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未更新,忙於畢業及入學事宜,總算是暫得幾日空閒,重啟一下公眾號更新。之前的幾篇主要是照片分享為主,內容集中於去年暑假在英國的一個月的旅程拍攝。接下來考慮有時間的話整理一下這些年來玩相機的心得與經驗,主要以膠片傻瓜機為主,當然可能還是會繼續整理以前的膠捲掃描件,繼續分享旅程。
進入正題,入坑膠捲以來,已經使用過數十臺傻瓜機,其中不乏美能達TC-1,徠卡Minilux,康泰時T2、TVS系列,理光GR1s,尼康35Ti、28Ti,以及購入後一直作為主力的祿來AFM35等諸多高級底片機,低端的諸如奧林巴斯μ系列、雅西卡T系列、富士Tiara ii等暫且按下不表。然而在體驗過絕大多數高端底片隨身機之後,巧思Af的到來依然還是令我愛不釋手,這與它非常的個性緊密相關。
最基本的參數介紹雖然網上很容易查到,這裡還是簡單介紹一下,全憑對機器的了解記憶手打,記錯了的地方emmm,就不管了。巧思af由日本很重要的相機廠商柯尼卡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推出,柯尼卡也是個神奇的廠商,涉獵範圍相當廣,這裡不展開談。現在人們用的比較多的傻瓜機基本上都是上世紀九十年代誕生,屬於隨身機的黃金年代,自動技術的爆發使得拍照記錄生活飛入尋常百姓家,而相機界的主力日系廠商各顯神通,製造出了多款精密小巧的經典機型。巧思雖然說本質上是傻瓜機,自動對焦、自動曝光功能齊全,但是又由於其具備諸如ISO設置,多檔曝光補償,光圈優先以及全手動曝光模式、手動估焦對焦、B門等專業功能,並且受益於偏大的體積,取景器異常明亮清晰,握持感也不錯,因此實際上是可以作為專業攝影師主力相機使用的。而我在使用的過程中也確實如此,基本上帶了巧思出門,就不會再想用其他機器。
巧思最誘人的是兩個特性,首先是35mm f2.0巧思儂鏡頭,號稱是媲美徠卡,實際出片確實還是不負盛名。F2.0雖然在現在看來不算多高的參數,但是在膠片傻瓜機上,比這個數值更大的鏡頭實際上寥寥無幾,富士natura f1.9、佳能af35 ml等雖然都是1.9的光圈,但是由於都屬於純傻瓜機,即幾乎無手動操作功能的隨身機,因此在實際使用中是遠遠不及巧思的,作為一臺「戰鬥機」,至少光圈優先模式是必不可少的,景深的控制對畫面的表達是相當重要的。
其次,則是每每提到巧思都值得大書特書的「靜音模式」,我們知道,旁軸相機的噪音和機震於沒有反光板的結構,而遠遠低於單反,135旁軸的代表自然是徠卡m系列,據說是唯一被允許在音樂會使用的相機(當然巧思明顯更加可以hhh)。而部分旁軸由於使用鏡間快門,又要比簾幕快門要安靜許多,比如中畫幅雙反,由於鏡間快門的使用都是異常安靜。說到膠片傻瓜機,雖然基本上都是採用安靜的鏡間快門,但由於過片馬達、自動對焦馬達等的存在,大部分傻瓜機的噪音實際上是偏大的,我在使用美能達tc-1、尼康28Ti、35Ti的過程中深有體會。而 Hexar Af,同樣具備一切自動功能,但由於柯尼卡的工程師的天才「巧思」,拍攝的全程都異常寧靜,在不打開靜音模式的情況下就已足夠安靜,打開靜音之後,簡直安靜的變態,這個體驗是相當奇妙而極具快感的,只要在使用的時候有很小的環境噪音,巧思的工作就會淹沒在茫茫噪聲之中(說到安靜,其實徠卡、minox、祿萊35以及祿萊雙反等等都是同級別選手,但是,具備完整自動功能,又能做到如此寧靜的,巧思Af恐怕真的是獨一家)。靜音+全自動帶來的優勢是,在掃街時,放在P檔程序曝光,唯一要做的就只有構圖了,ps.巧思的Af系統也是比較精準的,對焦級數在傻瓜機裡屬於中偏上的水準,紅外線對焦的優勢在暗光下也能精確合焦。
