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喀村終於「趕上趟了」

2021-01-08 新疆日報網

【新聞手繪】4 月25日,自治區畜牧獸醫局派駐恰喀村第一書記陳秀峰(右)在指導村民科學養殖。 □本報全媒體記者 木合塔爾·艾皮熱 作

□本報全媒體記者/劉 翔 約提克爾·尼加提 孫 韻 呂伊晗

伽師縣江巴孜鄉恰喀村,雖然毗鄰伽師縣城,但存在感並不強,甚至在無所不知的網絡上,關於它的信息也僅限於「郵政編碼」和「地理位置」。

啥原因?窮!

大家都說恰喀村總是「趕不上趟」,難道一直沉寂下去就是恰喀村的宿命?至少第一書記陳秀峰不信。

「老頑固」種起了菜

4月25日清晨,伽師縣春雨初歇,麓綠風輕。離開晨會還有些時間,陳秀峰戴上草帽,挽起褲腿,朝村委會外的田壟走去。

半小時後,他一頭汗兩手泥地回來了。「陳書記,又拔雜草去了?」「本來只想出去呼吸呼吸新鮮空氣,可看見地裡的草就忍不住拔,這毛病『治』不好嘍!」面對工作隊隊員的「明知故問」,陳秀峰打趣地回應。

2018年1月31日,陳秀峰作為自治區畜牧獸醫局派駐恰喀村的第一書記,擔起了這個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的擔子。走門串戶,陳秀峰心涼了半截——人均只有1.25畝地,沒有特色和高附加值產業,有勞動能力的村民窩在家中,不願出去務工創收……

貧有千種,苦有百樣,窮根兒不在地裡,而在人的腦子裡,陳秀峰深知這一點。然而,要改變村民多年來形成的思維定勢,並非易事。

「一畝麥子和玉米,一年到頭賣不了多少錢,咱們村要多種果蔬。另外,有勞動能力的,都要出去打工,不能天天耗在這一畝三分地裡……」

「不會種菜!」「麥子收入不高,緊緊巴巴地也能活,出去幹啥?」村民大會上,陳秀峰的話音未落,便被淹沒在村民們的熱烈「討論」中。一向好脾氣的他,氣得差點拍桌子。

「扶智扶志」等不得,卻也急不得。大水漫灌似的勸導方式收效甚微,那就轉為「精準滴灌」——挨家挨戶做工作,從田間地頭到鍋臺灶邊,耐心細緻地為村民講道理、講政策;光村幹部自己說還不行,村民大會上,讓已經脫貧的致富能手也來現身說法,用群眾身邊的人和事來引導群眾。

「感覺把幾輩子的話都說完了。」那段時間,陳秀峰和工作隊隊員時常嘴皮乾裂,十天半月都不見好。

一天,村裡的「老頑固」艾買提·夏木西主動來到工作隊,說想種蔬菜,令陳秀峰喜出望外。「那麼多話沒白說,那麼多工作沒白做呀!」他感慨道。

「老頑固」願意種菜,頓時成了村裡的一樁「新聞」,那些還在觀望的村民聽說此事,細細一琢磨,下了決心:「種!」

種植養殖樣樣沒落下

其實對於種植果蔬,一開始陳秀峰雖有思路,但心裡沒底。

心裡沒底,源於這片土地沒「底子」。一直以來,恰喀村處於「趕不上趟」的狀態——近幾年,伽師縣新梅產業如火如荼,相鄰幾個村都靠它脫了貧,但由於種種原因,直到去年,恰喀村才完成500餘畝新梅定植。

新梅落地,3年掛果,靠它形成產業帶動按時脫貧,顯然是來不及了。唯一的辦法,只有改善原有的種植結構。

這是一條新路,免不了要摸著石頭過河。為了降低試錯成本,村裡先開闢了幾塊地當試種田。經過專家的建議,村裡結合當地的土壤和氣候環境,種植了辣椒、豇豆、大蒜、大白菜、伽師瓜,居然一舉成功。

