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古老溼」(ID:gulaoshi_ops),作者:谷溪,36氪經授權發布。
開一間咖啡館、在午後溫暖的陽光下讀書聊天,是不少人的理想。有人挖苦這種創業思路,覺得咖啡館創業過於輕浮,只看到咖啡館的陽春白雪、沒看到實體店背後的焦頭爛額。
其實,咖啡館也是生意,只要是生意,就有賺錢的機會;如果能讓這個生意持續獲得可觀的盈利,就是相當不錯的創業項目,比日復一日的搬磚強。
最近一年,我居住和辦公都在廣州天河區,平時白天除了去辦公室,就是混跡廣州的各個咖啡館。而咖啡館最為密集、環境又不錯的地方,無疑是天河體育中心附近。
今天,我就來到天河體育中心這家我最常去的這家咖啡館,CT 咖啡,算一算這家咖啡館每個月能賺多少錢。
我對 CT 咖啡的菜單很熟悉了,但為了拍照,還是要來了菜單給大家看一看。
CT 咖啡的產品,大致上分為兩類,一類是咖啡,一類是茶。這種品類搭配,大有學問。廣東是飲茶大省,廣東人超愛喝茶,茶葉年消費量超25萬噸,人均茶葉消費量約1000g,居全國第一。所以在廣州咖啡館中,常見咖啡和各類茶飲的混搭。
咖啡的價格,普遍在 30-40 元之間。茶的價格,若點單杯,價格為 30-36 元;若點一壺,則在 52-72 元之間。考慮到 CT 咖啡館裡,絕大部分客人都是兩人一組,一壺茶兩人喝,客單價落在 26-36 之間。所以無論是飲茶還是喝咖啡,客單價都在30元左右。
現在我們大致知道,CT 咖啡的客單價在 30 元或稍高一點,為了保守計算,我們就計為 30 元。一杯意式咖啡的咖啡豆+牛奶的物料成本約為 5.5 元,所以 CT 咖啡的平均客單毛利為 24.5 元。
CT 咖啡共有 23 個座位(其中 10 個在院子裡,13 個在室內),生意相當不錯,從早到晚都有人。我下午 14:00 過來,咖啡館中已經有十幾個客人了。隨後,我從 14:00 坐到 17:30,統計了一下工作日下午的客流量。
12:00-14:00 11 人
14:00-15:00 4 人
15:00-16:00 3 人
16:00-17:00 4 人
CT 咖啡附近有不少商業設施、寫字樓和居民樓,所以很難區分這些客戶的具體來源,考慮到目力所及,都是較年輕的客戶,所以我猜大多數人都在這附近工作,中午吃完飯直接來這裡坐一坐,或者把 CT 咖啡當做商務洽談的場所。
需要注意的是,CT 咖啡不做外賣,我從未見到外賣小哥上門拿貨,全部銷售均在店內完成。這一點讓數據統計更加簡單。
蹲點期間,我還看到了一個媽媽帶著自己剛放學的孩子來喝咖啡,應該住在附近吧。
直到我離開,CT 咖啡在整個下午共接待了 22 名客戶,大家基本都是人均一杯咖啡或一杯茶,沒有例外。CT 咖啡其實還提供一些蛋糕甜點,似乎銷售量不大,我本人吃過,味道還是相當不錯的,可能由於 CT 咖啡的社交屬性更強一些,而社交時吃東西不是很禮貌,所以食品銷量受到了店鋪社交屬性的抑制。
下午是 CT 咖啡每日銷量的高峰,但其實晚上還有一個小高潮。我沒有實地統計,但根據我在 CT 咖啡的經驗,晚間直到打烊,消費應該在 10 人左右,早上消費應該在 5 人左右。
9:00-12:00 預計 5 人
17:00-22:00 預計 10 人
至此,CT 咖啡在工作日的客流情況應該是:
上午,5 人;
下午,22 人;
晚上,10 人;
全天一共 37 人。
從之前的計算中,我們已經得出 CT 咖啡的客單毛利為 24.5 元,所以 CT 咖啡在工作日的每日毛利為 37 x 24.5 = 906.5 元。需要注意的是,900 塊的毛利,還沒有去掉房租、水電、人力等成本。做生意不易啊!
