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猴都是晚上從地下爬出來,它是怎麼分辨白天黑夜的?

2020-12-25 科學獵奇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又快到了抓知了猴的季節了,幾乎每年的夏天,我都會回老家住幾天,不為別的,能在晚飯後拿著手電筒去樹林裡找到幾個知了猴足以。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知了猴會在夜晚出土,而不是白天呢?它是如何知道白天黑夜的呢?有兩個原因。

知了猴也就是蟬的幼崽,在我國不同的地方對它有著不同的稱呼,比如像我們山東許多地方就有不同的叫法:爬叉、節流龜、知了龜等等。不管什麼叫法,它都是一種動物,都是蟬的若蟲。

蟬的一生是短暫的又是漫長的。短暫是因為它出土變成成蟲之後,僅能活10天左右,而「漫長」而是因為它的卵需要在地下待平均2-5年。關於蟬為什麼選擇這種生存方式,我在昨天的文章中已經說了,在這裡就不多贅述了。感興趣的小夥伴請自行查閱。

蟬的一生需要蛻5次殼,有4次是在地下完成的,隨著不斷的蛻殼,蟬的若蟲越來越大,體表也越來越堅硬。在2-5年的時間內,蟬的幼蟲在地下以植物根部的汁液為食,冬天會轉入更深的地下躲避嚴寒。

終於,經過了四次蛻殼後,知了龜就要準備破土而出了。

知了龜的「重生之路」

在冬天,知了龜躲到了更深的地下,直到春天溫度上升後,它才會去上層的土壤中,繼續進食(植物根部的汁液),而在整個冬天,知了龜幾乎是不進食的。到達土壤上層後,隨著溫度不斷的升高,地溫也在不斷的升高。當4次蛻殼之後,知了龜在較高的地溫下就會來到地面的淺層,約10釐米的深度。

因此,溫度的變化是知了龜破土而出的第一信號,也是它能夠感知到的。當然,僅僅是靠溫度還是不夠的。由於知了龜想要蛻殼,必須在潮溼的環境下,所以,知了龜出土,大都集中在雨後的幾天內。

看到這裡,許多小夥伴會問了:夏天多雨,而且溫度都比較高,知了龜怎麼晚上才出來啊?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很簡單。許多抓過知了龜的小夥伴都知道,抓知了龜並不是只有等它爬到樹上用手電筒照,這一種方法,還有一種直接的方法就是把知了龜從洞裡弄出來。等到知了龜完成4次蛻皮後,它來到地面的淺層通常會有一個動作,那就是將地面上它所在的位置上開一個小孔。而將知了龜從洞裡弄出來就是通過這個小孔發現的它。

那麼,這個小孔是幹什麼用的呢?許多小夥伴說這是通氣用的,其實,在若蟲時期的蟬僅需要少量氧氣就足夠了,而土壤中本身就有少量的氧氣,這也是它能在地下待數年的原因。所以,小孔並不是通氣的,而是用來感受光線的。白天和晚上的光線強弱是它判斷是否出土的主要原因。

因此,對溫度的感知讓它來到了地面的淺層,而對光線的感知是知了猴出土的關鍵。

知了猴為什麼會選擇在晚上出土?

知了猴選擇在晚上出土顯然是對它最有利的時間段,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有兩點。

第一,溼度

由於知了猴蛻殼成為蟬需要幾個小時的時間,其中僅僅是攀爬就需要1個小時的時間,蛻殼的整個過程也需要1個小時左右。所以,如何讓身體保持溼潤從而更好的蛻殼就很關鍵了。而晚上氣溫較低,而且沒有陽光的直射,有利於知了猴保持身體的溼度。

第二,天敵

蟬有很多的天敵,比如鳥類、蜥蜴、肉食性的昆蟲等等。這些天敵大都是晝出夜伏的。而蛻殼是蟬最薄弱的時候,此時遇到天敵,它們只能「任人宰割」。因此,選擇天敵活動較少的晚上,蟬能更大機率的存活,這就是動物本能的趨利避害。

總結

蟬選擇晚上出土無疑是對它最有利的,一方面能躲避烈日,一方面能夠大概率的躲避天敵。而它判斷白天和黑夜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地面上的小孔透過來的光線。