艾買提的家距離試種田不遠,所有的變化他都看在眼裡。「還真把這些東西種出來了,肯定比種麥子玉米掙得多!地裡面就能『刨』出好日子,為啥不幹?」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說得再好,還要做出樣子讓農民親眼瞧見。實際上,工作隊的「口頭引導」與試種田的種植始終在同步進行,最終兩條線完成交匯,恰喀村的特色種植全面鋪開。

如今,恰喀村已完成6個蔬菜拱棚、25畝伽師瓜、35畝露地蔬菜和庭院蔬菜的種植。同時,成立恰喀村富民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種植養殖業提升改造提供平臺,由合作社承包農民的90畝連片新梅進行示範管理。每季度針對全體村民開展一次種植技術培訓,每個月邀請專家和種植示範戶開展一次宣講,實現種植業提質增效。

特色種植走向正軌,養殖的事兒也沒落下。養殖業與陳秀峰專業對口,不算太難。多數村民都有養殖基礎,只是缺技術和理念。

「技術方面村民們的接受度都很高,只是不少人還是老思想,羊已完成育肥卻還在圈裡養著,直到家裡缺錢才拿出去賣,沒有及時出售引進新羊羔,少賺不少錢。」陳秀峰說。經過指導,現在這種情況有了明顯改觀,各家各戶基本形成了良性流轉。

曾經在增強自身造血功能方面始終趕不上趟的恰喀村,如今算是徹底趕上了。

掙錢的事咱也不能落後

在南疆鄉村,土地資源有限是制約發展的現實問題。咋辦?促就業!

地處城鄉接合部的恰喀村,本來就有天然優勢,只是因村民思想保守,不願邁出外出就業這一步。

破除了思想壁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便釋放出來,有奔頭的生活,誰都想過。

布麗其汗·斯迪克從別的村嫁到恰喀村後,就沒過上幾天好日子,丈夫身體不好,僅能做些簡單的農活,她自己一天到晚圍著孩子轉。平日裡,親戚們也會偶爾接濟一下他們,但時不時的冷嘲熱諷,她也沒少聽。

去年年底,村子附近辦了一個村辦工廠,布麗其汗就和丈夫商量去工廠打工的事,村裡也有了託幼所,不怕孩子沒人管。「要是以前我肯定攔著你,可現在不一樣了,家家戶戶都想著怎麼掙錢,咱也不能落後,你就安心去吧。」丈夫鼓勵她說。

兩個月的培訓結束,布麗其汗正式上崗,一雙巧手在彩線間翻轉騰挪,編織出一塊塊又稠又密的花布。「工資按績效算,我平均每月能掙不少,今年脫貧沒問題!」布麗其汗笑著說,收到工資的第一個月,她就給自己買了套新衣裳,好好地在親戚面前「顯擺」了一下。

在村裡打饢、開理髮店,在村辦工廠、縣城內就近就業,去北疆轉移就業……現在的恰喀村,個個爭當勤快人,已實現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全部就業。

