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孫越實在忍不住了,便打發人來到郭德綱的桌前問道:「您怎麼就不樂呢?」
1996年的一天,在北京京味茶館裡,圍著四張古樸的桌子,零星的坐著些愛聽相聲的人。
這其中有一位靠後排椅子就坐的聽眾從頭到尾一次都沒樂過,這讓臺上卯足了勁說了一下午相聲的孫越等人著實有些納悶。
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郭德綱。這是郭德綱與孫越的第一次相逢,此時,孫越才16歲。
他和同樣喜愛相聲的朋友們組了一個小班,每周六下午都會一同來京味茶館表演相聲,不圖掙錢,純是興趣。
十來個十幾歲的孩子,認真的在臺上說著和他們年紀極不相稱的「老活」。
很多時候,演出結束已是晚上十一二點,然後他們再一路有說有笑的往家走。
有那麼一段時間,正處在人生低迷期的郭德綱,常常會步行來到琉璃廠附近的書店買一些書看。
買完書之後,他便會習慣性的踱進附近的京味茶館。
不為別的,只因在這個北京最早的茶館裡,每逢周六的下午,總有一撥十五六歲大的孩子穿著大褂在此演出。
茶館也不賣票,免費聽。即便如此,依然吸引不了太多人的駐足。那些年,相聲市場是極不景氣的。
孫越的舅姥爺是相聲名家李文華。從小他就對相聲這門傳統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
為了讓這個舅外孫有一個更好的發展,李文華一有機會便會將孫越引薦給主流相聲圈,然而,並沒人願意搭理這檔子事。
相聲界歷來是個講究師承的地方,如果融入不進主流相聲圈,要想吃相聲這碗飯是件很難的事情,無奈,孫越只能轉行。
那時候正趕上北京園林學校招生,招的是野生動物飼養班,最後分配至動物園。
對於從小喜歡動物的孫越來說正合胃口,於是便報了名。畢業後他分配到北京動物園工作,一幹就是10年。
這10年間,孫越幾乎和他喜愛的相聲隔絕,一門心思飼養動物,養的時間最長的就是大象了。
可也不知怎的,他的身體越來越胖,而他手下的大象卻瘦出了兩根肋骨。
10年後的某一天,侯震突然向孫越說道:「郭德綱,火了!」
孫越有些不敢相信,他無法相信相聲有朝一日還能「活」過來。
像「老男孩」一樣重拾夢想,他找來了10年前在茶館的那幫子兄弟們。
10年間,他們也曾向生活低頭,10年後,他們也能重燃夢想!
一次演出結束,同在後臺的郭德綱、于謙、孫越坐在了一起。
那個時候,郭德綱組織了一個以德雲社為主體的德雲聯盟,有意招孫越加入。
郭德綱說:「來我這幹吧,吃的住的啥都管了。」
孫越也是個講義氣的人,他問郭德綱:「我加入可以,那我的這十來個師兄弟們怎麼辦?」
郭德綱沒有磕巴:「我全要了!」
這簡短的四個字,打消了孫越的顧慮,讓他頗為感動。之後,便死心塌地的跟著郭德綱幹了。
郭德綱這一路走來,為德雲社吸收了很多相聲界的人才,孫越毋庸置疑就是其中極其重要的一位。
作為和于謙同門師兄弟的他,一直以來,在嶽雲鵬身旁甘當綠葉,無怨無悔。
嶽雲鵬能夠起飛,固然有自身努力的成分,但也絕少不了捧哏孫越的功勞。
雖然孫越不言,但我們相信,在他肥胖的身體裡,一定有個隱秘的角落,悄悄的藏著郭德綱那天對他和他那幫子師兄弟的「收留」之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