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乘風破浪的姐姐》看,成年女性的生存法則

2020-09-05 簷下之聆

《乘風破浪的姐姐》裡,一大波姐姐帶著自己的特色來襲。在這之後,有些姐姐接代言接到手軟,身價level更上一層樓,有一些卻早早出局,沒有起色。其實,仔細看《浪姐》,就可以體會到,成年女性的生存法則,而這些法則,並不只用於女明星,女性或多或少都可以從中,有所感悟。

生存法則之一:努力再努力

如果要我說,《浪姐》中最努力的的人是誰,我會說,是張雨綺和寧靜。

她們兩個沒有什麼舞蹈基礎,張雨綺出場舞的順拐,讓人忍俊不禁。寧靜姐一開場,各種說自己不喜歡,不願意,到最後老老實實的跳舞,中間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

張雨綺通過《浪姐》,收穫了一大波好感。

她是傻大姐,擁有迷之自信。觀眾喜聞樂見她的出場,被她直爽的性格徵服。但是,張雨綺真的是傻大姐嗎?

當然不是!

性格直爽的人,和傻,毫無聯繫。她確實性格直爽,回顧張雨綺的成名之路,割雙眼皮,大大方方賠款星爺,生雙胞胎還把孩子爸爸給砍了,這種直來直去,風風火火的性格,一直都是她的標籤。人們只是習慣的感覺,直爽的人,不會耍心思。

張雨綺是不是會耍心思,這個我不需要考究,但是她營造的人設,符合她的氣質,同時,也讓觀眾能夠接受。這本身就是一種聰明的做法。不是每一個樹立人設的女明星,都可以成功的。

在這個基礎上,張雨綺是努力的。

第一場公演,不少團友表示,張雨綺就是拼命三娘。而後,她舞蹈的進步也是有目共睹的。觀眾可以喜歡一個性格好的姑娘,卻不一定機會給這個姑娘,除非,當你引起注意後,還在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職。

張雨綺就是如此。所以,她的努力,註定會得到回報。

張雨綺如此,寧靜也如出一轍。

寧靜拒絕跳舞,她自帶霸氣,永遠一副女王的樣子。但是,當她在這個團體裡,她跳舞的進步,是讓人驚訝的。在《驕傲》裡,她已經完全可以跟上大家了,才使得整個舞蹈有了女團的樣子。

在此之前,每一個表演,她的舞蹈動作都比其他人少,而且都在儘量的簡化。這是大家給她的時間,而最後,她趕上了大家。

成年女性,努力永遠都是第一標籤。沒有努力,最終仍舊會被拋棄和敗下來。

不努力的姐姐,有。比如金沙。

金莎的外在條件好,有舞蹈基礎,會唱歌。但她不夠努力。她在自己的舒適圈裡,沒有任何突破。第一場個人solo,金莎分數不理想。後來的唱歌跳舞,看不到她的任何突破。

我比較期待的,是她復活賽,可是,她讓我太失望!

因為《我的新衣》她的失誤,導致遺憾離場了。按理說,復活賽,她應該要拼一把。這也是成年人的生存法則,你回來了,卻不努力,誰會買單?

但她的《獨上C樓》,在黃聖依和金晨比較下,簡直不忍直視。還是那老一套的,唱甜甜的歌曲,跳幾個簡單的動作,作為觀眾,我真想問她:你在忽悠誰?你能競爭過誰?

