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雲上文博會)於11月16日~20日正式在線上舉辦,全天24小時開放,快來「雲上」看展,體驗「不一樣的精彩」!
走過十五屆,文博會的展會規模、觀眾數量、國際化程度、交易成果連年攀升,現已成長為中國文化產業領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最具實效和影響力的展會,也彰顯出國家級文化盛會的實力和日益增強的國際影響力。2020年,根據疫情防控的要求,文博會主動創新求變,首次推出「雲上文博會」(展覽平臺:www.cnicif.com,微信小程序:文博會+),通過「雲端」向世界展示的有3243家企業(機構)、21572件展品,參展單位較上屆增長了40.3%。文博會開始探索的「雲上」展會將推進線上線下雙軌運作,各放異彩,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永不落幕。站在更高的起點、擁有更廣的視野,文博會必將開啟更精彩的歷程。
推動融合發展 彰顯文化自信
來自青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祁連掐絲唐卡傳承人卓瑪康珠六年前帶著她的手工藝產品來到文博會,拿到了她的第一筆訂單。如今,當地已有200多個工人在她的帶領下從事這一行業,許多貧困戶的生活因此而改變。「一開始我們不知道『文化自信』是什麼意思,後來我們才知道,我們在傳承我們自己的文化,還能用這種方式改善了自己的生活,這就是『文化自信』。」她說。
歷經十五屆發展,文博會已經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每年越來越多的採購商、投資商、合作商,希望通過文博會平臺尋找優質的文化項目和產品,從行業領軍企業,到民間手工藝人,從最傳統的非遺,到最前沿的科技,都能在文博會的廣袤平臺上實現了對接,找到自己的價值。
本屆文博會整體轉移到「雲端」,在5天的時間裡,這裡將是中國文化產業的焦點——今年,全國政府組團將第十一次實現「滿堂紅」,足不出戶,人們就可以通過VR全景展廳,了解全國各省區的文化體制改革最新進展、文化產業發展最新成果以及優質文化項目和拳頭產品。此外,還有來自全球30個國家和地區的展商共襄盛會。
文博會設立了全國文化企業30強及重點央企展區,40餘家央企、100多家上市企業、38家近3年榮獲「全國文化企業30強」的龍頭企業都將在這裡一展風採。
在文博會平臺上,生動折射出中國文化企業轉型升級的清晰軌跡:「融合發展」成為很多參展企業共同的特點,由低端變高端、從產品到產業,通過融合實現文化產業的業態創新和模式創新已經成為文化企業的共同追求。
創新展會形式 開啟數字時代
近年來,文博會積極順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趨勢,持續加快數位化轉型,而雲上文博會的舉辦為這一進程按下了「快進鍵」。
「文博會是國內外文化產業交流交易的『大平臺』,從現場的綜合性的文博會,發展到『1+N』的展會模式,再到網上不落幕的文博會,文化產業的貿易線和產業鏈不斷延伸拉長。」 南方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李鳳亮告訴記者。
「雲上文博會」帶來了平臺創新。此次展會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及人工智慧等新技術,通過開展雲開幕、雲展廳、雲招商、雲籤約、雲大數據等「五朵雲」建設,對線上展覽模式進行全新的結構設計和流程再造,打造集展示、交易、交流、互動於一體的網上展會新平臺,發揮網絡方便快捷、不受時空限制、互動性強等優勢,創新展會服務及產業交易對接模式,豐富展示形式,讓文化企業在「雲上」開拓更為廣闊的市場。
5G、視頻直播、VR、大數據、AI等新技術應用,B2B展覽模式,5天×24小時不間斷集中展示、精準推送信息……雲上文博會帶來的還有展示和交易方式的創新。展商可以通過文字、圖片、視頻、3D等多種方式、多維度展示產品和項目,通過即時通訊、預約洽談、在線翻譯、產品搜索、線上直播等功能與採購商交流洽談,將文博會的現場展示搬到網際網路上來,幫助廣大文化企業以較低成本參與展示和交易。
今年雲上文博會比以往新設了電影工業科技館、網際網路館,將帶來新內容、新技術、新業態和新體驗。30%以上的文化產品和項目都是首次亮相文博會,豐富了文博會的展陳內容,為文博會注入新的活力。
「雲端」大幕開啟,文博會也將開啟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和一體化發展的新時代。藉此,文博會將實現傳統展會的迭代升級,再次引領中國文化產業的新走向。
帶動城市產業 引領市場風向
「雲上文博會」舉辦期間,深圳經濟特區文化產業展將在虛擬展廳中全面呈現特區文化產業的發展面貌以及最新變化。伴隨著文博會這個國家級產業平臺的發展壯大,深圳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文博會的集聚效應,疊加深圳本身的產業勢能,讓深圳文化產業如虎添翼,加速騰飛。
2019年,深圳全口徑文化產業增加值估算超過2200億,佔全市GDP比重8%左右。文化產業已成為深圳不折不扣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
這裡有廣闊的文化產業發展平臺 ——在文博會的帶動下,深圳建立了多個文化平臺:文化產權交易所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金融助力,首支國家級大型文化產業基金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在深圳設立運營,啟動文化銀行建設對文創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提供金融信貸支持……
這裡有一批活躍的文化市場主體 ——深圳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營造有利於包括民營文化企業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發展的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大力培育與發展了一大批充滿活力的文化產業市場主體。據不完全統計,深圳目前文化企業法人單位數超過10萬個,從業人員超過100萬人。
