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幾年前橫空出世的一檔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在國內實實在在颳起了一股慢綜藝的風潮。一時間類似的綜藝不計其數,但唯獨其迎風而上,收穫越來越多的口碑和讚譽。但一檔綜藝節目是有生命周期的,正如人一生不可能永遠保持在巔峰的狀態,《嚮往的生活》也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疲態。而從第三季開始,它的口碑就在不斷下降。到了第四季,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問:《嚮往的生活》為什麼這麼難看了?
節目在第一季開播的時候,其實是有不少爭議的,主要就是因為韓國同類型綜藝相同的地方太多,或者說直接點,就是有抄襲的地方。不過節目組也是有專業素養的,並沒有完全照搬照抄,而是進行本土化。在積累了一定的口碑之後,從第二季開始,它就走起自己的路了。可能有趣的點與激烈的碰撞會少一些,但把&34;和&34;體現得淋漓盡致,有很多粉絲都是從第二季開始追起了這檔綜藝。
但漸漸地,節目開始變得格式化起來:嘉賓來、黃老師做飯、歇一晚、拜拜,這是一個最基本的流程,也是四季以來的基本流程。但前幾季裡,會在這些流程裡穿插不少有意思的分支,比如李誕的賴床、極挑兄弟的玩鬧等等。但在第四季裡,這些有意思的地方明顯少了,幾乎沒有。而需要製造這些點的,除了嘉賓本身有意思之外,MC也很重要。
如今的這四個人裡,黃老師和何老師適合談心,年輕人才是搞怪和活躍氣氛的。但偏偏彭彭和子楓又是偏向靜的類型,前者還能自黑或者就胖來製造一下笑點,但也就只有胖了,說多了還對彭彭的演藝生涯沒好處。而子楓太安靜了,或許有人就喜歡歲月靜好的她,可作為一名MC來說,她需要出來製造熱點、cue些有意思的流程。
現在節目裡的子楓,就像是家裡來了客人,雖然自己非常不擅長應對,但還要禮貌接待的孩子。不管她和客人尷不尷尬,舒不舒服,反正觀眾會覺得很尷尬,沒有意思。這裡很多人可能就會懷念大華的存在,他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會做節目,知道不能讓氣氛冷下來。只是因為沒有好調整南韓和中國的綜藝風格,所以會讓人覺得有些咋咋呼呼。但現在《嚮往的生活》裡,反而缺少了這一份吵鬧。如果他還在,就不會出現任嘉倫沒有人cue,自己找節目分量的事了。
但大華是很難再回歸了,那麼節目做成現在這個樣子,導演和策劃的問題就很大了。他們肯定比觀眾更清楚,大華的優點是後來兩位年輕MC所沒有的,而節目又需要一點調味料,不然會平淡。那麼就需要設計一些地方,或者要求彭彭和子楓做點什麼。而導演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她沒有要求這些。這其實並不好,一旦嘉賓和MC都沒有綜藝感的時候,就算節目組再怎麼說&34;,也會讓人越來越沒有看的欲望。
其實說到底,這檔綜藝可能是已經喪失了以前的生活氣息。在《嚮往的生活》裡,最重要的是生活。只有MC和嘉賓生活得好了,才會讓觀眾嚮往,讓觀眾有繼續看下去的欲望。而生活得好不好看,可以是慢生活,也可以有趣的生活。但節目組現在進入了思維定式,甚至是有些自我陶醉了。還是從導演的獨家專訪中就可以看出來,他們沒有看到危機,只看到了這檔節目怎麼都是好。&34;&34;。
導演一直認為她在拍以前的慢生活,但早就不是了。拍攝第二季的時候,大家能明顯感受到,這就是一家子定居在那的人,他們確實就是在過生活。但第四季就是一大夥人去農家樂玩了幾天而已,只不過MC比嘉賓早到一會兒。完全沒有經營生活的感覺,也就沒有了生活氣息。離開了生活,這檔節目又怎麼會讓人覺得好看呢?
如果還有下一季的話,節目組必須要進行改變了。很多人可能會反對,絕對節目現在的情況很好,金主爸爸這麼多、收視率和播放量都很高、道具和設備也越來越貴。但對於觀眾來說,很多所謂的優點都是無法直接感受的,節目的畫面和效果才是視覺和聽覺最先接觸到的。而且廣告越來越多,反而在這季成為了一個嘲點,植入太生硬了。
而想要改變的話,最重要的就是要生活下去。只有慢慢適應了當地的節奏,才能過出當地的生活來。至於MC的綜藝感、廣告的植入、黃老師一直在做飯等等這些地方,就需要節目組下點功夫了。可以從剪輯入手,也可以設計點劇本。不要覺得有劇本節目就假了,這對於豐富故事情節來說很重要。總而言之,希望節目組清楚,觀眾並沒有審美疲勞,是他們需要多用點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