不夠努力的金莎,註定會被《浪姐》的舞臺所遺忘。

生存法則之二:人們總是在期待驚喜

今年三十個姐姐中,最讓人驚喜的,我個人覺得,是張含韻和金晨。

一首《酸酸甜甜》是張含韻的標籤,而且就好像一個牛皮膏藥一樣,扯都扯不掉的標籤。沒想到一晃眼已經過去那麼多年,那個十六歲的小女孩,已經年過三十。

按理說,她比金莎還要難。相對歌手這個身份,大家對金莎的認同度應該比她還要高。這幾年,張含韻演戲了,沒有演過一次女主角。在《知否》裡,她的角色可能連三四都算不上。

可她仍舊是出彩的。

聲臨其境》裡,她出色的配音,讓人們覺得,她真的是個「寶藏女孩」。再到這一次的《浪姐》。

唱歌,舞蹈,她樣樣都可以。一些小片段中,她仍舊笑得像個孩子,並且始終在理解著他人。誰都會喜歡這樣的女孩。

人總是善變的,總是欲求不滿的。能夠一直給予驚喜的女性,能夠一直給予驚喜的女性,才能夠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金晨也給足了大家驚喜。和王麗坤一樣,她們都是傳統舞的,但是金晨卻突破了自己,大膽嘗試了各種舞蹈,包括街舞,鋼管舞。

在一場的個人solo中,金晨在跳舞,王麗坤在唱歌。這一開始就註定了她們兩個的不同。王麗坤在維持著自己女神般的形象,沒有突破,而金晨從一開始就告訴大家聽,她有無限的可能。

所以,也怪不得王麗坤的第一場公演,被分配給了伊能靜,而金晨則進入大碗寬面,以至於後來不同的展示機會。

生存法則之三:既要爭取,也要遮羞

個人solo第一的藍瑩瑩讓人眼前一亮。舞蹈好看,眼神有力,懂得抓鏡頭,而且,還會樂器,無論怎麼說,都是加分的。藍瑩瑩的起點很高,大家對她也有期待。

她的翻車一開始是她當隊長,不顧吳昕的不適應,而強勢的要求吳昕幾天內學樂器。後來,是和鄭希怡爭席位的時候。

她說,「有野心並不羞恥」。她就是一個精力旺盛,將野心寫滿全身的人。

可是她忘記一點,大眾能不能接受有野心的她。

這無關男性女性的問題,在這個社會裡,滿身野心的人,是難以融入人群的,因為大家都會警惕,會擔憂自己的空間被擠壓。更何況,是在本來競爭更加激烈的娛樂圈。

藍瑩瑩的人設不討喜。同時,她還犯了一個我覺得難以理解的錯誤。

她說,她共情能力很差。而我覺得,共情能力,是一個演員的基本素養。沒有共情能力的演員,要怎麼去演好一個角色?為什麼哥哥在《霸王別姬》裡演得那麼好?因為哥哥把自己當做的程蝶衣,他也因此感染了觀眾。

在藍瑩瑩說出自己共情差的那一刻,我的反應是「她是在想什麼呢?不想再當演員了嗎?」

如果說藍瑩瑩很強硬,就好像一堵牆,硬邦邦。那麼,尹能靜完全相反,她就好像一杯水,要多柔軟有多柔軟。

在伊能靜身上,我看到了傳統女性的樣子。

一開始就說,自己只會當媽媽。後來一直在提自己的老公(現在她老公應該名氣比她大吧)。她是在展示自己的幸福,是嬌羞的。她以為,大家會祝福她,會羨慕她。

可能她內心有極度的不安全感吧。但很可惜,觀眾們並不買帳。

本來只是嘴碎,並不強勢的她,是《浪姐》裡被罵的最多的人之一。為什麼會這樣?我想,是因為她不懂得適當的遮羞。

有一些太過美好的東西,是屬於自己的,不屬於其他人。大家不想知道,也不需要知道。人們不想知道你有多厲害,你現在有多幸福,你曾經多輝煌,因為,那都是屬於你的,與我無關。

尹能靜沒有把握好這一點,可能她自己都沒想到,她覺得自己到了年紀,有了閱歷,情商也不低,她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倒成了眾矢之的。

生存法則之四:有趣的靈魂,勝過千千萬

整個《浪姐》看下來,有兩個人特別耀眼。一個是黃齡,一個是李斯丹妮

當大家拿到同一個衣服的時候,黃齡就開始了幫大家剪衣服。

當大家回看第一次錄製視頻的時候,都有點不好意思,覺得不那麼滿意,但是黃齡看到視頻裡,很作很作的自己,會說「很有魅力」。

這就是自信女孩,帶給人的心頭一震。

她有一顆有趣的靈魂。

當然,達到黃齡這種程度,還需要對自己音樂的絕對自信,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我們身邊有趣的靈魂,一般都是李斯丹妮這種。

