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黑膠唱片機品牌茉莉花Jasmine於當日在北京發布旗下新產品——MORE系列。MORE系列包含兩款產品——MORE黑膠唱機和MORE音箱。唱機除了音質和避震功能外,最大的特點是加入了智能因素。
加入科技與智能元素的黑膠唱片機,讓這個幾乎佔據了整個20世紀的音樂載體又重新跟上了時代的步伐,逃離了被淘汰的命運。
「黑膠」的黃金時代
大多數人最初對於黑膠唱片機的印象莫過於電視劇中,留聲機上金黃的「大喇叭」,隨著唱片開始轉動,慢慢悠悠地傳出一曲《夜上海》。黑膠唱片機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77年,發明家愛迪生無意中發現振動發聲的原理,並發明了世上第一臺留聲機——管狀錄音圓筒,同時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貯存聲音的載體。
進入20世紀後,「黑膠」迎來了黃金時代。上世紀30年代初,當時世界上最大兩家唱片公司美國勝利和英國百代都在上海建了唱片工廠,與本土品牌大中華唱片一起製作黑膠唱片,同時,這也讓當時的上海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音樂文化產地。1932年時年產540萬張,世界範圍內的黑膠唱片與唱片機的銷量都步入了鼎盛期,直到20世紀80年代,磁帶與CD的興起,「黑膠」的黃金時代落下帷幕。
「黑膠」的衰落與復興
黑膠唱片的播放時長是由轉數決定的,轉數越多,時長越短。這是因為轉速越快,代表同一分鐘內能獲取更多音頻,理論上音色更細緻,但轉速越快,也意味著一張唱片也就越快轉完。黑膠唱片初期,普遍流行的是78轉的黑膠唱片,時長為5分鐘左右。後來發展到45轉,33轉等。唱片材質的主要成分也從蟲膠發展為樹脂。
儘管黑膠唱片在不斷發展,也沒能阻擋它衰亡的腳步。20世紀80年代,輕便的磁帶與CD出現,衝擊了黑膠行業的發展。黑膠唱片的確在不斷進步,但體型較大的黑膠唱片機並未有太大的變化,唯一能看出變化的就是沒了金黃色的「大喇叭」。1984年CD出現後,外國很多廠商逐步停止了黑膠唱片與唱片機的生產。1998年時,國內最後一條黑膠唱片生產線關閉。
進入21世紀後,被各種電子產品環繞的人們又逐漸意識到黑膠唱片的價值,世界各地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黑膠唱片店,Lady Gaga和妮琪·米娜等歐美歌手製作推出過黑膠唱片,奢侈品牌Gucci也加入到復興「黑膠」的行列中,將舉辦2017秋冬系列發布會的邀請函也做成了黑膠樣式。
位於日本澀谷的黑膠唱片店Disk Union,曾入選全世界最棒的黑膠唱片店
2015年,一家名為永通音像的音像製品公司,在廣州番禺投入了一條黑膠生產線,恢復了國內的黑膠唱片生產,國際黑膠唱片機品牌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在各大廠商中,索尼是最早恢復黑膠唱片和唱片機的品牌之一,創建於2001年的黑膠品牌茉莉花Jasmine也在其中。
為了吸引新時代的年輕人,廠商們採取了不同的戰略。有的復刻自己的經典產品,像松下的直驅唱機松下1200,1979年一直生產到2000年,2016年又重新推出松下1200。有的加入科技因素,像索尼16年發布的入門級唱機PS-HX500,可以數位化輸出;有的主打智能化,使用新材質,像茉莉花Jasmine近日發布的HIFI級別MORE黑膠唱機,可以隨時連接音箱耳機,利用MCU微電腦實時智能閉環控速,將唱臂的材質改為碳纖維,抑制諧振。而唱盤則全金屬化,唱機底盤為磁懸浮底盤,將盤與底分離,吸收震動幹擾,以保證穩定音質。
黑膠的復興之路雖然十幾年前就開始了,但在中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從黑膠唱片生產線關閉到重啟,在停產的十幾年中,黑膠唱機和唱片通過電影、音樂等方式填補我們該領域的空白。但對於像茉莉花Jasmine這樣專注於黑膠的國產品牌和企業來說,起步晚,缺乏銷售渠道,都是他們目前面臨的問題。
圖片來源:品牌提供、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