我的黑巧思耗費3k巨資,早兩個月購於eBay一位德國個人賣家,雖然已經沒有包裝盒,但是出生憑證和說明書依然保存完好,機身也比較新。有相機到手就拍一輪「證件照」的習慣,打光比較隨意湊合著看看,可以看出巧思的外形類似徠卡m機,實際體積也接近徠卡。外觀的設計總體來說比較簡潔流暢,功能按鍵操控比較容易。取景器大且明亮,內部提供合焦距離、對焦指示等信息,根據合焦距離,取景器內的框線會隨之移動做出補償,可惜快門速度需要通過機頂液晶屏讀取,這一點算是設計的一個小漏洞。35mm的高素質定焦鏡頭,焦段屬於比較萬金油的,實際使用下來很多題材也都能勝任,鏡頭自帶伸縮遮光罩算是個不錯的小細節。機頂帶有熱靴,可以方便地使用外接閃光燈,不過由於我沒有買,這一點就沒法涉及了,有機會還是建議配齊,可玩性會更高。
小結一下,很多時候人們會吐槽巧思Af的最大快門速度只有1/250s,而我雖然在實際拍攝中確實也碰到過測光爆表的情況,但是仍舊認為這個問題不算非常大,作為主要為暗光拍攝以及街頭紀實而生的巧思,其個性給人帶來的快感是遠勝這個缺陷的。
樣片時間,對巧思的鐘愛自然還是源於對成像素質的滿意,以下幾卷巧思的出片,大多使用過期膠捲拍攝,也是帶有測試過期膠捲出片的目的在裡面。
如下6圖攝於城隍廟,使用的膠捲為富士Superia1600,2014年過期,按照ISO1250曝光(巧思的優勢,康泰時T3也沒法手動設置ISO,這對於使用過期卷是極其不友好的)。只要餵了高感光度的膠捲,對於暗光環境,巧思Af可謂駕輕就熟,甚至都不需要開到F2.0,而且其紅外對焦系統對暗光的支持也非常到位,這對於之前幾年主要拍攝膠捲的我,無異於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使用膠捲從此也可以在晚上不需要藉助閃光燈也能盡情拍攝了,要知道過去只要到了晚上,我基本上就不按快門廢膠捲了orz…(好吧,以下的一些弱光樣片說實話也和廢片沒啥差別,主要是體驗一把膠捲夜拍的快感了…)
下面幾張依然拍攝於上海,膠捲為富士Pro400h,由於過期,實際上衰減還是比較嚴重的,顆粒偏粗。
接下來這卷是個人拿到巧思拍了若干卷後比較鍾意的,使用富士F64D日光電影卷,按ISO50曝光。攝於長沙嶽麓山。
這一卷純屬測試膠捲了,使用的是絕版的富士NPZ800,主要是收藏罕見的暗盒,按照400度曝光,實際成像衰減的已經很厲害了,沒幾張能看的hhh。攝於靜安寺。
這一捲來自頗具爭議的cinstill800t,不過實際出片還是可以的,按照640度曝光,第一張是膠捲本身分裝時候的漏光吧,覺得還挺有趣,故po之。攝於長沙嶽麓書社以及IFS西西弗書店、星巴克甄選店。
通過幾卷既測試機器又測試膠捲的出片,可以感受到巧思是值得信賴的,完全可以作為主力機來使用,強烈推薦,就我個人而言,這就是完美的P&S機(point&shoot)。當然作為一個「拍照師」,對於出片其實水準還僅僅停留在自娛自樂的階段,第一次碼長文其實主要是分享一下對巧思Af的喜愛吧hhh,而且介紹性的文字一寫起來就有點剎不住車,略顯冗長,anyway,懶得回頭精煉語言了。
最後對於膠片攝影,說實話主要玩的是各具特點的老機器以及享受拍攝過程的儀式感了,論出片,就算有巧思這般暗光利器加上超高感光度的月光卷加成,其實也無法趕上現在手機攝影的素質了,光學防抖和多幀降噪等技術使得手機雖然受限於感光元件大小,但依然可以拍出不錯的夜景照片,就更不用說和數碼全畫幅無反相機、單眼相機相比較了。不過,我就是愛用膠捲。
文末鳴謝膠捲衝掃,來自寧波赫匣子以及長沙麥穗銀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