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惟願孩兒愚且魯 無災無難到公卿

2021-03-01 學國學網

近日,一篇《陝西6歲男童慘遭後媽虐待:腦袋嚴重變形,已昏迷82天》的報導引起來小編的深思。

一個6歲的孩童,本應在父母的身邊膝下承歡,享盡寵愛的年紀,卻遭受了這樣的無妄之災。都說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許這句話過於誇大,但是孩子起碼是一個家庭的希望。

由於幾千年傳統觀念,「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己成為家長們的普遍心態。作為父母,應該以怎樣的心態來面對孩子的成長乃至成才?

這讓小編不禁想起來蘇軾的一句話:「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了解蘇軾生平的人,都知道蘇軾不是真的希望孩子「愚且魯」,而是借對孩子智商和性格的期望,抒發自己的滿腔激憤;借希望孩兒「無災無難到公卿」,來諷刺當時「愚且魯」的公卿們。

《洗兒戲作》

宋·蘇軾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軾是詩詞文俱佳的大文豪,他的作品講究煉詞煉意,這首七絕也是如此。

一個「望」字,寫盡了人們對孩子的期待;一個「誤」字,道盡了自己一生的遭遇。

詩中幾處轉折,情味全在其中:世人望子聰明,我卻望子愚蠢,一轉折也;人聰明就該一生順利,我卻因聰明誤了一生,二轉折也;愚魯的人該無所作為,但卻能「無災無難到公卿」,三轉折也。蘇軾的牢騷全在這些轉折中。

《與小女》

唐·韋莊

見人初解語嘔啞,不肯歸眠戀小車。

一夜嬌啼緣底事,為嫌衣少縷金華。

這是詩人寫給自己小女兒的詩。她剛能聽懂大人的講話,就咿咿呀呀的學著說話了。

因為愛玩小車就不肯去睡覺,因為衣服上少繡了朵金線花,就整個晚上哭鬧著不肯停歇。

詩抓住小女孩學話、貪玩、愛漂亮、喜歡哭鬧的特點,通過這些生活瑣事的描寫,使小女孩天真可愛的形象躍然紙上,詩人愛女之情也流於筆端。

《宗武生日》

唐·杜甫

小子何時見,高秋此日生。

自從都邑語,已伴老夫名。

詩是吾家事,人傳世上情。

熟精文選理,休覓彩衣輕。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傾。

這是杜甫為勉勵幼子宗武寫的一首詩。

詩人要兒子發揚和繼承寫詩的家風,告誡其子要趁青春年少及早努力,熟精《文選》,繼承父志,不要七十歲還在父母面前嬉戲,以娛樂父母。

最後說自己以衰病之軀,還為兒子的生日開筵祝賀一番。詩中殷切勉勵兒子遠紹家學,體現了杜甫的教育思想,足見父子之情深厚。

《責子》

東晉·陶淵明

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

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這首詩寫得很有趣。詩中確實有對諸子責備的意思,但作者不是板著面孔在教訓,而是以戲謔之筆,又顯出一種慈祥、愛憐的神情。

可以說,兒子的缺點都是被誇大了的,漫畫化了的,在敘說中又採用了一些有趣的修辭手法,讀來忍俊不禁,可以想見作者下筆時的那種又好氣、又好笑的心情。

《示兒》

宋·陸遊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遊臨終前對兒子的遺囑。

語言不假雕飾,直抒胸臆,表達的是詩人一生的心願,傾注的是詩人滿腔的悲慨。

詩中所蘊涵和積蓄的情感是極其深厚、強烈的,但卻出之以極其樸素、平淡的語言,從而自然地達到真切動人的藝術效果。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陸遊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是一首教子詩,詩人從書本與實踐的關係上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

做學問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恆的精神,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

⊙聲明:圖片及文章均來源於網絡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你在上面畫什麼,他就會吸收什麼。