大家的開心果,加油站。會安慰人,會鼓勵人,永遠樂呵呵的,讓你不自覺想要和她親近。李斯丹妮也是認識到了自己的功能,才會說自己是「團寵」。而能夠做「團寵」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生存法則之五:會為自己打算

三十位姐姐,在行業中都挺不錯。可以說,她們都是標準的女明星,而不是小透明,就算是不是一線,也不至於是十八線。

她們都有一個共通點,會為自己的打算。

這一點,從每一次的選人,成團就可以看出來。

黃聖依的綜合能力都很強,但是每一次都被選剩下。為什麼?因為她路人緣不夠好,大家都擔心觀眾好感度的問題。

張萌的唱跳其實都沒什麼問題,也一樣被剩下。為什麼?因為她還不夠出色。

在這個法則裡,你要不找個最出色的,要不找個有路人緣的。最出色的是王霏霏,所以大家都搶她,最有路人緣的是張雨綺,所以她可以去到她想去的團裡。

為自己打算,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不失禮貌的對待那些不公平,就是成年人的常態。

仔細去看就會知道,在《浪姐》這場大型社交舞臺裡,每個姐姐其實都不簡單。

相關焦點

  • 《乘風破浪的姐姐》:消費主義與女性主義合流的陷阱
    看完新一期的《乘風破浪的姐姐》,我很難再掩飾對這個節目的厭惡了。這種厭惡在姐姐們和新褲子合唱《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時達到了峰值,當看到「梵蜜琳」的logo與「物質的騙局」這樣的歌詞並置一屏時,一種巨大的諷刺感油然而生。
  • 《乘風破浪的姐姐》:叢林法則、弱肉強食
    《乘風破浪的姐姐》:叢林法則、弱肉強食近日,湖南衛視的乘風破浪的節目可以說是國內節目收視率和話題熱度最好的綜藝類節目之一。也是這個節目讓我看到了娛樂綜藝終歸只是綜藝,從個人首秀的開局節目裡,就讓觀眾產生了疑問,這個綜藝比的究竟是什麼?
  • 《乘風破浪的姐姐》即將收官,姐姐「乘風破浪」,女性價值升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雨涵進入總決賽公演階段的《乘風破浪的姐姐》接近尾聲,最終的成團人選呼之欲出。回顧《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出的兩個多月時間裡,姐姐們在屏幕裡「乘風破浪」,而觀眾們則隔著屏幕看到了女性價值的升華。其實誰能成為最後的贏家已經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姐姐們在 節目中一路走來所展現出的閃光點,讓人們見證了30+女性金子般的價值,「無價之姐」確實當之無愧。
  • 姐姐「乘風破浪」,女性價值升華
    作者:劉雨涵進入總決賽公演階段的《乘風破浪的姐姐》接近尾聲,最終的成團人選呼之欲出。回顧《乘風破浪的姐姐》播出的兩個多月時間裡,姐姐們在屏幕裡「乘風破浪」,觀眾們則隔著屏幕看到了女性價值的升華。其實誰能成為最後的贏家已經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姐姐們在節目中一路走來所展現出的閃光點,讓人們見證了30+女性金子般的價值,「無價之姐」確實當之無愧。前段時間出門旅行了一趟,突然發現飯店裡的服務員對女性顧客已經不再是言必稱「美女」,而是改換成了「小姐姐」。一時之間,「姐姐」變成了一種愛稱和尊稱,我想《乘風破浪的姐姐》所產生的「姐學」應該為這種現象出了一份力。
