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簸貨運路》系列紀錄片歷時8個月,行程約5萬公裡,記錄了10位職業卡車司機路途中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以及圍繞他們而滋生的人生百態、世道形象, 是一部兼具現實意義和人文關懷的「公路紀錄片」。
這一期的主人公是一個會攝影的卡車司機——吳英華。攝影是他年輕時候的夢想,碰到美好的景色,就用照相機拍下來。
老吳開車20多年了,確切地算一共有26年了。作為司機來講,拉點貨不光自己掙點運費,把這個貨安全送到了,心情也非常舒暢。
電影《共同命運》中,以一位貨車司機和一次漫長的旅程為主線,講述了平凡的小人物與不平凡的夢想之間的故事。
原型和主演就是卡車司機吳英華,他以一個會攝影的卡車司機身份,本色出演了這部電影的主角。
這部電影拍攝橫跨亞、歐、非、南美四個大洲,由中國團隊和多個國外團隊一起完成,還特約請到了馬雲和姚明的友情客串。
說起怎麼出演了這部電影,也是很巧合。
老吳說,在配貨軟體平臺上,他們招募的信息是,最好是有什麼業務愛好。正好我拍的照片拍那麼多,也沒有什麼發表過,都是自己做留念。我就這樣報的名,不曾想就這樣被選中拍了電影。
2020年1月5日距離春節還有19天,本來準備收車回家的吳英華,因為一批緊急物資的運送,他決定再跑一趟2000公裡的長途。
貨物才開始裝車時,妻子說會超高,老吳則認為裝完之後再看。這些正在裝車的物資是由青海省紅十字會採購的,裡面有棉被、毛毯、大米等生活所需品。一周後這些物資補給將要發放給藏區的貧困百姓。貨物裝了一多半,老吳的妻子發現了貨物高度臨限的問題。
對此老吳說,現在貨主跟司機不一心,發貨的光想著多裝點,我們開車的就想少拉點按國家標準走,不多拉。
按照國家標準,老吳的車限高4米,總重量不得超過49噸 。
老吳拿來捲尺開始比量高度,測量出3米多,不到3米9。老吳說,成天看裝貨有經驗了。車頭是三米九,裝貨高度和車頭持平,那肯定超不過四米。
吳英華的這輛半掛車總長足有22米,裝貨通常要等上大半天甚至是一整天,等待裝貨的時間,是吳英華忙裡偷閒的時間。他偶爾翻出自己隨身攜帶的相機,或者翻看從前的照片,或者隨手拍上幾張身邊的風景。
1994年,他拉貨去成都,在路上被葛洲壩的景色吸引。吳英華想記錄沿路的風景,為此,他專程買了一個傻瓜膠捲相機,再一次路過時,他特地停下車,一拍就是兩天。
「一開始就是覺得好看,想把風景拍下來,拍著拍著就成了愛好。」吳英華的這個愛好一玩就是25年,拍過的照片超過10000多張。
現在的老吳歲數大了,體力精力都跟不上,不像年輕的時候。但是,心還是年輕的,去沒到過的地方,比較美好的地方,比較偏遠的地方。
下午6點老吳終於裝完貨準備啟程,從江蘇南通到青海西寧,全程2100公裡,預計三天到達。
按照老吳的計劃,今晚要橫穿江蘇抵達安徽。
出發才一個小時,吳英華的車出現了小故障,行車燈不亮了。對於老吳這種跑車經驗豐富的司機來說,解決這樣的小故障,算得上是看家本領,只是多耽擱了一些時間。
距離安徽邊界還有700多公裡。天開始下雨,夜路本就難行,加上風雨的阻礙,車速越來越慢,能見度不足百米,老吳必須放慢車速,保證安全。
老吳說,每一個職業都有他的苦和難處,但是你要真正的做好這個行業,你就會發現每一個行業都有每一個行業的樂趣。滿足自己心願,就感到幸福感,並且幸福指數比較高。
已近凌晨,老吳決定停靠在服務區休息,養足精神,明天早起趕路。
雨過天晴,路況較昨晚好了許多。臨近中午,吳英華夫婦倆停靠在服務區,準備吃午飯。對夫妻倆來說,填飽肚子比什麼都強,不在乎味道不味道的。草草的填飽肚子,夫妻倆繼續趕路。
還有十幾天就是春節了,把物資準時送達後,老吳也準備收車回家過年。
夜幕將至,甘肅寧夏境內雨雪交加的天氣再次襲來。這時收貨方打來了電話,同一批貨其他車都到了,催問老吳明天是否能到青海。對貨車司機們來說,都想早日把貨送到,可難免路上會出現一些狀況耽誤時間,比如因天氣惡劣造成堵車。昨天半夜,老吳被堵在陝寧線上大半夜。
雖然收貨方不斷催促,可雨雪完全沒有停下來的跡象,此時距離西寧還有400公裡。吳英華決定,今晚停靠在臨夏(臨夏回族自治州)境內,不出意外,明天上午就能抵達交貨。
天還未亮,吳英華照例檢查車輛準備出發,卻發現連接在車廂和掛板之間的一根電線丟失了,車板上所有的警示燈都失去了作用。雨天行車沒有警示燈,是十分危險的。
老吳給相熟的車,打電話求助了,可因為距離太遠都幫不上忙,沒辦法,他只能在最近的地方駛出高速,先解決行車安全的問題。
老吳開車來到一個用車備件商店買了所需要的電線。他說,服務站要350元,少了不給送。買一個這個配件100多塊錢。這個線要細一些,質量肯定也沒有原廠的好。
經歷了兩天三夜橫穿7省,終於準時的把這批貨物送到了目的地——青海。老吳說,雨也沒停,雪也沒停,突然間又是豔陽天。其實這也算是一道風景線吧
1月17日,青海省果洛州草原上的藏族百姓收到了這份春節的禮物,老吳的運貨生涯中也因此多了一份美好的回憶。
吳英華是一個常年用貨車水箱裡的水洗漱的粗糙男人,也是一個會將沿途的風景用相機記錄下來,珍藏起來,用照片在自己的內心修葺了一座私密花園的細膩男人。
這是真實的吳英華。
一趟常規的貨運旅途,短則四五天,長則十多天,每一次出發對於司機和車輛都是全新的體驗,種種意想不到的突發狀況讓一段段平凡的旅程變得獨特而生動。
卡車成了名符其實的家庭棲息地,《家在車上》裡的卡車司機與卡嫂,還帶上處在哺乳期的孩子,隨車漂泊。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再次出發》中的卡車女司機四丫頭開大卡是為了償還前夫留下的債務與撫養兒子,堅韌的她不僅靠著大卡做成這一切。
國家建設的參與者,《重擔》卡車司機楊華明把龐然大物橋梁鋼構運到目的地——元江特大橋施工現場,並直播給自己的女兒看,語氣裡滿是興奮與驕傲。
行走在慈善的路上,《一路向北》中卡車司機丁澄呆在家裡過年,但是新冠肺炎的暴發,他衝在最前面運送物資。
一腳油門便是一段生活,一次剎車就是一種經歷。顛簸貨運路,漫漫人生路,這些可愛的人們對愛和夢想的追求從未止步。
小七講《顛簸貨運路》系列,已經到最後一期了。對其他9位卡車司機感興趣的,可以點進主頁查看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