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清明節的凌晨3點,追完了156集的《半分,青色》(《一半,藍色》)。跟隨玲愛的腳步,路過她40年的人生,在她的故事裡流著自己的眼淚。這好像是帶給我觸動最為立體的一部劇,以至於久久不能出戲,所以想用一篇觀後感來梳理一下情緒,幫助自己從角色中抽離。
也許···不,應該是「絕對」,絕對是佐藤健給我的勇氣,讓我在點開APP時沒有被集數勸退。第一次追日本的晨間劇,在看劇的過程中終於感受到以前從未感受到的日劇之精妙。雖然單集片長只有15分鐘,但我卻能在15分鐘的時長裡哭5分鐘,擦鼻涕眼淚5分鐘,然後再笑5分鐘···真是個充實的觀劇體驗。
這部劇貫穿了女主的大半生,從出生到中年,歷經了孩童時期的天真,青少年時期面對夢想的衝勁,奮鬥過後放棄夢想正視現實並回歸平凡,直到結婚生子又離婚,以及離婚之後的一系列挫折。沒有韓劇的狗血與理想主義,有的都是歷經現實後產生的強烈的共鳴和深切的感同身受。
關乎親情:年少不識愁滋味
一條商業街,冒著炊煙的食堂,展示著當下流行服飾的服裝店,和和氣氣的鄰居,一幫同齡的孩子跑來跑去···這麼多的意象組合在一起,光想想都覺得是一副暖心的畫面。
榆野家的煙火氣,萩尾家的精緻,屠夫家的土豪感,各家入各眼。筆墨最多的榆野家,也是給予主人公最多愛的烏託邦與加油站,從小時候媽媽去律家把離家出走的玲愛接回家,玲愛在媽媽背上一起唱著《故鄉》的那一幕開始,我的淚腺也被打開了,那一段也是前幾回中我哭的最慘的一個橋段,誰小時候沒有用自己幼小又倔強的自尊守護過什麼呢?又有誰沒有過被最親近最信任的人冤枉的委屈呢?好在小時候的委屈與堅強都很簡單,它們都關乎於愛,純粹又直接。
也許是經歷過太多次的離別,親情一向是我的軟肋,所以劇中奶奶、爺爺、和子阿姨的相繼離世,以及晴媽媽的患病都是非常戳我心的點。但是這部劇的溫暖之一就在於劇中所有關乎死亡的命題裡,你都能找到一個相應的「希望」,奶奶死後的旁白與青蛙守護;樹洞爺爺在經歷過戰爭的殘酷後更感自己這一生已過得足夠幸福美好,在睡夢中安詳離去;和子阿姨在即將離去的日子裡也因為岐阜犬而給他人帶去了十足的溫暖。編劇以柔克剛地把這個悲傷沉重的事件轉化成滿滿的正能量與無限的希望,告訴人們在經歷過這麼悲痛的事情之後不必想著渡過悲傷,而是繼續帶著悲傷生活下去,因為只要活著,時間就會繼續,就會有好的事情發生。
關乎愛情:青梅伴竹馬,兩小無嫌猜
他們的愛情許是從剛出生就開始了的,不知是不是因為宿命,律比玲愛早5分鐘出生,而玲愛自從出生那一刻就躺在律的身邊,在之後的成長中律一直作為玲愛的「火箭大使」存在著,不管發生什麼事,律永遠是玲愛第一個傾訴與分享的對象,難過時兩人會在小河邊一起扔石子,開心時也要第一時間跑到律家樓下吹哨子呼喚律跟他分享喜悅。是玲愛「火箭大使」的稱號鑄就了律的堅毅與責任感,也是律的庇佑讓左耳失聰的玲愛在學校不會被同學異樣看待;長大後的玲愛因為律有了最初的夢想——當個漫畫家,律也因為玲愛的願望是「希望律可以發明機器人」而一直朝著這個目標努力並且終於實現;歷經波折後的兩人因為晴子阿姨的病有了發明自然風電風扇的共同目標。這兩個人,早已像《我儂詞》「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們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捏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寫的那樣,彼此依存,彼此成就,彼此是彼此的自己。就像兩個齒輪一樣,他們是一個整體,各自因為對方的轉動而轉動,任何一方少了對方都會變得殘缺,都不會真正的快樂。