這個數字,僅僅是 CT 咖啡在工作日的數據,根據我的經驗,這家店在節假日非常火爆,不僅店裡時常出現滿員的情況,翻臺率也比其他咖啡店高得多,大約在平常的 2-3 倍,我們取平均值 2.5 倍吧。
所以節假日的毛利為 906.5 元 x 2.5 = 2266.25元,同樣這個數字還沒減掉房租、水電、人工等成本,下面我們會進一步計算。
我們先說說 CT 咖啡的房租。這是絕大部分咖啡店的最大成本,往往能佔到 30%甚至更高。CT 咖啡的房租佔總成本多少百分比呢?大家可以先盲猜一下。
天河區是整個廣州的地理中心與經濟中心,而天河體育中心又是天河區的中心。在這裡,有全國最繁忙的地鐵站「體育西站」,高峰時期客流量達到 84.4 萬人/天。按理說,這樣人流量爆棚的地方,房租會高到離譜,事實的確如此。
(廣州天河體育中心附近的租金分布)
從上圖可以看出,只要是沿街的商鋪,日租金都在10-20元/平米/天以上,月租金很容易達到幾萬甚至十幾萬。這種大投入大產出,絕對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得起的。如果一家獨立咖啡館租這樣的「貴族」鋪面,絕對死定了。
而 CT 咖啡的位置,在這裡。
(高價地段的社區底商,通常是性價比很高的選址)
這個位置在居民區裡,同時距離主幹路不遠,天然屏蔽了體育中心附近的嘈雜人流,又讓慕名而來者很容易找到。這裡的商鋪租金普遍為7元/平米/天,和一街之隔的體育中心商圈有著天壤之別。
CT 咖啡整個面積約為60平米,算下來租金是 12600 元/月,考慮到店門口還有一個 20 多平米的小院子,租金可能會稍高一點,那麼我們估算其租金應為 15000 元/月。
咖啡館中常駐 2 位咖啡師,一男一女,我通過 58 同城,發現目前天河區咖啡師的薪水大致是 4000-6000 元之間,考慮到 CT 咖啡出品質量一直不錯,天河區的物價又不便宜,這一條我取上限 6000 元/人/月,總人力成本為 12000 元/月。
(廣州天河咖啡師薪水從4000元到8000元都有,6000元相對平均)
咖啡店對水電的使用比較多,2000 元/月應該差不多了。
CT 咖啡的老闆是個臺灣人,整家咖啡館的裝潢與氣氛都非常溫馨柔和,又不過分裝飾(這一問題常見於國內的獨立咖啡廳)。這樣的面積和裝潢水平,我盲猜裝修成本15萬元。照片右側那個巨大的 XLVI 雙頭咖啡機,國內零售價大約為6.2萬元,其他磨豆機、冰箱、空調、杯碗、桌椅等物品,估計10萬元可以搞定。
(這個價位的咖啡機,對小型咖啡館來說比較奢華了)
總結一下,CT 咖啡的固定成本(就是創業時一次性花出去的錢)如下:
裝修,15 萬元;
咖啡機,6.2 萬元;
桌椅和其他設備等,10 萬元;
合計共 31.2 萬元。
CT 咖啡的變動成本(就是每個月都要花的錢)如下:
水電,2000 元/月;
人工,12000 元/月;
房租,15000 元/月;
合計共 29000 元/月。
現在,我們知道了 CT 咖啡的毛利、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就可以計算這家店的盈虧水平了。
現在,我們知道了 CT 咖啡每一杯均價為 30 元、物料成本為 5.5 元,即每杯咖啡/茶的毛利是 24.5 元。想要盈利,就需要讓總毛利能覆蓋掉變動成本。
那麼,CT 咖啡每天要賣多少杯咖啡,才能達到盈虧平衡呢?
每日盈虧平衡杯數 = 每月總變動成本/每杯咖啡毛利/30天 = 29000/24.5/30 ≈ 40 杯/天!
也就是說,這家店每天賣出去 40 杯咖啡/茶飲,當日才算是盈虧平衡了。而我今天計算的總銷量僅為 37 杯。所以在工作日,CT 咖啡應該是處於微利或者微虧的狀態,主要盈利點則來源於每個月的周末及假日帶來的銷量大幅增長。
按照節假日銷量達到工作日 2.5 倍來計算,37 x 2.5 ≈ 93 杯,前 40 杯的毛利全部都用來覆蓋變動成本,後面的 53 杯則全部為淨利潤,那麼每個節假日能帶來 53 x 24.5 ≈ 1300 元的淨利。以每月有 8 個節假日計算,每月盈利為 1300 x 8 = 10400 元。
所以,10400 元,就是這家咖啡店的每月淨利潤。這個利潤,想要覆蓋最開始裝修、買設備的31萬元固定投入,需要堅持30個月,也就是近3年時間。從第4年起,才開始真正的盈利。
看來,咖啡館生意不好做啊……想開咖啡館創業的朋友,一定要先算好帳。
CT 咖啡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總投入相對不大(30萬元一次性支出+2.9萬元/月支出),生意狀況良好(店裡人總是很多),但依然盈利非常有限,其中房租在總成本中佔比高達 50%。老闆盡心盡力的經營,投入了幾十萬,承擔了市場風險,卻只能獲取到一份普通工資水平的利潤,這顯然不是我們的目標。
那麼作為對比的星巴克,是不是也是這樣艱難求生呢?
完全不是。
星巴克的選址,永遠是最優秀的地段,但由於其具有極強的品牌優勢和吸引人流量的能力,所以和業主(一般是大型商場)進行談判時,基本都能拿到最優秀的位置和最低廉的租金,甚至常常是其他商鋪 1/4 的租金水平。星巴克在選址時也有硬性規定,即租金在總成本中不能超過 15%。
假設星巴克跑到 CT 咖啡現在的位置去開店,在其強大的議價能力之下,租金應該低至 4500 元/月,連 CT 咖啡目前支付的零頭都不到。即便客流量、其他成本不變,月收入也能直接從 10400 元飆升到 20900 元,增長到原來的 200%;而星巴克的品牌,往往會帶來更大的客流量和更低的物料成本,收入很容易達到原先的300%甚至400%(也就是3萬元到4萬元左右)。這樣的收入水平,對一個居民區中的小型商鋪來說,非常不錯。可以說,星巴克的很大一部分利潤,都是從房租裡面擠出來的。
可惜普通人開咖啡館,不可能具備星巴克的議價能力和引流能力。因此,如果你已經選定了一個位置不錯的商鋪、想開一家咖啡館來創業,那麼最重要的三件事,一定是房租、房租、房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