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曝光
昨天看到漢堡王被315點名的消息,我還以為是陳年舊事,想著都已經716了,315怎麼就冒出來了?
後來看到漢堡王的回應聲明,才曉得今年的「315」挪到「716」了,而且今年「315」引發的輿論風暴,趕上了三伏第一天,看上去更熱了。
315對餐飲企業的「關注」,自然是以食品安全為主,而漢堡王在這方面的「翻車」表現,活該被全網聲討。
同時,儘管被曝光的是南昌的漢堡王,但北京、浙江、上海、廣東、貴州等地,也都立馬啟動了對轄區內漢堡王門店的「緊急全面排查」。
這幾個省市是反應過度嗎?還真不是。從央視視頻裡透露的信息來看,漢堡王偷工減料、隨意更改保質期的情況,不是某一個門店偶然出現的個例,而是系統性的普遍存在的情況,而且漢堡王總部對這些情況是知曉的。
可以說,漢堡王這家餐飲企業,如此罔顧食品安全衛生,它的價值觀是有問題的。
而對於漢堡王中國昨晚的緊急聲明,不少網友亦表示反感。因為漢堡王的實際表現,並不像聲明中說的那樣僅僅只是「管理的失誤」,更何況整篇聲明滿紙官腔(也反映出公關水平太次)。
被曝光了,就「非常重視」。如果沒曝光呢?是不是就不用重視了?
被曝光了,就「立即停業整頓調查」,「表示深深的歉意」。早去了?消費者給差評不是一天兩天了,怎麼沒見重視、沒見改善?
被曝光了,甩鍋給加盟商,只說自己「管理失誤」,這和自罰三杯有什麼區別?
這樣的企業,就該被徹查。
2 不可饒恕
漢堡王這次被罵上熱搜,一點都不冤。但罵過之後呢?
等到風頭過去,一切歸於平靜,消費者會不會繼續去「該吃吃,該喝喝」?
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從消費者自身的角度看,餐廳現在有問題不代表以後一直有問題、這家門店有問題不代表那家門店也有問題;別看現在餐飲店那麼多,但是「吃什麼、去哪吃」這個哲學問題,每天不知道要困擾多少人;漢堡王再怎麼說也是一家國際連鎖企業,不知道還有多少餐廳不如它的呢。
每一條單拎出來都有道理,但結合到具體的企業和具體的事件,我們恐怕不能這麼輕易原諒它。一位網友說得好:「我覺得大家應該抵制這樣的無良商家,至少應該抵制一陣子,讓它感到疼。」
對於餐飲企業來說,食品安全是底線,漢堡王這次無疑是突破了底線的。這種行為不可饒恕,這種企業也不配被消費者輕易放過。它們侮辱了消費者的智商,損害了消費者的健康。
如果這樣的行為、這樣的企業都能被輕易原諒,那麼只能說這樣的消費者不配有好的食物、不配有好的服務。
3 標準
說回漢堡王。
它的問題顯然不只是「管理失誤」。曝光的視頻中,門店店員說更改保質期的事「總部也知道」,但是顯然,「總部」並沒有加以糾正(更別說處罰),而是默許了這種行為。這是一種系統性的作假,發生在食品安全領域,就是系統性的作惡。
不好說漢堡王為什麼會這樣做。難道是因為國內的整個餐飲環境太寬鬆、這種事太多了?如果是的話,那可真是應了一句話:「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又或者是消費者要求不高,給什麼不給什麼,差不多就得了?
至於偷工減料,漢堡王的確有一套關於食材的嚴格標準,但因為「老闆太摳了」等原因,而導致標準並沒能得到執行。而且不止一家門店存在這種情況。
上周跟一位餐飲人聊天,他說國外的一些餐飲企業進入中國後,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表現之一就是把國外市場行之有效的一套標準搬到中國來,結果出現一種尷尬又滑稽的局面。
比如某大型快餐品牌,要求門店的衛生間每個小時打掃一次,打掃情況要在表格上登記。這個規定的出發點自然是好的,如果能嚴格執行的話,門店的衛生間不用想那也是乾淨無比。可惜規定在執行的時候走樣了,每天負責打掃衛生間的員工,會在第一次打掃完後,就把當天所有的記錄全部填滿——反正考核的就是這張表嘛。結果衛生間非但談不上乾淨,反倒讓顧客覺得很髒。
出現這種情況,有的人會說標準沒問題,有問題的只是執行。但是,如果一個標準不能落到實處,不能被有效執行,那麼它就是有問題的。
漢堡王的標準,如果門店在執行時總是打折扣,那麼這個標準也是有問題的——問題就在於它脫離實際。
4 加盟商
漢堡王甩鍋給加盟商,擠出一副無故遭殃的無辜表情,著實給自己減分不少。
且不說這沒有一點大品牌的擔當,單說一點:這些加盟商是不是你漢堡王找的?
現在嫌人家與你的「企業宗旨嚴重背離」,當初你幹嗎找人家呀?哦,當初人家是小甜甜,現在就是牛夫人了?
再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加盟商「嚴重背離」了你的企業宗旨,是一夜之間發生的事嗎?你們平時對加盟商沒有管理監督的嗎?如果有,怎麼沒發現這種苗頭?如果沒有,那麼你們是「管殺不管埋」,光顧著收加盟費割韭菜嗎?
最近發生的另一件上了熱搜的事,說的也是加盟商的事,在用了2噸地溝油東窗事發後,品牌方迅速與之劃清了界限。
對加盟商的管理,目前來看的確是餐飲行業普遍存在的一個難題。我們最近在做不同品類的評論研究時,就發現對於那些開放加盟的品牌來說,不同門店的評分上下波動較大,遠遠不如只做直營的品牌那樣穩定。而這些品牌,還都是各個品類的頭部品牌。
「加盟商首先看重的肯定是他的門店能不能盈利,你的品牌形象和戰略目標這些,都只會往後放。」一位餐飲老闆說。而這也正是一些發展勢頭很好的餐飲企業,遲遲不願意開放加盟的原因。
豪蝦傳創始人蔣毅也認為,國內當前的加盟模式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必須思考出路,尋找新的解決方案,否則危機一直存在。
上個月去廣西,從一家餐飲企業那裡了解到,他們準備推出一種連鎖模式,介於現在的加盟和直營之間,稱之為「聯營」或「合營」。在這種模式下,門店的運營管理等都由品牌方負責,加盟商只需要出錢,當「甩手掌柜」即可。這或許能成為一種新的方向也未可知。
5 未來
漢堡王出事了、曝光了、被罵了,對消費者來說並不是一件什麼好事,對餐飲行業來說自然更是讓人臉上無光。
一家享譽世界的連鎖餐企,在全球有近2萬家門店,在中國也有1300多家門店,這樣一個大品牌,卻居然還能犯下這種已經不能用「低級錯誤」來形容的惡行,令人驚詫,令人憤慨,也令人痛心。
頭部品牌尚且如此,其他餐企又當如何呢?
在最近研究評論的過程中,我們越來越有一種強烈的感受:國內的整個餐飲行業,依然處於一種原始的野蠻生長的狀態,其間的蠅營狗苟、偷奸耍滑、坑蒙拐騙,超乎想像。
這可是一個存在了幾千年的古老行業。但有句話問得好:「從來如此,便對麼?」
餐飲業要想跟上時代潮流,成為一個現代化的行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需要包括餐飲企業和消費者在內的多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