中間兩人的各種錯過,在觀眾看來確實焦急難熬,但是反觀我們自己的生活,很多因為一念之差,一步之遙而產生的遺憾,不是所有的我們都足夠幸運的擁有主角光環,能夠兜兜轉轉之後還是圓滿結局,我們很多時候,錯過便是永別了。所以,希望所有的人不管是在愛情中,還是夢想裡,都能夠時刻珍惜,不留遺憾。
回到這兩個人的故事,兩人在玲愛住所小花園的告別著實讓人揪心,「拜拜,律」「撒由那拉(再見),玲愛」,原本以為是自己可以隨時停靠的港灣,卻不料中途颳了場龍捲風掀翻了一切,只剩自己這艘小船在汪洋大海中漂浮著,想想都覺得無助。一個人的心要是沒了寄託,整個人也就只是個軀殼了。
自那之後兩個「泥娃娃」雖身處異處,但是近20年的羈絆是沒法斬斷的,就像律依然關注著玲愛的漫畫,就像他在兩個人分別五年的初次重逢後在車站求婚,藕斷絲還連,我好像知道少了你我的世界就是殘缺的啊。但人越成長顧慮就會越多,自尊心也與顧慮成正比例增長並且到達了一個峰值,彼時的他們,還沒有找到兩條函數曲線的交點,又一次錯過了。
之後,兩人各自成家生子,過著平淡的生活,也不知是命運使然還是老天的捉弄,玲愛被老公涼次因為夢想拋棄而離婚,那時律還沒有離婚,所以玲愛保持著兩個人的安全距離,只希望他能幸福。只是在律要去美國之前破天荒的抱了律,這個擁抱裡,有對律的不舍,也有想了斷的決心;有對律的祝福,也有對律母親去世的安慰。「拜拜,律」「加油哦,玲愛」。我從沒想到一個擁抱也會看的如此感動。這次終於不是「撒由那拉(再見)」,也許是知道了懷裡這個人對自己的重要性,所以不想輕易說再見吧,話說我真是恨透了那句「撒由那拉」。之後的律也在婚姻出現危機後儘自己最大努力想要挽救,但還是不爭氣地離婚了。(插句題外話,此刻觀劇的我們發出了惡魔般的狂笑)律對婚姻的挽救也是他刻進血液的責任感使然,這份責任感,有天性,也有和子阿姨的教育以及玲愛的後天養成。
好了,倆人都離婚了是不是就可以順理成章在一起了呢?偏不呢,編劇好像生怕給我們吃糖吃多了會吃出蛀牙。而後的劇情,律從大公司辭職和玲愛開發電風扇,這又是一次理想和現實的搏鬥,但也是兩個人更靠近彼此的必經之路,至此,兩條函數曲線終於又在同一個象限迎來了下一個交點。
因為失去過更懂得擁有的可貴,也是因為失去過才有了直面內心的勇氣,兩個人終於能夠走到一起,互相溫暖。律說「我等了她40年」,是啊,好在你40年的等待是為了讓你們在以後的日子裡抱得更緊。
「願常伴律左右」
「願玲愛永遠幸福」
「我可以嗎」
「只有律可以」
這兩個人終於不用說「拜拜了」。
關乎友情: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玲愛,裕子和誠三個人的友情,不只是單純的友情,她們是一起同過窗、一起並肩作過戰,一起為了夢想孤注一擲,奮不顧身的情誼。也是作為漫畫家一起重生的情誼。這種情誼,早已深入血液,刻進骨子。所以裕子最後的離世,給玲愛帶去的悲傷甚至大過幼時耳朵失聰的痛苦。那是玲愛又一塊精神世界的崩塌,裕子身上承載的是玲愛的青春、夢想、甚至是失戀的回憶。這一片片的碎片支撐起了現在的玲愛,失去一部分必然會重心不穩的吧。好在裕子在手機裡留下的錄音給了玲愛一部分重新振作的精神支撐,「帶著我的那份好好活著」這句話我好像在哪裡聽過,但好像也確實最能帶給人希望了吧,因為被賦予了期待,所以才有了繼續走下去的力量。
