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脩聿
近日,一則只有9秒的短視頻,將沉寂多年的央視前《新聞聯播》主持人張宏民重新拉回人們的視線之中。
這段短視頻以"他是昔日'央視一哥',60歲無兒無女,叼著冰棍坐在街頭"為標題,配了一張張宏民坐在路邊的長椅上一個人吃雪糕的圖片,稱張宏民"一心忙事業連戀愛都沒談過",這種描述瞬間引爆討論區。不少人評論他,"這麼好的基因,不多繁殖些,太可惜了"、"書都白念了"、"不結婚,戀愛也不談,肯定有問題".......安享晚年的張宏民,一下子成了網友眼中無兒無女的失敗者。
更為誇張的事,對前央視主播類似的嘲諷攻擊,每年都會來一次,今年是"60歲張宏民無兒無女",去年是"59歲張宏民仍孑身一人,前年是"58歲張宏民依然沒有結婚"......這勢頭,大有張宏民不結婚生子,就不結束的意思。
這不禁讓人想起,此前著名舞蹈家楊麗萍也曾遭受過類似的指責。當時有網友評論她稱,"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一個兒女,到老也享受不到兒孫滿堂的快樂,即使再美再優秀也逃不過歲月的摧殘"。楊麗萍還對此評論作出過回應,表示"人會走向衰老,走向死亡,誰也救不了你。只要自己過得好,沒有傷害其他人就可以"。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一個人一輩子不找對象、不生孩子,就會被社會普遍認為是"有問題"、"不孝"、"可憐人"。但是,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了獨自一個人生活,不戀愛、不結婚,面對家長、親戚輪番的催婚,依然意志堅挺,大有決心一個人走完一生的勢頭。
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超過2億的單身成年人,其中有超過7700萬人選擇獨居,20歲到39歲的獨居年輕人數量接近2000萬。他們選擇單身、獨居的原因,有的是因為工作忙、生活成本高,有的則是因為恐婚、恐育,甚至是恐懼社交。
當人們還在諷刺張宏民、楊麗萍不生孩子,是不折不扣的失敗者的時候,驀然回首,卻會發現,全中國超過2億的單身成年人當中,還有不少人正在摩拳擦掌走上這樣的"失敗"人生。
這些剛剛接觸社會的年輕人們決定單身、獨居的時候,很少有人會考慮這個問題:如果一個人走完整段人生,誰來為我養老送終?張宏民和楊麗萍這樣在各自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的成功人士,到晚年自然能擁有極高的生活品質,可那超過2億的年輕人,能保證晚年都有依有靠嗎?
近些年來的社會新聞,似乎也都在對這些獨身主義的年輕人們進行勸退。無論是在家養老,還是在養老院養老,老人們都有可能受到保姆、護工的毆打和虐待,甚至還會被殘忍地"執死雞"。可如果在老年選擇脫離社會一個人生活,很有可能在去世之後長時間沒人知道,只能任由屍體在房中腐爛發臭。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增速最快的國家,2010年時65歲以上人口已經增至23%,預計到2060年,65歲以上的老人數量將接近總人口的40%。這個國家,老人們的晚年生活問題更大,"孤獨死"的人也更多。
紀錄片《無人知曉》中,終生未婚、收入穩定,還有一棟2層小洋房的宮川一多,在75歲的那一年悄然離世。3周後,他的屍體才終於被發現,當清潔公司工作人員打開他的家門時,發現房中處處塞滿了垃圾難以下腳,很難想像在這樣的環境下,一位75歲的老人是怎樣生活下去的。經濟狀況好的人,晚年生活還如此悽慘,經濟狀況一般甚至很差的人,晚年又會過成什麼樣子?
這樣的晚年,真的是目前選擇獨身的年輕人們想要的嗎?看到這樣的新聞,他們還有勇氣繼續一個人生活下去嗎?
當然,我國社會的老齡化狀況也不容樂觀。2019年,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經達到2.54億人,佔總人口的18.1%,65歲以上的人口達到1.76億,為總人口的12.57%。到幾十年後,我國養老的形勢也將越來越嚴峻。
那麼,如果為了晚年有個人相互照應,選擇結婚而不要孩子,結果會有什麼不一樣嗎?
上世紀80年代起,"丁克一族"開始在我國出現,到目前為止,我國的丁克族已經超過了60萬人。這些丁克夫妻,或是為了自己的事業,或是因為不喜歡小孩,或是不能對孩子負責,都選擇了二人世界的生活方式。40年來,他們也開始進入了老年生活,結果卻並不盡如想像中那樣美好。
隨著年齡漸長,有些男方開始逐漸渴望親情,想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卻因為女方高齡生不了,最後導致婚姻破裂。也有的夫妻原本並不想要孩子,卻因為意外懷孕,還是決定留下這個小生命。也有的丁克夫妻成功走到了晚年,卻因為一方得病或受傷,另一方拖著年老虛弱的身體忙前忙後,自然不如那些有兒女照應的老人活得輕鬆自在。
獨自一人的生活,青年時期是逍遙,中年時期是落寞,晚年時期則是悽涼。如果一個人不是特別耐得住寂寞,有自己一個人處理好生活中大大小小各種事情的決心,是很難堅持下去的。張宏民看起來"孤獨悽涼"的晚年生活,很可能就是如今的獨身年輕人們幾十年後的寫照。
選擇一種人生,將要面臨什麼,需要做好什麼準備,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一個人應該做好功課,對即將發生的一切意外保持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這樣的人,才適合過上一輩子一個人的生活。如果不是,也不必驚慌,接受父母安排去相親,隨便找個人度過一生。
一個人的未來將會怎樣,做出的選擇固然是首要的,但是生活方式才是決定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和毅力選擇一個人生活,當真的決定過上這種生活的時候,也就對外界的紛紛議論無所畏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