相關焦點

  • 【感慨】腸子都悔青了:「真希望沒趕上那趟飛機,留在武漢!」
    「真希望沒趕上那趟飛機,留在武漢」值得一提的是,在5月初,馬特已經接受過BBC的採訪,當時武漢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他已經流露出後悔情緒,不過當時他表示「更願意在英國被隔離,英國的鄰居都很友善,而且『既來之則安之』。」
  • 京滬高鐵百餘趟列車晚點
    京滬高鐵百餘趟列車晚點高速封路,使許多準備乘汽車出門的人改乘火車,火車站客流量較往常激增。  魯網11月25日訊(山東商報記者孫姮)高速封路,使許多準備乘汽車出門的人改乘火車,火車站客流量較往常激增。  據悉,當天京滬高鐵百餘趟列車在不同站點幾乎全部出現晚點情況,截至17點,京滬高鐵晚點30分鐘以上的列車29列,其中有11趟列車晚點3小時以上。普通旅客列車共109列受到了影響,其中,晚點時間最長的K1450次已達9個小時。「先是在候車室等了一個小時,結果車到了淄博又不走了,又在站上等了40多分鐘。等了又等,很是心焦啊。」
  • 如何讓更多老年人趕上智能化這趟車?
    事實上,這不僅考驗著一個群體,更是考驗著社會各界:如何才能讓更多老年人上智能化這趟車? 鏡頭 一個二維碼難住一群人 來自蒙自的年近七旬老人張維,獨自一人從昆明坐飛機,準備到汕頭與老朋友相聚。
  • 坐上這趟慢火車,打工顧家兩不誤!
    近日,記者乘坐這趟車進行體驗式採訪。 「我家裡有老人、孩子,還有幾十畝莊稼,在城裡打工還得操持家事,不論是回家還是出門,都靠這趟車。」說話間,陳富娃的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 趕上山師東路這趟市集末班車,整個夏天才算圓滿了!
    趕上山師東路這趟市集末班車,整個夏天才算圓滿了!原標題:《趕上山師東路這趟市集末班車,整個夏天才算圓滿了!》
  • 終於去了趟電影院,看完電影《我和我的家鄉》
    趕在國慶假期終於去了趟電影院 ,本來是衝著姜子牙去的,由於時間原因買了之前在網上刷到過許多該片花絮,只認為這部張藝謀總監製的影片是關於家鄉的懷舊影片。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之《神筆馬亮》海報為什麼說對他印象深刻呢,因為在影片最後,終於被
  • 李琳:趟過男人河,趟不過家暴,離婚再婚終於消停
    談到演員李琳,觀眾忘不了她主演的電視劇《趟過男人河的女人》,二十幾年過去,;李琳個人生活也發生很大變化,其離婚再婚,從大紅大紫到如今的悄無聲息,李琳經歷了人生的大喜大悲。
  • 南站開行「紅眼列車」:春運首趟17日零時開出
    這是2020年春運期間廣州南站首趟深夜開行的「紅眼列車」,17日凌晨零時到6時之間,共將有39趟「紅眼高鐵列車」先後從廣州南站開出,目的地包括武漢、長沙、衡陽、南寧、貴陽、鄭州、南昌、上饒、潮汕、湛江等方向。
  • 明道升級男孩+,京東618剛好趕上了趟
    隨著一條「你們曾經關心的那個男孩,終於升級成了男孩+,謝謝大家關心」的微博,明道又上了頭條,這次的明道更帶來一位小腳丫乾乾淨淨的曖寶寶。透過微博不難看出明道初為人父的喜悅之情,圈內好友也隨即轉發微博表示祝賀。
  • "真希望沒趕上那趟飛機,留在武漢"!
    與馬特坐同一架飛機回英的倫敦市民段麗萍(音譯)回憶道,「那趟航班讓人神經緊繃。」「兩個英國人因為體溫過高,無法登機。飛機上沒有一個人講話,只能聽見孩子的哭聲。我儘量坐得離別人遠一點,全程戴好口罩。」乘坐回應包機前的安檢和機艙座椅上配發的口罩 (圖源:BBC)武漢封城時,她正好在春節期間回鄉探親。飛機降落倫敦僅兩天前,英國確認了首位確診新冠肺炎的患者,但據段麗萍稱,機場沒有人佩戴防護設備。
  • 董天君奇門遁甲62:旅途中突發奇想,自測能否趕上最近一班高鐵?
    查看網上買票最合適的車次是15:46的,但是時間很緊張,再往後的車次就到17:00以後了,間隔遠太浪費時間,於是決定買15:46的票,時間雖有點緊,但感覺差不多能趕上。買好票後,突然想奇門起局,自測一下能不能趕上這趟高鐵?
  • 《將戀愛進行到底》:趕上這趟甜蜜末班車
