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直言不會
「look around, look around at how lucky we are to be alive right now.」7月3日,美國獨立紀念日當天,隨著音樂劇《漢密爾頓》電影版在迪士尼流媒體平臺Disney+的上線,這部官攝版影片和它所發出的聲音,也成功出現在國內網絡平臺上,出現在公眾的微博首頁、朋友圈和耳邊。
2015年首演以來首次正式線上播放、原劇組解散前最後一次演出的官方拍攝、全片時長共160分鐘……作為近年來全球最為火爆的音樂劇之一,《漢密爾頓》的上線給到了市場足夠多的期待值。而為了拿下這一重磅佳作,迪士尼更是不惜花費重金,以7500萬美元天價得到了獨家發行權。
當然,這部影片登陸Disney+後,不僅收割了國外影迷和音樂劇迷的心,也吸引了國內觀眾的目光。爛番茄99%新鮮度、MetaCritic均分高達90,僅次於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的91分。國內市場,上線後豆瓣熱榜第一、超1.3萬人打出9.6的高分。
毫無疑問,沉寂許久的全球影視,因《漢密爾頓》的到來而再次熱鬧起來。
《漢密爾頓》的「線上救國」大業
提及漢密爾頓,這位印刷於十美元鈔票上的人物對於公眾而言並不陌生,《漢密爾頓》對於熟悉或關注音樂劇市場的觀眾而言亦是耳熟能詳。
作為美國開國元勳之一,漢密爾頓從一個出生在英屬西印度群島的貧苦孤兒,到成為喬治·華盛頓的左膀右臂、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總統候選者,並曾參與起草及籤署《美國憲法》、創建美聯儲的前身「美利堅合眾國第一銀行」,他那極富傳奇色彩的一生,最後終結於一場因桃色新聞而引發的決鬥。
根據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本人經歷改編而來的《漢密爾頓》,是百老匯最為經典的音樂劇作品之一。於2015年8月6日進行首演的該音樂劇,遵照歷史,講述了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傳奇人生,並以嘻哈音樂劇的形式,融合了嘻哈饒舌、R&B、爵士等諸多流行音樂元素,串聯了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戰績、政治鬥爭、家庭和情感。
自首演以來,《漢密爾頓》便一躍成為現象級作品,拯救了演出行業低迷時代的百老匯。2016年,該音樂劇獲得了創紀錄的16項託尼獎提名、最終拿下11項大獎,並亮相於第58屆格萊美的舞臺、榮獲最佳音樂劇專輯獎。2018年《漢密爾頓》更是在一年內創造了17億美元的票房成績,一票難求成為它的市場常態。
此番上線Disney+的《漢密爾頓》,為原劇組在解散前的兩周時間內拍攝完成,從拍攝手法來看,《漢密爾頓》電影版並無特殊之處,但通過這部影片,觀眾卻能感受到這部作品為何能成為市場傳奇並樹立裡程碑。而將視線從《漢密爾頓》內容移開,該作品的現實意義同樣無法被忽視。
今年以來,眾所周知的是,受疫情影響,全球市場範圍內的線下演出行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撞擊,全球最具有知名度的戲劇和音樂劇中心百老匯亦不例外。6月29日,百老匯宣布取消今年餘下的所有演出,業內估算將為其造成高達千萬美元的損失。
而原定於2021年10月15日登陸北美院線公映的《漢密爾頓》,後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提前了一年時間面世,並由線下發行改為流媒體播放,既是及時止損,且對於演出行業的提振作用也不言而喻。
在疫情衝擊全球的同時,美國也在經受另一緯度的撞擊:反種族主義運。在疫情危機和嚴峻的社會形勢雙重夾擊下,《漢密爾頓》的到來被賦予了更多現實意義。
放眼《漢密爾頓》,其故事本身便旨在強調文化、種族、階層的包容性和多元化,且在這部音樂劇中,不乏有黑人、拉丁裔甚至亞裔演員來飾演多位美國開國元勳,其中建立美國的中老年白人男性更是選擇了年輕的黑人和拉丁裔演員來扮演,波多黎各後裔的林-曼努爾·米蘭達(該音樂劇的編劇、作曲)親自飾演漢密爾頓。在所謂的「政治正確」旗幟下,《漢密爾頓》像是一種對傳統價值觀的守護,更不必提其選擇在美國獨立紀念日當天上映的意義。
通過現階段《漢密爾頓》衝出美國、蔓延至全球的討論度和影響力,迪士尼此前不惜以7500萬美元高價購得的舉動,如今看來也成了一本萬利的買賣。
《漢密爾頓》掀起的「年度盛事」對Disney+而言意味著什麼?
