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生林
目前澳大利亞與中國關係緊張,澳大利亞不但不反省,反而加碼挑釁,欲拿臺灣問題來刺激中國。我們要說的是,如果澳大利亞不徹底反思,反而要在事涉中國核心利益上來「得罪」中國,未來要吃的苦頭會更多,終究撞得頭破血流。
中國對澳大利亞的商品實施反傾銷措施,包括牛肉、葡萄酒、大麥、龍蝦、煤炭、玉米、大豆等商品留下來的市場份額,陸續遭到各國的瘋搶。眼睜睜地看著商品市場流失,澳大利亞試圖尋找代替的出口市場。有澳媒指出,澳洲貿易官員近期與臺灣進行經貿對話,試圖為國內受到衝擊的出口損失止血。
《雪梨晨鋒報》12日報導稱,臺澳雙方相關人士皆證實雙邊已展開經貿對話的消息,並稱是在亞太經合會(APEC)的框架下進行對話。
眾所周知,臺灣地區雖為WTO成員方,但其並非以主權國家的身份,而是以單獨關稅區的身份加入WTO的,不具有完全的締約權。中國同意臺灣地區加入WTO,僅表示其可在WTO管轄範圍之內與其他成員方籤訂條約。自由貿易協定(FTA)並不在WTO管轄範圍之內,凡是與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國家,都負有不與臺灣建立任何形式的官方關係和進行官方往來的國際法律義務。因此,只有取得中國的授權,臺灣地區才能對外籤訂FTA.
換句話說,對於有關國家與臺灣地區籤署自由貿易協定,中國向來反對。如果澳大利亞一意孤行,要與臺灣進行所謂經濟對話,籤署自由貿易協定(FTA),後果將極為嚴重。
單單從中澳經貿關係來看,屆時中國可「懲罰」的辦法很多。2019年,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1039.0億美元,增長18.3%,佔澳大利亞出口總額的38.2%,提高4.0個百分點;澳大利亞自中國進口550.7億美元,下降0.8%,佔澳大利亞進口總額的25.8%,提高1.4個百分點。澳大利亞與中國的貿易順差488.3億美元,增長51.1%。中國繼續保持為澳第一大貿易夥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
這樣的中澳經貿關係,澳大利亞要不要掂量掂量?還敢拿臺灣問題來刺激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