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款沒有刀光劍影,沒有血雨腥風,也沒有江湖武林的武俠IP改編之作。
上周,一款武俠IP改編手遊新作《小李飛刀》獲得了蘋果的新遊推薦。早在今年5月20日舉辦的「熱愛不止15年」年度發布會上,網易就曾宣布一舉購入了古龍全系列小說IP遊戲改編權的消息,還在現場曝光了《陸小鳳傳奇》《小李飛刀》《絕代雙驕OL》以及《三少爺的劍》等遊戲的CG。
時隔3個月,《小李飛刀》正式上線。從以往的經驗來看,網易新品被蘋果推薦的機率都是比較大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其美術品質,這款武俠新品也不例外,只是《小李飛刀》和以往的數款網易出品都不太一樣,遊戲中使用了大量頗具藝術氣息的美術表現手法,比如皮影戲、沙畫、水墨以及工筆,讓整個故事劇情的表現更加豐滿。
而從遊戲本身的設計來看,雖說這是一款根據古龍武俠IP改編的產品,但在排除劇情之後,和我們普遍認知中的武俠有著很大的區別,少了一分刀光,多了一味柔情。另一方面,遊戲中保留了很多傳統卡牌手遊的設定,而給到玩家的體驗並不像是一款卡牌,倒是有一絲MMO的意味。
登錄畫面的意境看著就比較唯美
以往我們看到的很多產品,不管美術品質如何,至少其美術風格基本是固定不變的,《小李飛刀》有點兒特別。整個遊戲過程中,大多數情況下遊戲的美術風格都能保持一致,但在劇情表現方面,尤其是在突出人物之間的愛恨情仇時,用到了多種不同的美術表現手法,將原著《多情劍客無情劍》的劇情表現得更加豐滿。
比如有皮影戲:
有沙畫風:
有水墨風:
有類工筆風:
而且在人物設計方面,國內玩家對古龍原著「小李飛刀」系列的認知度,恐怕更多會來自於1999年焦恩俊主演的電視連續劇《小李飛刀》,因而遊戲在人物塑造上比較取巧,一定程度對電視劇中的人物形象進行了保留(尤其是主角李尋歡),對大多數看過該電視劇的玩家來說,具有一定的情懷因素。
李尋歡角色在髮型、服飾上都和電視劇角色有幾分相似
回到遊戲本身的玩法上,除去美術效果對劇情的表達,其實《小李飛刀》很多設計都比較「套路化」,保留了大量傳統卡牌中常見的設計,比如抽卡、收集裝備進行武將升階、收集碎片完成武將升星、普通/精英關卡等等。
卡牌的確非常適合手遊,而且卡牌玩法自爆發以來一直到現在都還有著比較強的生命力,中國市場也很容易接受這樣的玩法。繼續在遊戲中套用大量類似的設計,也許會顯得有些創新不足,但對於玩家而言,會非常容易上手,用戶教育成本非常低。
《小李飛刀》中保留了傳統的抽卡設計
不過如果我們結合成長線給到玩家的養成體驗來看,《小李飛刀》並沒有簡單套用卡牌手遊的設計,而是參考了主流的MMO式體驗捆綁,將遊戲重點想要表達的點切換到了RPG,而非卡牌。包括在普通關卡中,多了很多即時操作元素(如拖拽角色即時躲避、殘血角色可以拖拽到後方緩慢回血等等),而非一般卡牌中只是簡單的點擊釋放大招。
戰鬥模式和傳統卡牌RPG中的站位式戰鬥是一致的
和很多傳統的卡牌手遊一樣,《小李飛刀》中的不同的角色也會有既定的等階,由低到高按C、B、A、S、SS進行區分。如果單純比較單張卡牌的數值強度,《小李飛刀》也遵循約定俗成的規則:卡牌等階越高,角色越厲害。但不同之處在於,遊戲中的「合擊」系統頗為獨特,平衡了卡牌等階帶來的數值差距。
釋放大招可以積攢合擊能量,合擊技能釋放次數最多可以累積三次
一般卡牌手遊中也會帶有部分類似於「合擊」的設計,但通常會是相同等階卡牌之間進行配合,玩家投入越多,獲得的高等階卡牌越多,組合方式也越強。《小李飛刀》的不同之處在於,即便是SS級角色也可能會和C級角色組成合擊技能,而且考慮到合擊技能對於玩家在關卡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不同合擊技能的不同作用,幾乎不存在所謂的「廢柴卡牌」,每一個角色都有培養價值。
