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各大央企的大宗組件集採已於八月下旬基本完成,但由於前期組件價格一漲再漲,與此前測算參考價格已不可同日而語,據消息人士透露,央企將在9月底進行集採項目的重新議價,涉及項目規模達到18GW之巨。
顯而易見,引發此次博弈的核心就在於組件價格的拉鋸。
回顧一下2020前三季度多晶矽、矽片、電池片價格變化趨勢:
(數據來源:SOLARZOOM新能源智庫)
從SOLARZOOM新能源智庫組件價格跟蹤數據上看,受到疫情影響,從第二季度起,電池片領跌,光伏矽料、電池片價格隨之一路下跌,在此情況下,組件商為穩需求價格也一降再降。四月起,光伏輔料輔材如鋁、銀、膠膜、玻璃價格等大宗商品價格也一路走低,在供應鏈上遊價格下降和刺激需求的背景下,組件價格觸及谷底。
自五月起,鋁、銀、POE膠膜、光伏玻璃等大宗商品價格相繼因短缺而漲價,疊加七月間新疆矽料廠突發事故的影響,在矽料價格觸底反彈的強勁拉動以及國內需求的支撐下,矽片、電池片價格回漲,組件價格開始有所回升。
但相比疫情未爆發時的組件價格和去年同期的組件價格,當前組件最高點時的價格與之相比仍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根據SLARZOOM的數據,相比疫情尚未爆發時(2020年1月)的價格,8月矽料價格上漲25%,矽片價格下跌3.3%,電池片價格下跌3.2%,組件價格下跌4.45%,相比2019年8月的產業鏈價格,矽料價格上漲19.4%,矽片價格下跌3.3%,電池片價格下跌3.3%,而組件價格同比下跌16.25%。
參照PVinfolink數據:與今年1月相比,矽料價格上漲23.29%,矽片價格下跌7.85%,電池價格上漲4.62%,組件價格下跌7.06%;與去年8月相比,矽料上漲20%,矽片下跌12%,電池上漲2%,組件下跌18%。
從上述兩組價格跟蹤數據可以看出,當前的組件價格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約16~18%,相比年初價格下降了4.5~7%。
按照業合理的技術降本路徑,組件價格從年初的1.7 元降 1.4 元需要 2 年的時間。但在疫情影響之下,組件價格在僅僅半年的時間內就下跌到最低1.4元,事實上,已經透支了未來兩年的降價幅度。
回到央企集採重新議價的話題上,競價項目開展之時,正是各環節跌價最猛之時。據了解,大部分業主的項目測算都是按照7月中旬組件價格跌破1.4元時的價格測算的收益率,目前組件價格回升,在行業低點上測算的收益率已然偏離實際情況。根據目前產業鏈價格,組件廠商生產成本增長,難以按1.6元/瓦左右價格持續供貨,組件商供貨困難,業主難以在限期內併網,重新議價是各方的無奈之舉。
漲價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一些IRR算的很緊的邊緣項目的進展,但對海外項目的影響不大,因為海外項目一般都會提前兩到三個季度下單,已提前鎖定好價格,同時屬於剛性需求,故海外市場訂單仍舊飽滿。相對而言國內項目的推遲,除一部分組件漲價的原因外,更大一部分原因出於近期組件供應不足所致。
至於未來組件價格是否持續上漲,則主要取決於矽料的供應是否充足。多晶矽受制於其化工生產模式,產能彈性小,產量變化緩慢,在市場需求發生較大變化的階段,容易出現階段性供需不平衡的現象。今年上半年,矽料市場需求較差,市場供應就相對過剩,而下半年受到多晶矽企業事故影響,短時間內矽料市場供需反轉,因而價格波動明顯。預計到2021年上半年,矽料廠商新產能釋放,組件價格也會隨之慢慢穩定下降。與此同時,銀漿、玻璃、膠膜等輔料輔材的短缺局面隨著擴產改善,也會在2020年第四季度到2021年第一季度回歸合理價格。
通過技術進步促進光伏度電成本的持續降低,既有利於市場需求增長,清潔能源更具有競爭優勢,與此同時,行業也能獲得合理的利潤和回報,產業發展進入良性循環。但在行業實際發展過程中,會有諸多不可控因素擾動行業發展的走向,此時則需要藉助漲價、降價等自我調節方式建立新的平衡,長遠來看,光伏組件恢復合理價格,亦有助於光伏產業鏈的長期健康發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電力新聞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