相關焦點

  • 潛水兵長期工作在水底,他們的是怎麼分辨白天和黑夜的呢?
    但是潛艇是長期工作在水下的,和陸地上的環境有著非常大的差距,其中最多明顯的就是在水裡是感受不到陽光存在,因而也就意味著他們就分清白天黑夜。但奇怪的是,潛艇裡的士兵還是能夠維持正常的作息,這是如何做到的呢?其實並不難,潛艇在海軍作戰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攻擊敵方的船,可以偵察海上部署,也可以海底探測等等,但潛艇是密封的,外面陽光不能照射進來。
  • 知了猴不能吃了嗎
    知了猴,又名爬拉猴、爬猴、蟬蛹等,學名金蟬,是北方常見的一種食用昆蟲。「油炸金蟬」,也是中國一道傳統美食。近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 認識中草藥:告訴你民間良藥「知了猴」的妙用!
    知了皮的價值遠高於知了猴!在現在這個季節,對於知了大家是再熟悉不過了。而對於知了猴的幼蟲,更是很多人口中的摯愛,特別是油炸過的知了猴,簡直可以說饞哭了無數的小孩。相信很多人對知了猴並不陌生,如果你不了解的話,或許只是有的地方叫法不同。有的地方人們也稱之為「爬叉」、「金蟬子」、「螞 ji liao (諧音)等等。
  • 抓「姐溜猴(知了猴)」技術貼!
    抓猴的時間攏共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6:30-18:00用鐵鍁,在原先出現過猴的大樹周圍,刮去一層地皮,大約半釐米的厚度,一般就能看見新的知了猴洞口,這一時間段要注意,在老洞口比較多的樹下,「刮地皮」的方法效果一般不明顯,最好在老洞口相對較少且分散的大樹下尋找,或者事記好老猴洞的位置(練眼...)。
  • 蟬的一生四年在地下度過,出來七天就死,你想說什麼?看完不淡定了
    每年炎熱的夏天到來的時候,蟬的幼蟲「知了猴」就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從泥土裡爬出來,蛻掉自己的外殼,來一個「金蟬脫殼」,變成一隻美麗的蟬。
  • 知了,叫金蟬,又叫解猴,夏天的美味,營養又健康
    睢寧菜系食色生香今天帶你一起回味「炸解猴」的味道,解猴是睢寧話,也就是金蟬,又名知了猴、知了龜,是農村常見的一種昆蟲。知了猴不僅是昆蟲,也是一種珍貴的季節性美食。從卵中孵化後,蟬就會鑽入地下,在樹的根部吸食樹木的汁液,慢慢長大。這個過程很慢,1~2年的時間總是要的。更有一種美洲的鳴蟬,要在地下韜光養晦17年之久,難怪有人說它是「昆蟲中的長壽冠軍」。黑暗給蟬黑色的軀體,它卻要用來歌唱光明。蟬在地面上的生活時間極其短暫,「甜蜜」的時光只有4~6周。
  • 90後小夥晚上公園捉知了猴,結果帶著一桶魚滿載而歸,發生了什麼
    今天晚上本來是去鄭州之林捉知了猴的,剛出小區20分鐘就在金水河邊的綠化帶裡,開門紅就捉到一隻,很高興,興致勃勃向鄭州之林出發。捉到的知了猴前幾天晚上在鄭州之林散步看到有不少人在捉知了猴,所以今天我也想試試。
  • 炸知了猴時,不能直接下油鍋,很多人第一步就錯了,難怪發柴不香
    又到了一年一度吃知了猴的時節,其實我覺得,每年那幾天找知了猴的樂趣遠遠要比吃知了猴的樂趣大很多很多,每次看到知了猴在大樹上的時候,心中都會滋生喜悅的情懷,哪裡還會有憂鬱的情緒呢!其實頭幾天就有很多小夥伴在找知了猴了,但是因為我每天白天要上班晚上要碼字,一直沒騰出時間來,這不孩子們考完試也放假了,就提議晚上去找知了猴,孩子不過分的要求還是要滿足的。
  • 放暑假必捉的「知了猴」,7月是旺季,如今卻遇到了《禁野令》
    知了猴的學名叫「蟬」,這種行動緩慢,單一遲鈍的小動物,不僅是口味獨特,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鐵、鋅、鉀等微量元素,甚是營養,也是大夥對它如此喜愛的原因之一。
  • 晚安 | 黑夜問白天