    佐倉當初為了能重逢天堂醫生,她努力學習,考到了護士執照,終於來到了天堂醫生的醫院工作;工作中,她為了不讓天堂醫生失望,彌補工作中犯過的錯誤,下班後繼續練習;面對挫折和打擊,她並沒有一直在自卑的漩渦裡打轉,情緒低沉過後很快就打起勁來繼續努力……就這樣,她從一個什麼都做不好的職場菜鳥,成為了一名成功疏導病人情緒,能細心察覺病人問題,走上手術臺幫天堂醫生操刀的護士!
  • 員工沒趕上班車,手滑發到工作群,老闆:以後每天多加班1小時
    這不,一員工沒趕上班車,手滑不小心把消息發到了工作群,誰知道老闆直接下了一條規定:全體員工每天多加班1小時!原來發帖的員工說自己公司提供了兩趟下班的班車,下班時間正常來說是五點半,早一點的那趟班車安排在六點,而晚一趟的班車安排在九點。有個員工在沒有趕上六點的班車,於是就想和自己的媳婦說自己沒趕上班車,然後加會班,坐地鐵回家。
  • 第十四期|仙俠:歲月如歌,長生久視,趕上時間,趕上流年
    我們存在於這個世界上,都在不停的奔跑,一起趕上時間,趕上流年。01、榮耀回歸,自然是風光無兩。——《劍中仙》還記得曾經的那一句我本凡塵微末,也可心向天空。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於凡世,在世界之中摸爬滾打,自然是希望滿載榮耀而歸。而當榮耀加身,自然是一時風光。
  • 今天這趟高鐵上,帥氣乘警小哥哥突然吹起了薩克斯……
    今天這趟高鐵上,帥氣乘警小哥哥突然吹起了薩克斯…… 2021-01-06 1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了這趟車,先吃為敬!
    這趟「慢火車」穿越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從涼山州普雄站到攀枝花站沿途353公裡、26個站所串聯起國家級貧困縣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14歲的彝族姑娘阿育阿呷是從喜德站登上這趟「慢火車」的。每次上下學,在八年級重點班就讀的阿育阿呷都會和夥伴們一起上車,有時候在車上看書,有時寫寫作業。在慢火車上,她還見過來車上採風的英國記者。
  • ...她在疫情中運送21趟物資……西藏無人區,分我水喝的武漢人你在哪?
    過去的兩個月,她往武漢運了21趟物資。選擇來武漢,有一個特別的原因。4年前,在西藏阿里的那次運輸經歷,讓她銘記於心。謝琳去年換的新貨車她開了31年的大貨車謝琳是安徽淮北人,父親以前在煤礦的車隊搞維修。又等了一天一夜,她終於等到了救援。2016年謝琳在西藏阿里疫情期間運送21趟物資武漢人帶來的這份溫暖,謝琳一直銘記著。維修好故障後,她繼續出發,路上遇到一位騎行的福建人,趕上大冰雹,她不放心,主動送了他一程。
  • 延遲退休,60後趕上一小半,70後趕上一大半,80、90……
    60後趕上了一小半1965年以後出生的男性,2025年實施延遲退休政策,也就是剛好60歲的那年開始實施,也就趕上了延遲退休實施的初期。具體延遲退休多長時間,具體還需要看是哪年出生的。比如1966年出生的男性,在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的同時,有可能只延遲了幾個月。但1969年出生的男性,則有可能需要延遲2-3年。所以說,60後出生的人,一小半趕上了延遲退休。
  • 夢見旅遊沒趕上火車是什麼意思
    夢見回家沒趕上車的解析夢見回家沒趕上車的吉兇:雖得尊長(或上司)之愛護提拔,或祖先之餘德,而必可成功發展,但基礎是(土在上而木在下)之相剋而含有崩敗運,故境遇多兇變,財帛易散,成敗頻見,身份也因之時貴、時賤。
  • 轉三趟機 不見三件行李!
    兩人陸續在Instagram限時動態上更新消息,經過30多個小時,轉了3趟飛機後,兩人終於抵達目的地,但卻也在這趟航班行程中他們一行人共有3件行李被弄丟了。原來,其中一件是楊明的行李,他透露在香港出發時已經不見一次,當時被機場工作人員安排到停機坪去認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