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東西流媒體研究組依據外媒報導和自身研究編譯整理,轉載請聯繫東西文娛(微信號:EW-Entertainment)
關鍵詞:YouTube |UGC|PGC
作為全球最大的在線視頻平臺,YouTube通過12年發展積累下了極具競爭數量的廣告商、深度用戶和高度集中的UGC群體。一直以來更側重相對更低成本的用戶原創內容(UGC),但 YouTube已宣布,2018年也將增加更多PGC內容。
種種跡象都表明,2017年美股明星組合FANG這些矽谷巨頭自製內容的競賽已經打響,我們已經先後分析了FANG中的三家:Netflix奈飛、Amazo亞馬遜、Facebook 臉書 這三家的核心內容策略(見文末連結),並做了持續動態的跟蹤,當然我們覺得蘋果Apple的策略也是值得關注,尤其是蘋果基於硬體視角的打法。實際上,蘋果硬體+內容的概念,挺「樂視」的,這些後續我們都會持續深入跟進。
回到YouTube ,YouTube 比較成體系的內容之路是「YouTube Red」開始的。
「YouTube Red」是Google在2015年10月推出的付費訂閱服務,即YouTube平臺本身從Google AdSense中獲得廣告收入,YouTube Red則是在原有廣告模式的基礎上增加的付費訂閱服務。可以說,在YouTube的規劃中,「YouTube Red」即是承載原創內容的主體。
YouTube的網紅內容困境
數年以來,YouTube通過「合伙人項目(YouTube Partner Program 又稱YPP)籤約海量素人創作者,利用多年積累的社群作為平臺穩定的內容生產力與消費力。內容創作者可從廣告贊助和Red會員訂閱費中獲得相應比例的分成。
但事實是,不是所有網紅都會演戲,並且在自製影視劇量產過程中,也存在創作者過於低齡化、價值觀混亂、暴力血腥從而不宜對外傳播的現象。這一現象所導致的問題,最終在2017年年末,因網紅直播自殺場景以及存在虐童導向的內容等集中爆發,YouTube為此受到來自多個方面的批評。
儘管YouTube迅速提出一些列平臺整改措施,試圖維護社群和諧與品牌安全,但YouTube的品牌還是受到了極大的損傷,並引發對其根本商業模式的質疑。
對此,YouTube開始通過一些機制提高內容合作門檻,要求只有一年內累計被觀看時長達4000小時,收穫1000位訂閱者的創作者才能入選「合伙人項目」(YPP),這使得大批無組織、小量級「YouTuber」被淘汰;而後,YouTube加注500萬美元鼓勵創作者製作積極向上的內容;同時,啟動內容多重檢測計劃「Intelligence Desk」,計劃在2018年底新增一萬名審核員,人力團隊結合Google數據,對不宜內容進行地毯式排查。
但YouTube也意識到在內容就是生產力的當下,一味的依靠機制來解決問題,很可能會導致落後,而且內容市場的需求也開始有一些新的變化,所以,從這一角度,YouTube開始加碼原創內容實際上是必然選擇。
YouTube的轉變:從網紅內容走向好萊塢原創
YouTube 對原創內容的認識,其實已經比較系統。全球原創內容主管Susanne Daniel在2018年 TCA會上表示,儘管出現了電視市場飽和、內容過剩的情況, 但網絡原創劇本內容凸顯出的創造力、社群影響力、多樣性仍然對觀眾有很強的吸引力,並且能夠快速實現受眾聚集。
據YouTube官網統計,目前YouTube Red Original已儲備原創電影22部,原創電視劇/綜藝33部,2018年新增電視類節目11部。
YouTube Red最近新上線了三部原創電視劇,分別是:青少年喜劇《青春與後果》(Youth & Consequences)、動作驚悚劇《衝動》(Impulse);《舞出我人生》的衍生劇情劇Step Up: High Water.