  • 作為女性,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看到了太多的「憑什麼」
    關於《乘風破浪的姐姐》我相信大夥已經看了很多相關報導現在一提起這個節目憑什么女藝人三十就姐姐團男藝人三十還是小鮮肉這種差別對待直接導致女藝人在娛樂圈的生存環境會相對惡劣大吟吟至今還記得楊蓉在《我就是演員》中的那番話
  • 看乘風破浪的姐姐,分析殘酷的生存指南
    在刷乘風破浪的姐姐的時候,看到不熟悉的姐姐後,很自然的拉著進度條快進。哦,原來我竟如此勢利。不熟悉的不看,只看熟悉的,有吸引力的,或者可能爆點的。比如寧靜,比如伊能靜,比如張雨綺,比如萬茜。現實真的好殘酷,想必也有萬千網民如我,怪不得沒有人不希望紅。
  • 《乘風破浪的姐姐》:閃耀的女性力量
    話題閱讀總量超過440億、節目播放量超50億的 30+女星選秀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落幕了,這檔今夏最火爆的綜藝節目,在矚目中成長,在期待中結束,這場「逆齡之戰」,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她們,用自己的現實狀態,改變了人們對女團是年輕女孩專屬的傳統認知;她們,個體化、多元化的立體形象打破了人們對女性身份的刻板印象,對於事業與家庭,女性可以自主選擇;她們,為更多
  • 《乘風破浪的姐姐》女性綜藝為何刷爆網絡?
    《乘風破浪的姐姐》自打播出以來其話題度便一直居高不下。三十位在各自領域有所成就的姐姐們互相比拼競爭,最後挑選出五人成團的噱頭也讓所有人都覺得很有看點。第一期播出之後,節目的點擊量直破3億,之後的一個星期之內都處於點擊量第一的地位,在播放第二期之後,不到一天的時間播放量更是直衝6億。2020綜藝黑馬,《乘風破浪的姐姐》作為一檔女性綜藝,何以刷爆網絡?
  • 《乘風破浪的姐姐》硝煙四起,姐姐們的叢林法則,你看懂了嗎?
    隨著《乘風破浪的姐姐》開播創下的2億播放量,接下來的幾期,期期火爆!如果集美們還沒看過浪姐,真的就奧特了。近日,第四期準時開播。「張益達」李佳航在微博上吐槽,「黃齡33票,張含韻24票,過分了啊」!第一場公演就硝煙四起,「戰爭」已經拉開序幕。
  • 從一個女性的視覺看《乘風破浪的姐姐》為什麼這麼火
    迅猛增長的營業收入,與《乘風破浪的姐姐》播放爆火有直接關聯。《乘風破浪的姐姐》的姐姐為什麼這樣火?這個節目宣揚的立意大致為:30+女性要打破年齡的限制,突破事業瓶頸,不受任何定義的束縛,做到「三十而立」、「三十而勵」、「三十而驪」,勇敢地乘風破浪,爭取無限的可能。
  • 海陸咖小被無視,貴婦黃聖依顯大牌,姐姐們揭示娛樂圈生存法則
    《乘風破浪的姐姐》在工作日突然開播,沒有任何預熱、官宣,甚至沒有在湖南衛視上線,也沒有在芒果TV首頁推薦,低調地不像一個備受矚目的綜藝。,暴露了娛樂圈隱形生存法則,也讓大家看到了娛樂圈中女藝人的真實生存狀況。
  • 乘風破浪的姐姐們這麼浪的市場邏輯解讀
    乘風破浪的姐姐們最近浪得很。播放量與話題量一騎絕塵,其他綜藝節目望塵莫及,無出其右,望其項背。姐姐們乘風破浪,姐姐們攻城掠地,芒果超媒股市大漲。先看幾個數據,藝恩數據顯示,姐姐們的播映指數為76.51。排在姐姐們後面的《創造營2020》的播映指數為69.04。
  • 《乘風破浪的姐姐》高開低走:是乘風破浪還是隨波逐流?
