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留下來陪你生活,一起流點汗再唱唱歌;我想留下來陪你生活,幸福不要多,只要我心感覺夠。」
——張小雯《留下來陪你生活》
▎圖說
圖為德國印象主義畫家漢斯·託馬(1839-1924)作品,其作品深受拉斐爾前派的影響。愛的人在身邊,心愛的書在身後,推開門便是如此美景,這樣的幸福已經足夠。
▎收聽
點擊音頻或下方視頻,即可收聽
此刻,你一定願意
作者:趙野
為你讀詩:童一寧 | 文字工作者
此刻,你一定願意
在一個山頂
有一間木屋
很明,很靜
你一定願意立即
動身去那地方
帶著心愛的書籍
和混亂的思想
你一定願意沉默如
冬日的池水
偶爾一隻鳥兒
從山下飛來
告訴你某人走了
某人還在
(出自《逝者如斯》,作家出版社)
▎詩享
人的一生要處理很多種關係,當中最重要的,卻是和自己的關係。重新認識自己,與自己握手言和,是認識世界和開啟人生旅程的前提。在那之前,與世界的相處總是誤打誤撞,帶著無知和荒唐。
如今的人們總是千方百計地想著如何讓心靈回歸安寧,但他們從未成功過。在尋找之旅中,他們反而於更大的迷宮中走失,越發惶恐。因為內心的平靜從來不是通過尋找來獲得。試圖在噪雜紛亂的濃霧中尋找藍天白雲似的寧靜,本身就是荒謬的。
生活的花朵能夠盛開,是因為綻放被賦予了意義。而所謂的意義其實就是「願意」。願意過怎樣的生活,願意擁有什麼,願意和誰在一起。接著,將願意做的事情作為人生目標,在此時,呼嘯而過的涼風才不會穿過如洞一般的胸口。因為心被自己的信念填滿,當心不再「飢餓」,安寧不請自來。
此刻你一定願意的,必是你所嚮往的,它能將你頭頂的灰色天空變得綢緞般柔軟舒展,如天藍色水波一般;也會讓那如瘴氣似的,令肺部殘喘的空氣,化成百果香的清朗之風,徐徐拂過你揚起嘴角的臉龐。
看到這首詩的時候,我很直覺地想起一個很喜歡的朋友。他曾經說過,有朝一日退休了以後,要去山裡蓋個小房子,開個私塾,陪小孩讀書。為了實現心中的理想,他當然能夠一一克服。在我自己的生活裡,我同樣揮汗爬著高山,就像他一樣。我也努力前進,並且對未來懷抱著無限美好的期待。現在我想把這首詩送給他,我相信此刻他一定願意。希望停在我窗邊的這隻鳥兒,明早也會飛到他面前。
——童一寧
在讀到《你一定願意》這首小詩時,我仿佛也跟著作者的文字,來到了山頂,感受視野的開闊,走進一間小木屋,去撫摸那帶著紋理的古舊,是的,我也願意,帶著心愛的書籍,來到這間小木屋,去渡過靜謐的時光,洗去塵世的鉛華,我也願意,迎著朝陽,在山頂擁抱燦爛的光華。
——暮靄如煙
這是一首表達逃離世俗煩事願望的詩,突然就想到了陶淵明寫的山水田園詩,《此刻,你一定願意》中「偶爾一隻鳥兒從山下飛來,告訴你,某人走了,某人還在」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異曲同工之妙,詩中恬淡的生活意境不言而喻。
——李美琳
- 圖文下方,分享心中嚮往的那種生活 -
▎樂說
配樂剪輯自電影音樂家Patrick Doyle的作品Baby Turtles。美妙的音樂多見,可是富有詩意的音樂卻不多見。這段旋律不僅具備古典音樂的特質,同時又雋永怡人。在樂聲中,美麗的田園風光呼之欲出,仿佛我們早已置身於中。
掃一掃,關注金職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