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市委的學習安排,在前期跟進學習理解、親身參與感受的基礎上,近段時間又系統學習了市委宣傳部編印的《市委理論學習資料彙編》,越學越感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越學越感到我們洛陽抓住戰略機遇、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設的緊迫,越學越感到軍分區系統在支持副中心城市建設上有很多可做的事情。初步考慮,可以在駐洛部隊和廣大民兵預備役人員中廣泛開展助力副中心城市建設「五項行動」。
一、發揮軍民融合協調作用,實施助力創新驅動行動。深入貫徹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是軍地各級的政治責任,同時也是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設的難得機遇。軍分區系統具有雙重領導的制度優勢、寓軍於民的組織優勢,以及上下貫通、平戰銜接、軍地互聯的領導指揮體制優勢,融合協調是分內職責和特有功能。當前,就是要認真學習貫徹市委書記李亞在全市黨管武裝暨民兵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協調推進軍地項目共建、設施共用、資源共享、技術互轉,加速推進「軍轉民」「民參軍」,支持軍地產業協同創新、聯合攻關,儘快形成一批軍民融合產業集群。深化國防動員系統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實踐探索,積極推進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人才培養、軍隊社會化保障等方面深度融合發展。
二、發揮敢打硬仗過硬作風,實施助力公共服務行動。針對洛陽地區山多林多礦多、自然災害易發頻發的實際,協調駐軍和組織民兵預備役人員,發揮在完成急難險重任務中的突擊隊作用,積極參加防汛搶險、森林防火、突發公共事件救援等任務,為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設提供力量支撐。及時與市應急部門搞好對接,健全軍地應急應戰預案,積極推進國防動員機制與駐地應急管理機制有效銜接,探索民兵應急力量和駐地應急專業力量統籌建設運用,深化軍地應急力量和資源共建共享的方法路子。組織民兵治安小分隊,配合公安部門開展掃黑除惡專項行動,開展執勤巡邏、法治宣傳、矛盾調解等任務,為社會秩序穩定作貢獻。
三、發揮擁政愛民優良傳統,實施助力脫貧攻堅行動。大力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重要論述和黨的富民惠民政策,深入開展軍地基層黨組織互學互幫互促活動,幫助培養黨員骨幹和退役軍人、民兵預備役人員脫貧致富帶頭人,引導他們帶頭學科技用科技、發展特色產業,帶頭勤勞致富,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積極履行牽頭協調職能,建立軍地溝通協調機制,定期召開軍地扶貧協作會議,分析形勢、研究解決重難點問題,做好任務對接,將駐軍扶貧任務納入政府「總盤子」,軍分區、人武部重點抓好定點幫扶村扶貧成效鞏固。
四、發揮集團突擊力強特點,實施助力生態保護行動。駐軍和民兵預備役部隊,具有突擊力強的特點,可採取成建制用兵、集中會戰的辦法,持續援建副中心城市重點生態工程建設。軍分區和城市區人武部重點協調駐洛部隊和民兵預備役人員集中參加主城區綠色生活圈、城市周邊生態隔離圈、外圍森林防護圈建設。欒川、洛寧、嵩縣、汝陽和宜陽人武部,主要結合當地特點,協調組織駐軍和民兵預備役人員重點圍繞南部生態涵養區建設與保護,參加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經濟林建設。偃師、孟津、新安、伊川和吉利人武部,重點協調組織駐軍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圍繞黃河洛陽段沿黃生態廊道示範工程建設,伊河、洛河沿線生態林建設和溼地保護等開展援建活動。
五、發揮分布廣聯繫廣優勢,實施助力文化旅遊行動。廣泛開展「學習洛陽、宣傳洛陽、增輝洛陽、建功洛陽」活動,發動駐軍官兵和廣大民兵預備役人員積極宣傳推介河洛文化、洛陽旅遊、城市建設發展成就,積極做副中心城市建設形象的推廣者、正能量的傳播者。圍繞實現文化旅遊「三個轉變」,配合黨委、政府挖掘、保護、整合、開發當地革命鬥爭遺址、英模名將紀念地等紅色歷史文化和旅遊資源,彙編整理紅色故事和國防教育資料,積極向上推薦申報國家級、省級國防教育基地。每個縣(市)區人武部從實際出發,建好用好軍事文化長廊,培育1至2個紅色文化亮點工程。
(在洛陽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強使命、找差距、明舉措、勇擔當」集中學習研討發言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