這裡有科學的現代產業體系 ——深圳充分尊重和發揮市場在產業資源配置上的決定性作用,注重創意引領和科技支撐,逐步培育起創意設計、動漫遊戲、文化旅遊、高端印刷、黃金珠寶、文化會展等多個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行業,文化旅遊業引領國內潮流,華僑城、華強方特連續多年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
這裡有前瞻的配套保障 ——深圳出臺《關於加快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及配套政策,以創新為動力,推動形成「文化+科技」「文化+旅遊」「文化+金融」「文化+創意」等產業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數字文化產業、創意文化產業成為文化產業新的增長點。
尤其今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深圳發布了《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支持文化企業健康平穩發展的若干措施》,從強化文化產業政策支持、優化文化企業服務、強化文化金融服務等多個方面對文化企業進行租金費用減免、資金幫扶、金融服務、業態培養等方面的支持,為文化企業服下「定心丸」。此次文博會也考慮到文化企業受疫情影響經營困難的實際,對所有參展企業免收平臺費用,搭建免費展示和交易平臺,引入更多的文化企業,碰撞出更強勁的創造力。
新時代,新起點。
高掛雲帆、博浪雲海,
與文化深圳同頻共振,
「雲上」文博正在精彩綻放!
延伸閱讀:
辦一屆精彩成功的「雲上文博會」——熱烈祝賀第十六屆文博會開幕
11月的深圳,異木棉燦若雲霞,簕杜鵑盡情綻放。今天,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雲」上開幕。本屆文博會是在「十三五」即將收官、「十四五」正待起航之際舉辦的一屆重要文化展會,對於突出展示文化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巨大作用、引領未來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特殊意義。本屆文博會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緊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文博會作為國家級綜合性國際化文化產業展會平臺的價值優勢,為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澎湃動力。勇於創新,不負重要使命。受疫情影響,往年5月啟幕的文博會,今年改在11月舉辦。第十六屆文博會的最大特色是以「雲上文博會」形式舉辦,展覽平臺不是實體展館,而是由文博會官方網站、中國文化產業網和微信小程序「文博會」組成的「雲矩陣」。開幕、展覽、招商、籤約全部在「雲」上完成,標誌著文博會進入全面數位化元年。文博會承載著「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使命,對於廣大文化企業具有「磁吸效應」。在今年堅持舉辦文博會、通過文博會平臺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是許許多多文化企業的共同期盼。在無先例可循的前提下,深圳銳意創新、努力探索,對展覽模式進行全新重構,為「雲」上文博會舉辦按下「快進鍵」,不負各方對文博會的期待。文化騰飛,助力全面小康。文化為發展鑄魂賦能。充分挖掘我國文化產業的巨大潛力,大力推進我國文化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不僅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能,而且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精神動力、營造心靈家園。「十三五」以來,我國文化產業迎來加快發展的黃金期,國家出臺一系列得力、具體的政策措施,推動完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推動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和增長帶,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性產業。在本屆文博會的雲展廳,鄉村非遺等一件件精彩的文化產品、「旅遊+扶貧」等一個個動人的文化項目,揭示出各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發展壯大文化產業的不凡歷程。深度融合,推動跨越發展。文化是一條源自歷史、流向未來的大河,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永久的潤澤、不竭的滋養。善用文化具有的滲透、關聯效應,能夠有力推動文化產業邁向融合發展階段。如深圳依靠闖出的「文化+科技」「文化+旅遊」「文化+金融」「文化+創意」發展路子,推動文化產業振翅高飛、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逐年上揚。本屆文博會將突出融合發展新趨勢,突出展示以5G、人工智慧、區塊鏈等為技術基點的文化產業業態創新,助推文化與相關產業融合,推動傳統文化產業裂變出新型文化業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成果、新路徑、新氣象,將在「雲」上文博會精彩呈現。預祝第十六屆文博會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