    」吳昕的「一字馬」,鄭希怡的「點頭殺」,阿朵清醒的感情觀,鍾麗緹輕鬆怡然的狀態,張含韻可愛外表下掩蓋的多變面孔,萬茜那句幹練利落的自我介紹「你好,萬茜」…這些印象,有的只是一個瞬間的動作,有的是一個身影的定格,有的是談吐間流露出的清醒自在,有的甚至只是一個眼神的流轉,都能向觀眾們詮釋出成年女性所特有的灑脫、通透和獨立。
  • 《乘風破浪的姐姐》:人際交往中,這四種類型的女性值得深交
    #《乘風破浪的姐姐》雖然是個娛樂節目,但通過三十個姐姐的相處方式,也能讓人發現一些人際交往中的道理。哪一些性格的姐姐更圈粉,而哪一些姐姐的性格不太好相處,通過她們在節目裡的表現,隱隱有些答案,也能讓人在看節目的同時,想到成人世界裡的交往方式。
  • 《乘風破浪的姐姐》:看到女性力量的光芒
    「三個女人一臺戲」,《姐姐》集結了30名女性,但它沒有分化成十臺戲,而是變成了一臺大戲。節目將關鍵詞鎖定為「姐姐」,不禁牽動了觀眾對於「姐姐文化」新一輪認知與思考。在崇尚「長兄為父」的傳統文化裡,「母親」的元素被融入到「姐姐」的身份中,這使得「姐姐」的定位除了溫柔之外,還包含著捨棄不掉的責任與犧牲。
  • 《乘風破浪的姐姐》:女性年齡,「一個萬劫不復的數字」
    而這些選手原本並不需要藉助女團出道,不少人早就擁有自己的代表作品,並長期活躍在公眾視線之中:伊能靜、寧靜、鍾麗緹、袁詠琳、張雨綺……節目消息公布之後,《乘風破浪的姐姐》豆瓣小組一夜之間增加了4萬成員,截至5月11日已經有22萬成員。《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宣傳語,來自芒果網。女性年齡,在審視之下,長期以來似乎都是被「一個萬劫不復的數字」(詩人伊蕾語)。
  • 《乘風破浪的姐姐》:陳赫遭抵制,女性價值觀淪為笑柄?
    當男嘉賓的名單公布後,結果不出節目組的預料,全網關於《乘風破浪的姐姐》的話題炸了。》作為女性向的綜藝節目,為何嘉賓不邀請一些沒來的姐姐助陣,反而是請來了17位男嘉賓,這是在搶姐姐們的風頭嗎?在這個夏天,姐姐們給同樣是30+以上的女性受眾帶來了不一樣的觀感,讓她們有了自己的精神支柱,滿足了女性的情感需求。所以在大部分的受眾眼裡,《乘風破浪的姐姐》就是屬於女性的精神樂園。
  • 乘風破浪的姐姐,並沒有乘風破浪
    追綜藝一向比較考拉速度的我,現在只看到了《乘風破浪的姐姐》的開場和第一期公演,所以今天談的內容也是局限在這兩期中。第一次公演結束,根據觀眾投票結果,淘汰了6位姐姐,分別是海陸、劉芸、王智、許飛、陳松伶、朱婧汐。
  • 《乘風破浪的姐姐》:30+女性不是豆腐渣
    每個女人 礪礪一生都在面對性別與年齡,生活與自己的錘問——《乘風破浪的姐姐》30+已經不年輕了嗎?30+就應該標配有家庭和孩子嗎?30+就不能追求自己的生活和夢想嗎?30+女性的遭遇國內的演藝圈對於30+女性的限制十分明顯。
  • 以《乘風破浪的姐姐》為例論女性綜藝節目與女性主義
    近來大熱的女團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以中年女性為主角,由此提出了打破年齡界限的觀點。湖南衛視最近新推出的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6月12號播出後,12小時播放量便達1.4億。《乘風破浪的姐姐》打破年齡偏見,不僅對電視節目和娛樂圈,而且對社會的整風意識都有著積極的引領作用。「在當代文化中,女性對男性的性吸引總是與年齡或外表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