現在春節檔的各類節目上。這個特殊時期,能夠爆發的在線教育公司只有這三類:
第一類是商業模式得到驗證,且經歷資本寒冬大逃殺後,依然獲得融資的傳統網際網路教育公司,例如「猿題庫」;第二類是傳統教育上市公司,例如好未來的學而思;第三類是網際網路巨頭依託自身的資源、科技、品牌優勢直接進場,例如阿里的釘釘。
我們看到,這三類都有一個特點,就是無論是融資也好,自身流量便宜也好,還是網際網路巨頭試水也好,那就是財務都十分穩健,簡單來說,就是三個字:「不差錢」!
而筆者看到之前很多資金鍊吃緊的教育機構,例如IT培訓機構「兄弟連」,語文培訓機構「明兮語文」等,紛紛倒閉。
五、市場競爭風險
商業模式創新,不一定是未來競爭的重點,筆者分析,未來可能不再有純線上與線下之分,以K12教育的賽道為例,此次疫情下,各方均虎視眈眈布下重兵,以贈送免費課程的方式提前掀起在線教育的「流量之戰」。
剛上市的網際網路教育新貴網易有道,於2020年1月4日宣布向武漢市中小學生免費提供寒假線上課程,新東方、好未來、跟誰學等公司紛紛跟進。
新東方宣布,自1月27日起至疫情結束,將為全國中小學生開放免費同步課程;好未來宣布疫情結束前,全國所有教培機構都可以免費試用直播雲的線上教學系統;跟誰學捐贈20000份寒假正價直播課,旗下在線直播平臺「微師」將向全國培訓機構和中小學免費開放。
虎視眈眈的網際網路巨頭們如阿里、騰訊也紛紛發力。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優酷、釘釘宣布聯手發起「在家上課」計劃;支付寶「小寶教育」整合免費線上教育資源;淘寶大學宣布將為K12學校等開通專屬通道,免費部署雲課堂。騰訊教育聯合多家免費教學服務,推出騰訊教育「不停學」聯盟。
反觀在線教育的中小玩家,此次疫情無疑將在線教育企業被迫拉入了「快速賽跑模式」,各方巨頭紛紛攜資本燎原之火加入賽道,甚至以免費的方式加入競爭,未來如何提升核心競爭力、注重課程質量,如何浴火重生,是中小在線教育企業所需要面臨的生死大考。
六、智慧財產權風險
在線教育未來的競爭,很大一部分會成為科技的競爭,AI技術、雲計算技術的突破,很有可能打破原有的競爭格局。
未來在線教育的競爭,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各自的科技儲備,尤其是自有智慧財產權的戰略儲備。例如,人工智慧領域的代表之一網際網路教育公司洋蔥數學,就全面升級為洋蔥學院,用科技為在線教育賦能。
這一點在工具類網際網路教育領域尤其明顯,2015年百度和學霸君就展開了一場訴訟大戰。先是學霸君指責百度在旗下多個應用分發渠道下架學霸君,目的是為了扶持自身項目「作業幫」。
接下來就是百度通過更新百度百科「學霸君」詞條來做出官方回復,指責學霸君未經允許抓取「百度知道」的資源並用於商業用途,涉及抄襲內容多達2000萬條以上。雙方爭論的落腳點,都在百度知道上那些通過用戶生產內容形式產生的內容的所有權上。
而在競爭極其激烈的少兒英語在線教育領域,頭部企業已經紛紛進行智慧財產權儲備。例如DaDa就相繼引進了PLE教材、Reach課程體系、「Highlights」等系列讀物教育類公司。
對於未來的在線教育賽道的競爭,智慧財產權版權的研發與保護,無論怎麼投入重兵都不過分。
七、人力資源風險
所有的競爭在今天來看,都是人才的競爭,一個核心人才有多重要不用贅述,就像筆者無法分清到底是馬雲成就了阿里,還是京東成就了劉強東,或者沒有張小龍是否會有微信。
筆者看到,今天在線教育行業有個獨特的現象,就是以俞敏洪自身為代表的新東方教育集團,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培養出了很多人才,甚至很多上市教育公司創始人都曾有在新東方擔任過高管的背景,例如現任樸新教育創始人沙雲龍,跟誰學創始人陳向東等。
隨著在線教育市場的爆發,無論是K12領域還是素質教育領域,人才培養的速度遠遠跟不上資本與市場爆發。可以預見的是,同賽道上的競爭企業,在人才的爭奪上將更為深入。
筆者由於職業的原因,已然感受到競業限制糾紛的爆發,除了競業限制之外,商業秘密的風險也隨著人才的流動敞開大門,例如VIPABC和51Talk之間,很早就發生過職員竊取商業機密的法律糾紛。
因此,競業限制與商業秘密,也是未來在線教育領域一道隱形的「防火牆」。
八、其他風險
例如併購風險,安博教育為了赴美上市,利用資本在全國各地併購了眾多的教育培訓機構。然而,併購後管理成本升高,各種不同文化的企業在一起很難融合;股權變得極為分散,管理決策效率很低——種種問題讓安博教育上市之後一直無法走上良性軌道,股價不斷下行,最終被強制退市。
戴爾英語就在被培生集團收購後,因為文化的衝突而束手束腳,最後因經營不善而被關閉。
少兒教育領域,還有一些特殊的風險,例如幼兒教育上市公司紅黃藍就因為曾經的「虐童事件」付出了慘痛代價。若以紅黃藍2017年11月21日收盤價27.19美元/股為起始進行計算,至2019年11月21日收盤,該公司股價累計跌幅為78.30%,市值兩年跌去6.09億美元(約42.88億元)。
尾聲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9年年中曾發布《中國在線教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認為2019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可達到2727億元,並預測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達到3150億元。
基於疫情的影響,2020年疫情結束後,在線教育的市場將遠遠超過這個數字,筆者預測將在5000億至1萬億之間。
俞敏洪曾經判斷,未來的中國頂級教育大公司將會是有三種模式,分別是:傳統的地面教育模式;網際網路教育平臺和教育工具;既生產、又利用網際網路傳播的混合模式。
筆者分析,基於疫情的影響,無論是傳統線下教育,還是網際網路教育平臺及工具,都將相互融合,各自用自身的資源、品牌、技術優勢,進行線下線上的融合,所有的頂級教育公司都將加入在線教育的賽道。
2020年的在線教育市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凜冬,市場狂飆突進的火焰中,競爭將空前慘烈。除了積極開拓市場研發新品、積極融資及增強盈利能力外,如何全面控制以上法律風險,將註定是這首「冰與火之歌」的主旋律。
【作者簡介】
夏孫明,北京市中友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執行主任,國內知名的勞動法、公司股權設計律師,擁有十餘年人力資源風險及股權架構實戰經驗,系多個大型網際網路公司人力資源專項法律顧問。曾榮獲法制晚報2018年度優秀律師獎。
夏孫明律師專注於網際網路股權和人力資源風險法務管理,擅長網際網路股權架構、股權激勵設計,勞動訴訟、勞動仲裁、人才優化等,在多個勞動仲裁及勞動訴訟中取得良好結果。其研發的《律師教你制定完美的勞動合同》等人力資源風險法務管理類課程及《合伙人股權架構設計》等股權類課程,受邀為多家企業進行培訓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