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有四美
——《詩經》閱讀小論文
焦作一中2020級高一15班 趙雨涵
內容概要:《詩經》中收錄了各路作者的大小之作,多源自於生活,體現了非同一般的美。《詩經》美於韻味,美於語言,至於其內容之美,則是體現在方方面面,本文討談了關於《詩經》中的「各美」,以現代眼光,看待古韻唯美。
關鍵詞:《詩經》、美、雅俗共賞
塞上耳機,哼兩句歌,這就是現代年輕人的放鬆方式。
追溯至周朝,周人如何進行自我排解或舒展情趣?無外乎,依舊是歌,而《詩經》,正是一本這樣的「樂集」。論《詩經》為何傳誦千年,飽受讚譽,至今仍被各界所厚愛,總的來說,還不是因為——
《詩經》當真有美。
一、美人
讀完《詩經》,最直觀的感受莫過於——周朝美女實在如雲!神美、形美、貌美,作者筆下的美人,無論用當代的哪個成語形容都略顯膚淺。
拿《野有蔓草》一詩來講,「清揚婉兮」而又「婉如清揚」(形容女性眉清目秀)。詩寫野草零露,那是個重露的季節,該是秋天吧,美人神韻加之漙兮,零露與其瀼瀼皎皎,實有驚豔的描述,毫不掩飾地讚嘆與傾慕,真誠坦然的追尋與邂逅。美人之美,揚揚灑灑於字裡行間。願兮願兮,與子偕臧,美兮美兮,躍然紙上。
《有女同車》的頌美方式與《野有蔓草》不太相同。如果說《野有蔓草》夾雜著淡淡思愁和恬靜,那《有女同車》則為熱情直接地讚美。顏如「舜華」,又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瓊琚」。與妻子同遊的途中,大方熱情讚美其端莊守禮而又美麗高雅,「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則把這份美與贊推至了高潮。如此之精妙之美,乃至《神女賦》中「婉若遊龍乘雲翔」、《洛神賦》中「若將飛而未翔」皆有引申的影子。
嘆美人奇美,又如此般薈萃,哪得如此盛世?
不過只是因為,有份愛罷了。
二、美景
談起美,哪少得了天地萬物自然之景致。《詩經》中的景物,常於情中若隱若現,卻有著至關重要的點睛之效。究其原因,除了稱心稱情,重要的就是,真的很美!
《東門之楊》是個不錯的例子。東門有楊,其葉牂牂又肺肺,如同明星煌煌又皙皙。(葉兒沙沙響,葉兒拍拍響聲輕;長庚星兒亮堂堂,閃閃灼灼長庚星。)白楊之葉在風中簌簌作響,仿佛樂章聲聲入耳,明星襯託之下,更顯風姿綽約,楊樹活靈活顯,淋漓盡致彰顯景物之美。
《月出》則是「美」的另一種表現,「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三態明月照應三時之月,時間的推移流逝更加深了憂愁的入骨。心勞矣,心慘,唯見皎皎明月當照,明媚月光,將夜空的靜謐與恬淡渲染墨下,流轉心間。
三、美德
美德的升華,不只於文學或哲學類著作,《詩經》中也大有體現。無論是懷感激之德者還是捨生入死之將士,均在其中能夠大展風姿。
《木瓜》是全書中給我留下最深刻的一首。自兒時便有「投桃報李」的道理,鮮有人知,除此之外,仍有一成語與之語意相似——「投木報瓊」。巧合的是,兩成語皆出自《詩經》。
投桃報李——《詩經·大雅·抑》
投木報瓊——《詩經·衛風、木瓜》
可令人費解的是,「投木報瓊」的使用頻率卻完全無法與「投桃報李」相提並論。倘若據此便認為《木瓜》傳誦程度不高,那就大錯特錯了。《木瓜》是現今傳誦最廣的《詩經》名篇之一。
人格之美在《木瓜》一文中重複出現,心懷感恩,投木報瓊,以超出幫助程度的回報將感恩捧諸於胸懷。
從章句結構上看,《木瓜》別具特色。作者並未採用《詩經》中典型的四字句,而是打破壁壘,無形中造成了一種跌宕有致的韻味。其次,此語句重章疊唱,其語意並無大異,只是品德的美好在其中逐步升華。
但求情感之契合,回報真心之豐獲。
作為「樂章」或者說是「詩集」,《詩經》並不只是無章的宣洩,其中蘊含的人格與品德之美無量。
四、美言
古代文學藝術手法頗多,利用在《詩經》中更是不勝枚舉,其中以「賦」「比」「興」為主。在此,主要分析美言中的「比」法。
《碩鼠》一詩,詩人的內心蘊藏有如火山般的憤怒火焰,卻意外地以逃避代替反抗,以想像理想世界代替現實的苦悶。先將「碩鼠」人格化,再揮動彩筆,先懇求「無食我黍」「無食我麥」「無食我苗」,而後斥責對方不顧人生死,隨著表示堅決地要離其遠去,如箭上弦之後,卻立即將詩導入理想世界之中,看似緩和,實則在現實與理想的相映之下,現實的那番不堪忍受,顯得更加劇烈而鮮明了,暗藏著無限的張力。以碩鼠比壓迫剝削之人,三章如此反覆,更強化了感情。
你可能會說,作為文學作品,言語美是基本的要求,但《詩經》不同,那是一種飽含情感而又富含個人魅力的獨特的美感,其運用的藝術手法和表現形式,更美的,是那種穿越千年仍可引起共鳴的激揚情感回聲。
綜上所述之美,其實並無詞彙能夠貼切地整合到一起,或許是我的筆力不夠,但種種美匯於一體,集於《詩經》,便成就了經典。
《詩經》有美,美輪美奐。
參考文獻
[1]餘冠英《詩經選》,中華書局2012年9月北京第一版
[2]張曉琳注析《詩經》,中國文化出版社2016年10月第一版
[3]中華書局經典教育研究中心編《詩經誦讀本》,2019年6月北京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