※下拉屏幕參與文章留言

相關焦點

  •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真想自己的孩子愚笨嗎?
    他一生中有四個兒子,後人所熟知的就是他最小的兒子蘇遁了,主要來源於蘇軾的一首《洗兒》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首詩的意思就是:人人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但是我卻被聰明耽誤了一生。我只希望我的孩子愚笨遲鈍,無災無難做到公卿就好了。
  • 【嘯天說詩】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蘇軾因為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充團練副使,一貶就是五年。元豐六年(1083)九月二十七日,朝雲產下一子,小名乾兒,舊時習俗,嬰兒出生三天或滿月,親朋集會慶賀,給嬰兒洗身。蘇軾心情大好,於是有《洗兒戲作》。「人皆養子望聰明」,一句寫盡普遍人情,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成龍成鳳的前提,就是要聰明。要飛黃騰達,怎麼能沒有聰明呢。
  • 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軾 《洗兒詩》雖說是名家之作,但這首詩直白詼諧好懂。相比之下,我們身邊可不少「文藝」的推文、朋友圈,每個詞擺在那看著都挺漂亮,只是完全沒辦法一口氣讀完,繞口得很。果然「嬉笑怒罵之詞,皆可書而誦之」的就是蘇東坡本人了。
  • 惟願孩兒智仁勇,無災無難到永久 ~ 常檣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蘇東坡想的美,既希望兒子是笨蛋,又盼著他平步青雲,做到達官顯貴。爸爸對你們的期望是:惟願孩兒智仁勇,無災無難到永久!先解釋前半句。智仁勇,是儒家推崇的「三達德」,儒家認為,知(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孔子還說:「知(智)者樂,仁者壽。」快樂、長壽加勇敢(當勇則勇,當懦則懦),「三位」一體,豈不幸哉美哉?
  • 無災無難到公卿---林清玄
    點擊上面藍字「林風悠悠」可關注蘇東坡有一首寫自己孩子的詩,詩名叫「洗兒」: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我們不免就會形成天平的兩端,一端是「無災無難到公卿」,二是「多災多難多詩文」,一端高起來,一端垂下去,這是不變之理。一個人不可能擁有絕對的權利,還能寫出絕對的好文章,因此政治人物的語錄,文集,訓示等等,用於謀權,圖志則可,作為文章,實在是世間的糟粕呀!
  • 南懷瑾老師: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大家個個都自認聰明,誰肯承認自己是笨蛋呢?但是這個聰明就是大問題。我們常常提到,蘇東坡一生受的打擊很大,所以他有一首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他後悔自己聰明;下面兩句更妙了,「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希望笨兒子一輩子平平安安有福氣,功名富貴都有。
  • 蘇軾在兒子滿月時寫下一首詩,罵遍滿朝權貴,沒文化還聽不出來
    元豐六年(1083)九月二十七日,在被貶到黃州的第三年,蘇軾的侍妾朝云為他生下一子,小名乾兒。蘇軾很高興,便在孩子滿月舉行「洗兒禮」的時候,寫下了一首《洗兒詩》(又叫《洗兒戲作》)。可讓所有人驚訝不已的是,這首《洗兒詩》可謂是對此前所有「洗兒詩」的顛覆。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 今天,農曆七月二十八日,蘇軾去世919周年
    讀過林語堂先生《蘇東坡傳》或者熟悉蘇東坡的人都知道,今天,農曆七月二十八日,應該算是蘇軾一生中最特殊最難忘的日子。 元豐二年(1079年),七月二十八日,蘇軾在湖州任上被御史臺的吏卒皇甫遵逮捕,解往京師,「一時之間,拉一太守,如驅犬雞。」正式揭開「烏臺詩案」的序幕。
  • 蘇軾一首很有趣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充滿哲理
    蘇軾的名氣很大,才華也是無人能及,他不僅詩寫得好,詞更是一絕,另外在書畫方面還有著極高的造詣,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同時也是北宋最具有創造的大文豪,千百年來人們極為推崇蘇軾。除了他的文學成就,還有他高尚的品格,豐富的人生閱歷,那也是讓人感動不已,少年時代就出類拔萃,青年時代春風得意,中年又陷入了困境,一度被貶到偏遠的蠻荒之地,晚年依舊是顛沛流離,還被貶到了有著天涯海角之稱的儋州。
  •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給家長的一份致歉信
    我是朱子書院的院長朱雷,首先十分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朱子書院的關心和支持,感謝您將孩子教到我們手上,讓他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滋養。在過去的一年裡,得益於黨和政府的英明決策,朱子書院經歷了特殊的發展時期,無論是校區規模,師資力量還是文化宣傳,都進入了歷史最好時期。「錯刀三割血盈臂,了了唯求不相離。」
  • 蘇軾詩詞:跨越千年,永遠的經典!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這首詞作於公元1081年,是蘇軾婉約詞中的經典之作。
  • 蘇軾詩詞:跨越千年,永恆的經典!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閒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且看古人如何在詩中表達對孩子的情感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覓梨與慄。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這首詩餓的大概意思是:我的5個孩子,都不喜歡學習。阿舒16歲了,懶惰無人能比;阿宣快到15歲了,也不愛學習;阿雍阿端13了,連六和七都不認識;阿通才9歲,每天就知道要梨子慄子吃。
  • 蘇軾寫詩「罵」小人,全詩非常直白,表達了他諷刺奸佞的痛快心情
    再看第二首,詩名叫《洗兒詩》,這是蘇軾被貶黃州之後,侍妾朝云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在給兒子行洗兒禮時寫的一首詩。全詩如下: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很淺顯,就是在罵當時的公卿貴族們愚蠢魯笨。這說明蘇軾對於自己才高被忌、大道不容的處境是很介意的,以至於這一罵就罵了一大片。還有,蘇軾為什麼要在給兒子行洗禮時寫這首詩呢?不就是要讓那幫蠢蛋來給自己當兒子來出出胸中的惡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