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小時候都有一個看不到也摸不著的對手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在父母的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優秀而且還懂得幫父母分擔家務,而且在任何時候「別人家的孩子」都非常聽父母的話,相信不少朋友在小時候都想成為「別人家的孩子」,而別人家的孩子也有一個學習的目標那就是「五道槓少年」。
年少成名
說起「五道槓少年」黃藝博很多人都記憶猶新,因為他就是「別人家孩子」中的典範,他在兩歲的時候就在父母的教育下開始看新聞聯播和《資治通鑑》的白話文版,在七歲的時候就能夠獨立看《人民日報》等刊物。
從小就光環加身的他在全國重要報刊上發表過100多篇文章,很多人可能只知道「三道槓」是學校的大隊長,根本不知道「五道槓」到底是什麼,其實在學校大隊長上面還有區隊長和市總隊,而黃藝博曾經就是中國少先隊武漢市副總隊長。
獲獎無數
少年老成的他說出來的話和做出來的事情都十分像大人,在其他的小朋友還在玩畫片看動畫片的時候,他就已經像一個三十多歲的成功人士一樣待人接物了,面對媒體的採訪他也舉止得體溫文爾雅。面對電視臺的採訪也對答如流,說出來的話也完全符合家長眼中乖孩子應該說的。
作為老師得力助手的他,成為了學校重點培養的對象,甚至獲得了「全國十佳少年」提名獎,獲獎無數的他在進入中學之後就被各大名校關注,有著獨到見解的他經常在報紙和雜誌上發表自己的觀點,這都成為了他人生的加分項。
高考失利
在高考的時候,所有人都認為他能夠再次創造奇蹟,可是他卻大跌眼鏡的考了477分,平時的應酬和對學校事情的過分關注,讓黃藝博的學習成績不斷下滑,雖然他已經通過了武漢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但是卻沒能達到一本分數線,與武漢大學失之交臂,只能進入了武漢學院這樣一所民辦大學學習。
現實版「龜兔賽跑」
而黃藝博在接受採訪時表現出不屑神情的「不屑弟」孫童,卻成功地考入了哈佛大學,他的不屑表情被當成了最真實的表現,「三十年河東,莫欺少年窮」。孫童可以說是用實力詮釋了自己的表情。雖然黃藝博成名比他早,但是孫童卻用著自己的不懈努力超越了黃藝博的成就。這一場「龜兔賽跑」贏得是孫童。
《事林廣記》有言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只有經過時間的檢驗才知道一個人的成就如何,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夠進步,不要在學習知識的年紀,去做些玩弄人心的把戲。只有這樣才能夠擁有更高的成就。
小結
有網友將黃藝博的失敗歸結為網絡炒作和父母教育方式的錯誤,但其實真正的原因是迷失本心後的放縱,導致了最終的失敗,所以希望現在沒能成功的人不要垂頭喪氣,重拾信心努力奮進才能創造輝煌,人生這場「龜兔賽跑」需要蓋棺才能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