更有意思的設計是,合擊技能需要玩家在關卡中通過釋放角色大招來積攢能量,最多可以積攢3次合擊。每個合擊技能的傷害都非常高,也都具有非常強的控制效果,戰略意味十足,對玩家而言,可以變相地通過軟實力提升不少的容錯率。同時,合擊技能還能進行升級成長,又多了一條戰力提升途徑。
每個不同的合擊技能都有不同的表現效果(圖為李尋歡和林詩音的「飛刀問情」)
事實上,也不只是合擊系統帶來的戰略意味和成長體驗,《小李飛刀》的很多設計都有別於傳統卡牌,似乎更帶有一絲MMO的意味:養成線、戰力提升途徑多樣化,玩法豐富,還有部分互動向玩法。比如玩家在主城中可以實時觀察到其他玩家的狀態,可以與之進行簡單的互動。
城裡可以看到別的玩家在做什麼
尤其是在玩家的養成體驗方面,《小李飛刀》採用了很多MMO中比較常見的設計,將戰力提升資源產出和主線劇情以及日常玩法進行了捆綁,讓玩家通過豐富的玩法系統來獲得成長。
最明顯的部分在於技能系統。和傳統卡牌手遊相似的是,《小李飛刀》中的每個角色也會有不同的技能,每個技能都需要「技能口訣(技能點數)」進行升級。大多卡牌手遊的做法是,技能點數按照一定的時間緩慢回復,或者玩家可以直接通過付費進行購買。而《小李飛刀》中技能升級所需的技能口訣,則是通過主線任務以及日常玩法來產出,一定程度保證了時間維度上技能數值的平衡性。
通過捆綁的資源玩法產出技能口訣
對於習慣了卡牌手遊設計的玩家來說,也許並不是很適應,但對於大量的免費玩家,或者是習慣了MMO重度體驗的玩家而言,通過日常捆綁式的玩法來獲得成長,具有更強的成就感。這種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帶來的養成結果,對流失成本的加成更重度,這也是MMO普遍具有較高流失成本的主要原因之一。
多樣化的美術手法、即時操作性、MMO式的養成線設計、豐富的輔助養成玩法,《小李飛刀》在很多方面都算是在傳統卡牌手遊的設計上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但說到底,這是一款帶武俠IP的改編之作,綜合種種表現方式來看,似乎並沒有那麼「武俠」。從玩家的角度來看,進入遊戲之後,並沒有進入一個武俠世界的感覺,更大程度可能會是在看一部小說,或者是通過帶遊戲性的漫畫來感受劇情。
遊戲劇情展示中的林詩音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小李飛刀》的代入感是不太夠的,故事情節的感染力足夠強,反而失去了部分武俠的意味。如果以「武俠」意味作為這個IP的改編標準之一的話,《小李飛刀》可能是不達標的。畢竟在大家對武俠的普遍認知中,可能會有刀光劍影,有血雨腥風,有江湖武林,這些——在《小李飛刀》中並沒有太多體現,更多的是圍繞著主角李尋歡的兒女情長,愛恨糾葛。
貼合原著的「兵器譜」設計
以葡萄君自己的體驗來看,「柔情」或許是在遊戲中最大的感受。只是如果回到IP本身,古龍小說文字優美、亮麗,和手遊的美術展現還有幾分相似;古龍小說的最大特點也是將多種不同的元素帶入到了傳統武俠中,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古龍式武俠風格,遊戲做這樣的改編倒也凸顯出了別樣的風格。
從遊戲整體表達的結果來看,有別於其他武俠題材遊戲中的熱血,這款新作不管是美術手法還是劇情側重點,都包含了幾分新興的「柔情武俠」意味。講究劇情還原,追求故事的感染力,《小李飛刀》用柔情的方式演繹了「小李飛刀,例不虛發」的故事,人有七情六慾,伴隨著兒女情長、愛恨糾葛,這個武俠世界反而更像是一個有血有肉亦有情的江湖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