    中的其中一首林俊傑在電臺版裡說「《黑夜問白天》說的是一個人被災難淬鍊,被時間考驗,學習著怎麼去釋懷怎麼去生存。可是查到最靠近正確答案的則是:53天並不具有聖經意義,林俊傑在準備這張專輯時,《黑夜問白天》這首歌是最晚才完成的,53天指的是創作這首歌的時長。 以前我總不太懂歌手的意義後來,才發現他們不僅僅把自己的經歷寫成歌,更有以歌曲動人的能量。林俊傑的新專輯不知道有沒有引起你們的注意?
  • ​蟬的一生 | 誰知知了
    到樹上是怎麼繁殖的?又如何才能回到土裡?我實在想不明白也就沒有多想。前幾天回到老家,晚上看到村邊的小樹木裡閃著許多燈光,一問才知,那是捕蟬的,一隻可以賣到一元,並說炸了很好吃!我的心突然像被扎了一下:生命的價值難道是用金錢和味道來衡量的嗎?弱小的動物難道只配做人們的美味佳餚嗎?我想我們應該對知了多一些了解了。
  • 大哥哥好不好,咱們去捉知了
    這頗有些把知了一棍子打死的味道,知了的一生,在卵和幼蟲時期,都是免開尊口的,在地下一藏就是幾年,一點聲息也無,只有等鑽出地面,脫了最後一次殼,變為成蟲,才長出翅膀和發出尖叫的「哨子」,憋著勁把地下幾年的噤聲一股腦發洩出來。
  • 《黑夜問白天》——林俊傑
    ,看到MV開頭的字幕:"世界少了誰,其實都無所謂,如果我少了我,還剩什麼?"驚心,恐懼,原來你曾經真的有過「那個念頭」,這首《黑夜問白天》裡真的都是你的內心掙扎,感謝你的音樂、你的信仰最終帶著你從失落的狀態中走了出來,還好,真的還好。
  • 好歌推薦丨黑夜問白天
    這首歌在整張專輯裡不同於《我繼續》的揮灑自如,也不是《四點四十四》的徹底沉淪,更與《聖所》的躊躇滿志相去甚遠,黑白可以說是很「擰巴」的一首歌,許多人都告訴你不要害怕面對黑暗要積極面對困難,但卻很少有人會告訴你在逆境中即將觸摸到光明是怎樣的一種感受,這首黑夜問白天寫的恰恰就是這樣一種黎明前的黑暗,也是一天中最黑暗的一段時光。
  • 林俊傑《黑夜問白天》|孤獨的修煉
    《黑夜問白天》是由易家揚作詞,林俊傑作曲並演唱。「當生命是一連串的試煉,聽不到救援,「黑夜問白天」孤獨的修煉著…」,可以說,這是一首如同歌詞所言「孤獨的修煉」的歌。當琴鍵一彈,《黑夜問白天53 DAWNS》一路延伸到每個人在生活中、生命裡,不同階段所面對的磨難。來聽JJ在生命課題中,真實而孤獨的修煉。
  • 晚上睡不著,白天睡不醒,怎麼辦?
    有新聞曾經報導過,至少三億中國人存在睡眠障礙,晚上睡不著,白天睡不醒,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常態。睡覺明明是人類天生的本能行為,在現代社會為何成為許多人的困擾?對許多人來說,睡個好覺,似乎已經成為一件奢侈的事情。
  • 晚上爬白雲山,從山頂最高點看廣州燈光夜景你會覺得比白天更美
    之前加了一個群好久沒參加活動了,今天看到有組團夜爬白雲山,果斷報名參加,晚上在在濂泉門口集中,吃了晚飯趕到剛好到出發時間。 十幾個人基本上都是年輕人吧,有說有笑,還是挺熱鬧的,進山門票是五塊錢,然後上摩星嶺我們是免費,因為我們同一條小路進去的不用門票,可以省了五塊錢,以前白天就有去過白雲山玩,晚上沒有去過
  • 《偉大的渺小》:林俊傑的「黑夜」與「白天」
    《偉大的渺小》是一張無論宣傳還是概念都不太迎合市場的典藏之作,但詞、曲、編、唱的製作精良卻彰顯出它意圖成為各類獎項收割機的野心與信心;專輯的完整性和連貫性是空前的,卻也並未顧此失彼丟掉最直擊靈魂震撼心靈的深度和內涵。
  • 知了猴別油炸,只要掌握這2點,省油酥脆非常香,我家都是這麼做
    現在這個季節,村邊的小樹林裡面,手燈亮光到處閃爍,你知道大家都在幹什麼嗎?找知了猴呀!小小的知了猴,經過三年的地下生長,終於到了出頭之日。可別小看了小小的知了猴,絕對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食材,而且知了猴脫的皮又叫蟬蛻,有很好的明目效果,是一味名貴的中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