這三個人的友情,誰都羨慕,現實中我們也許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在人生不同階段擁有不同的朋友,階段式交友導致我們有時不知該如何去維護友情,但也正像劇中津由跟修次郎說的,玲愛也在小花遭受欺凌後說過,真正的朋友會自動向你靠攏,不需要維護。但願我們都能擁有相伴一生的知己好友。
關乎夢想: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關於夢想,大多數的影音作品對它的描寫都是熱血的,激情澎湃的,畢竟藝術作品是用來造夢的,給人一點向上的力量沒什麼不好。但是這部劇的奇妙之處就在於,在夢想上,它給我了重重的一拳,簡直震驚了我的看劇觀。
在女主夢想這件事情上,有過一點小成功,但是最終依舊走向衰敗,它告訴我一個很現實的現實,那就是並不是所有的堅持都會換來對等的結果。在看劇時,我一度過度心疼玲愛夢想的湮滅,總幻想她會重拾畫筆東山再起,甚至超越之前的成就到達另一座高峰,但我確實太天真了,我的腦子被編劇按在地上蹂躪,女主的每一滴眼淚也仿佛在提醒我說「快醒醒吧,別做夢啦」。是的,我是一個愛給自己希望的人,有時候覺得不給自己點希望是沒辦法繼續努力下去的。但是,夢想不是空想,希望不是奢望,理想不能妄想,人在河邊走,你總要接受鞋子會被水浸溼。
好在,這是一部晨間劇,縱使被夢想蹂躪得體無完膚,我們的玲愛還是有站起來重新開始的勇氣,這點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比堅持夢想更難做到吧。畢竟能夠直面現實的殘酷、接受自己很平凡的事實並跟平凡的自己和平共處同走接下來的人生路是一個N的3次方的難題。這三點中,能做到其中任何一個都需要莫大的勇氣與自信心,更別提這三點疊加了。這也許會是大多數為夢想奔走的人終生的修行。
有許多人在通往夢想的路上可能會走很多彎路,想要曲線救國,這未嘗不是另外一種風景,畢竟我們最愛的秋風老師說了「花時間去感受和思考生活,那段時光也是有價值的」。人生處處是風景,太過執著於目的地可能真的會讓我們錯過身邊的美景,但不管怎樣,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希望大家都能為熱愛的事情奮力拼搏,縱使結果不盡如人意,但是拼搏奮鬥的過程也絕對是寶貴的財富。
我的感受:
這部劇真的是治癒也致鬱,每一部分帶給你的傷痛都不一樣~~
玲愛和律錯過的時候仿佛心被銀針扎了無數次,沒有明顯的傷口,也不會流血,但總會隱隱作痛,並一點點蔓延至全身…「人生是條單行道,沒法回頭」這句話放在當下兩個人的身上可真是讓人抓心撓肝的難受。
中間部分夢想的破碎,痛感強烈直接,如同一把大錘重重擊打你的臉,那種猛烈與撕扯直接將你打入深淵,而後黑暗一點點將你吞噬,是絕望沒錯了…
後幾十回是我熬夜到凌晨三點一口氣看完的,這一部分有太多關於死亡的話題,律在和子阿姨生命的最後,依舊隱忍克制,這樣的壓抑就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胸口,讓你透不過氣來;想到自己最難熬的那段日子,那時終於知道原來心真的是會痛的,會痛到無法呼吸。是的,悲傷真的不會被忘記,不管過了多少年,你依舊會清晰的記得那份傷痛。
好在,編劇也算是給了這些傷痛解藥,藥效溫和,療程略長,但這才是現實。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守得雲開見月明,而後再道一聲,緣來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