今年2月份,迪士尼以7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6億元)高價拿下《漢密爾頓》電影版的獨家發行權。這筆足夠拍攝一部中等規模影片的巨資,足以說明迪士尼對該項目的迫切與看重。
為何迫切?背後既與《漢密爾頓》這一頂級IP的地位密不可分,也與Disney+現階段的發展狀態不無關係。
據5月份迪士尼對外發布的2020財年二季度財報顯示,本季度(2020年1月-3月)迪士尼營收為18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49.22億美元增長21%,但淨利潤為4.7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54.31億美元減少91%。值得欣慰的是,截至2020年5月4日,Disney+在全球範圍內的訂閱用戶已達到5450萬,若以付費用戶平均每月5.63美元的收入來看,相當於Disney+半年收入達到了37億美元(260億人民幣)。而達到這一用戶量級的Disney+僅用了半年時間。
去年12月,娛樂巨頭華特迪士尼推出OTT流媒體平臺Disney+,旨在對標Netflix等流媒體競品。截止當前,Disney+已收錄了約7千部電視劇集和500部電影,其中不乏《冰雪奇緣2》《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等來迪士尼IP庫的亮眼內容,以及皮克斯、漫威等IP的助力。
饒是發展勢頭迅猛,但反觀其最大的競爭對手Netflix,截至目前Netflix在全球範圍內已擁有1.82億用戶,依舊遙遙領先。同時,雖然手握《獵鷹與冬兵》《旺達幻視》和《洛基》等原創劇目,但這些備受市場關注的項目受疫情影響紛紛擱淺,今年短時間內已無法為Disney+添薪加火,因此像《漢密爾頓》這般可花錢購入、短時間內上線的頂級IP,就成為了疫情之下,本就享受紅利的Disney+借勢提升自身品牌和用戶吸引力的重要砝碼。
在《漢密爾頓》上映之前,Disney+停止了7天免費體驗福利,此舉意味著想看《漢密爾頓》的觀眾必須付錢訂閱Disney+。就目前的市場反饋來看,不用花幾百美元去搶一票難求的門票,也省去了十幾美元電影院的票價(現階段也不可能實現),每月6.99美元的訂閱費用在觀眾對《漢密爾頓》熱情面前,不值一提。
據研究機構Apptopia數據顯示:7月3日-5日,Disney+ App全球下載量(包含Apple和安卓app store,不含接入設備或智能電視)為513323次,僅美國地區下載量便高達266084次,這三天的下載量相較於該App 6月份平均周末三天下載量提高了47%(全球)和72%(美國)。
值得注意的是,《漢密爾頓》的市場熱度也令一部分觀眾開始關心:影片是否有機會參與國際獎項的角逐。
事實上,據Variety報導,雖然美國電影和藝術科學學院對明年奧斯卡調整了規則,允許在流媒體上線的影片參選,但《漢密爾頓》卻因為類型限制而無法角逐奧斯卡。畢竟雖然該片由三場現場表演和一些不含觀眾的設置鏡頭所組成,以保證鏡頭前觀眾的觀影視角和觀影體驗,名義上是電影規格,但說到底本片依舊是用鏡頭對舞臺表演進行的紀錄,直白來講就是官攝現場,根據奧斯卡的規定,舞臺作品錄製不在參選範圍內。不過,該片倒是可以提前錄製綜藝特別節目類別以嘗試角逐明年的艾美獎,其音樂也有望拿到提名,若最終能夠獎盃,無論對其自身還是Disney+而言,都是錦上添花。
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透過Disney+上線《漢密爾頓》而產生的市場效益來看,流媒體平臺為線下演出行業帶來的是機遇還是更大的挑戰仍不能妄下定論,畢竟,隨著部分觀眾消費習慣的改變,傳統現場演出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也將發生變化。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疫情的關鍵時刻,拿下《漢密爾頓》的Disney+算是押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