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一篇名為《武漢一醫生的心聲》的文章在朋友圈廣為流傳,文章作者自稱為武漢協和醫院大夫S,他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向留守武漢的人們傳達一個理念,「停止恐慌,提高警惕」。
在文章中,該作者表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症狀並不一定會很重,致死率也較低,所以出現輕症(並不一定被確診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的人,可以不要急於去發熱門診要求進行病毒檢測,而是先考慮居家隔離進行觀察。
1月25日晚,紅星新聞記者聯繫到了作者S醫生。他告訴紅星新聞,自己是協和醫院非發熱門診醫生,近期也並沒有因為疫情被抽調到發熱門診。但是基於目前發熱門診人滿為患,臨床大夫高強度工作的現狀,他覺得自己需要寫一篇本該是「醫學常識」的文章,用以緩解公眾的高度恐慌情緒。
一名武漢醫生的呼籲:輕症患者可先考慮居家隔離
S醫生在《武漢一醫生的心聲》中寫到,「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一個特點就是,它(的症狀)並不一定會特別重,致死率也是很低的。哪怕你得了,也不一定會怎麼樣,可能只需要最基本的治療。」
S醫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在談論他的文章前,需要先釐清一些概念。他在文章中提及的所有「輕症」,指的是症狀輕,至於當事人究竟有沒有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沒有做病原學檢查前,並不能確定。「按照當前的試劑盒數量等情況,恐怕支撐不了所有人都確診。」S表示,基於對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患者的了解,不管「輕症者」有沒有被確診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都可以考慮進行居家治療。
議輕症者先進行居家隔離和治療,S並非第一位如此建議的醫生。協和醫院肺炎治療專家組副組長張勁農教授也於2020年1月23日在接受武漢地方媒體採訪時表示,自己在進行一線救治工作時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在確認診斷結果以後,他自己回家進行了自我隔離,口服藥物一周後,目前身體已經逐漸恢復。張勁農表示,對於輕症患者來說,居家隔離口服藥物就可以控制病情。張勁農還強調,不建議輕症患者住院,因為醫院重症患者居多,會導致交叉感染,對康復不利。
據S醫生所述,所謂輕症患者,有這樣幾點具體定義:
1.發熱<38℃;2.可自行退熱;3.無呼吸困難,不喘氣;4.伴或不伴咳嗽;5.沒有慢性疾病。
至於如何進行「居家隔離」,S醫生用一張「居家隔離」指南表格進行了介紹。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居家隔離」指南表格較為細緻,對口罩使用、清潔消毒、與病人接觸等方面提出了多款要求。
圖據視覺中國
不過S醫生強調,輕症者居家隔離,並不代表不重視疑似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這件事。在《武漢一醫生的心聲》中,S醫生寫到,「如果你真的是連續多日38度以上,並且有其他症狀,比如特別是發熱;呼吸道症狀如咳嗽、呼吸短促;腹瀉等,馬上前往醫院就診。」
為了進一步解釋目前事態嚴峻,但民眾也不必過度恐慌,S醫生舉了一個例子,此前有不少人基於各種數學模型推測過武漢的實際感染人數,「取一個比較誇張的推測吧,10000人。武漢是一個有著1100萬人的城市,1/1100的感染機率,比一般的商業抽獎概率還低。」
判斷重症與否 看患者血氧飽和度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重症情況一直是此次疫情備受關注的重點。在社交媒體上,有一些武漢居民曾發聲求助,表示自己或親友疑似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並且人都「快要不行了」,卻始終無法得到醫院的確診。
對此,S醫生表示,目前武漢有不少疑似患者待確診,但感染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後的重症率其實比較低,如果現在物資等條件充足,能夠為所有來到發熱門診的人做檢測,那麼不少恐慌的確診者們估計都只能當這個疾病重症率的分母。
「為什麼?因為真正重症的人早就優先被醫院收治了。」S醫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累及肺部,所以患者血氧飽和度是判斷重症與否的一個標準,「當血氧飽和度都不能維持的時候,我們才會要求患者住院治療。」
S醫生還表示,現在本身就是一個各色肺炎的高發季節,呼吸道疾病也較多,有不少輕症者被疫情相關信息嚇到,所以無論如何也要前來醫院要求檢測。
與此同時,S醫生在文章中提出了一個判斷思路:體溫升高不代表你就一定生病了(生理性原因也會有體溫變化,不要風聲鶴唳 )——生病了也不代表你是肺炎(有數不清的疾病可能導致你發燒)——肺炎也不代表是病毒性肺炎(細菌性感染的肺炎其實很多)——病毒性肺炎也不代表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普通的甲流乙流普通的感染都是病毒)——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也不代表你現在必須得馬上去醫院住院(輕度的感染,身體健康的患者有自愈的可能性的)。
S醫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武漢此前輕視了新型冠狀病毒,但現在武漢人的情緒有些過於恐慌了,「武漢人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紅星新聞記者 趙倩 嚴雨程
編輯 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