不過,整體上,從可見的披露信息來看,目前,YouTube 上的付費訂閱內容依然較少。而為了快速擴充內容儲備,並且匹配YouTube以及YouTube Red的海外拓展步伐, YouTube已經開始參與各類電影節採購優秀片源,與Netflix 、Amazon爭奪影片在院線期後的獨家OTT發行權。近期,YouTube成功在聖丹斯電影節獲得由阿姆擔任製作人、Joseph Kahn執導的影片《Bodied》的全球獨家OTT發行權。
Youtube還宣布將與好萊塢六大級別的製作團隊聯手,在接下來的2018年,Youtube 將聯手迪士尼、獅門影業、環球有線電視、夢工廠Awesomeness TV等傳統媒體中的專業團隊合制內容,目的就是增加YouTube的自製內容。
所以,雖然2018年初,YouTube CEO蘇珊·沃西基在接受Recode採訪時表示,YouTube的核心策略,就是建設以普通創作者為核心的視頻社交平臺,但實際上,YouTube已經開始全方位執行降低普通創作者在內容生產上比重的策略。
YouTube的原創內容策略
根據已經披露的項目和高管發言,Youtube red的原創內容策略目前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窺探到接下來的打法。
1.用「搜索頻次」和「易於被分享」作為內容選擇指標
YouTube充分利用了Google強大的搜尋引擎基礎,以「搜索頻次」和「易於被分享」(sharebility)作為類型選擇的兩大指標。以兩部新增內容——電影《舞出我人生》的衍生劇、搏擊為主題的《眼鏡蛇凱》(Cobra Kai)為例,製作前, 團隊仔細調查了Google Play和YouTube上的用戶觀看情況和檢索情況,了解某些術語、影片名的搜索頻率,發現舞蹈類、搏擊類內容有龐大用戶群,並摸清了用戶在YouTube Red上收看這些內容的意願。
「大數據加算法支持」不是什麼新鮮事,為了吸引用戶並增加其停留時間,Netflix甚至根據用戶的喜好提供獨特畫像。而相比Netflix1億全球用戶數量,Youtube則擁有更龐大的用戶基礎,全球擁有15億的月活躍用戶。
截止2018年1月23日披露的數據,YouTube每天有超過3000萬的訪問者、近50億個視頻被觀看;2017年YouTube用戶的每日觀看時長達1小時。同比增長40%,達到兩年內最快增速;YouTube美國18-49歲用戶數量超越任何一家有線電視,平均每分鐘有300小時的內容被上傳到YouTube;超過一半的YouTube瀏覽量來自行動裝置;YouTube 80%觀看量都來自美國境外。
2.調低UGC明星比重,買入知名IP
目前YouTube原創內容的60%以上都由UGC明星參與製作完成,而YouTube 全球原創內容主管Susanne Daniel表示,2018年,YouTube為減少投資風險,選擇了較為知名的電影IP製作其衍生劇,先為平臺擴大影響力;同時邀請更多演藝界明星加入,吸引更年長的觀眾。
YouTube Red Original第一季節目已經獲得了近2.5億的點擊量,但是觀眾主要集中在18歲以下的青少年。Daniel稱,未來YouTube Red Originals將更接近「50%的UGC原創加50%的演藝明星節目」,並在題材選擇上用大數據參與創意決策。
3.參考電視節目 拉長電視節目長度
YouTube原創內容的長度上選擇參考電視節目,這看似與平臺一貫的在短內容上優勢相違背。但Daniel 稱,這是由用戶偏好所決定的,平臺曾嘗試過放送10分鐘/集的節目,但粉絲們表示還想看更多,並願意為優質內容付費。
4.引入女性導演 擴展內容多樣性
YouTube全球原創內容主管表示,2018年的新增劇集70%都由女性執導,以突出公司在多樣性擴展上的決心。目前顯然是「賣方市場」為主,這使觀眾從日益豐富的節目選項中受益,節目產量激增,但創作者在縫隙市場和新類型上仍然有很大的嘗試空間。
5.探索充分融合廣告贊助模式的內容形態
從兩年多的運營中,YouTube Red原創內已圍繞草根網紅初試訂閱模式,據YouTube原創內容管表示,2018年起,為擴大YouTube Red Original的品牌影響力,將聯合更多的演藝界明星,推出更多的廣告贊助原創內容(ad-supported originals),免費面向所有YouTube用戶,以吸引用戶訂閱。
廣告贊助節目方面,YouTube就類型融合、吸引廣告主的方式上不斷嘗試。先後有明星紀錄片《Demi Lovato: 單純又深刻》、冒險類遊戲真人秀《超級慢速秀》(Super Slow Show)、 體育類喜劇綜藝《訓練日》(Training Day)與觀眾見面,《訓練日》則是利用世界盃時段大範圍品牌招商,並嘗試體育直播與搞笑綜藝結合。
YouTube 的首席業務官Rover Kyncl稱,YouTube Red正在針對原創內容尋求合適的格式和發布模式,尤其是站在廣告商的角度思考,發揮電視無法實現的宣傳效果,「目前具體的發布模式尚未確定,但會因項目而異,節目的風格和敘事方式不同,一日多更、日更、周更都會產生不同效果。「
▲
前期FANG組合內容策略閱讀(點擊連結或圖片直接閱讀)
亞馬遜原創內容新動向:All in 大製作,揮別「小而美」只為實現貝佐斯的「權力遊戲」夢
Facebook細化社交+視頻策略:瀏覽量、偶發觀看量、內容社群、群體同步實時觀看
Netflix2017Q4財報高管問答實錄|「負債」下巨額投入將持續,三個原因拉動用戶增長:泛全球化戰略、內容規模、頭部原創
蘋果進軍原創內容背後:探索硬體收割內容紅利模式 尋求下一個暴利周期
「輕」社交的Snapchat下重手打造原創內容,話題衍生原創、原生移動端格式成亮點
▲
關於東西文娛
Glocal視角的文娛觀察,「價值」導向的文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