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大家印象中的「劍齒虎」
無論是電影中還是現實中,人們都比較崇尚戰鬥力高的角色,比如,電影中的蜘蛛俠、鋼鐵俠、美國隊長;西遊記裡的孫悟空;恐龍裡的霸王龍。這些角色仿佛頂著主角光環,讓周圍的一切都顯得黯然失色。劍齒虎這一家族一樣,我們印象中劍齒虎就是長長的牙齒,強壯的身材,有點像現在的老虎,看起來更加兇猛。
其實劍齒虎是很大的家族,在大約2000萬年前,始貓開始出現,後來始貓演化出了假貓 ,假貓繼續演化出了整個劍齒虎家族。劍齒虎雖然很多,但是最為大家所熟知的一類應該是刃齒虎(也稱為美洲劍齒虎),根據牙齒大小、身體特徵以及分布區域的不同,刃齒虎又分化出了三個亞種,分別是:纖細刃齒虎、致命刃齒虎和毀滅刃齒虎。而體型最大的刃齒虎就是毀滅刃齒虎(S.populator),也是大眾最開始對劍齒虎的印象。介於它的知名度最高,今天就主要聊一聊它。
02有爭議的「匕首牙」
毀滅刃齒虎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它上頜的一對巨型犬齒,而古生物學家將這對牙齒形象地比喻為「匕首牙」,根據發現的化石來看,這對匕首牙長達25釐米以上,截面側扁,前後兩側都有微小的鋸齒結構。
對於「匕首牙」的功能,人們對它進行過五花八門的猜測,有人認為它就是當匕首用的,劍齒虎可以閉著嘴、用突出嘴外的巨齒刺穿獵物的厚皮;有人認為「匕首牙」可以劃破大型動物柔軟的腹部、造成巨大的流血傷口。還有一些認為這對巨齒可以用作撬開雕齒獸(前邊文章有講過這種史前動物)鱗甲的「罐頭刀」,甚至有人認為跟海象牙齒一樣在水底掘食。
根據科學家研究,毀滅刃齒虎具有發達的肌肉組織(尤其是前肢和頸部),骨骼異常粗壯,骨密度很高,前肢長、後腿短,雖不利於快速奔跑,但有著極強的控制能力,顯然這樣極端的身體構造是專門為了獵殺大型動物而進化出來的。再加上這對鋸齒,可謂是如虎添翼。
根據同位素分析結果顯示,毀滅刃齒虎的主要獵物是最大體重可達1噸的後弓獸和各種地懶獸,例如舌地懶、磨齒地懶甚至是碩大無比的大地懶(之前文章有講過,想要了解可以翻看)。
毀滅刃齒虎嘴巴能張開90度以上,超過今天所有的貓科動物,但下頜卻非常脆弱。據測算,刃齒虎的咬力只有獅子的三分之一。然而刃齒虎真正的力量不在嘴上,它的捕獵方式應當是用強壯的前肢壓制對方,然後用可怕的犬齒割裂犧牲品的喉嚨,被切開頸動脈和氣管的獵物將會迅速斃命,幾乎沒有掙扎的機會。
毀滅刃齒虎進化出近乎完美的捕獵體格,在當時的美洲絕對是王者的存在,然而,現在我們只能通過化石來了解這個昔日王者,它們是怎麼在地球上消失的呢?我想此時你們腦子裡有個想法,會不會是人類幹的?
03劍齒虎家族的滅亡
在距今約200萬年~10萬年前,毀滅刃齒虎所生活的地方也生活著很多大型食草動物,同時,也有很多史前大型猛獸,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劍齒的快速獵殺能力是一項重要的生存優勢,使毀滅刃齒虎家族成為自然選擇的寵兒。但是這一進化方式,卻為它們的滅絕埋下伏筆。
首先是生存優勢讓它們的體型越進化越大,毀滅刃齒虎體重220公斤到400公斤,差不多是現在老虎的兩倍,比任何現代貓科動物都更強壯。這使得它們偏愛捕食出肉多、回報高的大型食草動物,而大型食草動物往往種群小、繁殖力低,要麼在環境變化時有能力長途遷徙。而固守領地的本能讓它們很多時候只能選擇等待。同時,進化出力量的代價是體重增長,靈敏度和速度減弱。沉重的身軀,不僅需要更多食物,也使它們很難捕捉到瞪羚、小鹿、猴子等機警敏捷的獵物。
據科學家研究,最近200萬年以來,地球一次次在「冰河模式」與「溫暖模式」之間頻繁切換,有時僅僅一個世紀之內就完成氣候劇變,劍齒虎類在這樣的猛烈變遷中漸漸招架不住。另外,隨著人類進化出了發達的智慧,擁有了石矛、投矛等自然界前所未有的武器,劍齒虎家族成員也不再是不可戰勝的了。
誰能想到,大約在3萬年前的亞歐大陸,1萬年前的南北美洲,曾經的天之驕子隨同最後一個冰河期的到來,消失在歷史的長河。
我們現在看到的那些「囚禁」在動物園裡的昔日王者,它們的命運完全掌握在人類的手裡,能不能讓這些森林之王重拾昔日風採,也只有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關注我,了解更多有趣的古生物!
圖片:網絡(侵刪)
文字/排版:古生物趣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