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看資治通鑑,七歲讀人民日報的「五道槓少年」,現在如何?

2021-01-18 觀史談天小阿姨

很多人小時候都有一個看不到也摸不著的對手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在父母的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不僅學習成績優秀而且還懂得幫父母分擔家務,而且在任何時候「別人家的孩子」都非常聽父母的話,相信不少朋友在小時候都想成為「別人家的孩子」,而別人家的孩子也有一個學習的目標那就是「五道槓少年」。

年少成名

說起「五道槓少年」黃藝博很多人都記憶猶新,因為他就是「別人家孩子」中的典範,他在兩歲的時候就在父母的教育下開始看新聞聯播和《資治通鑑》的白話文版,在七歲的時候就能夠獨立看《人民日報》等刊物。

從小就光環加身的他在全國重要報刊上發表過100多篇文章,很多人可能只知道「三道槓」是學校的大隊長,根本不知道「五道槓」到底是什麼,其實在學校大隊長上面還有區隊長和市總隊,而黃藝博曾經就是中國少先隊武漢市副總隊長。

獲獎無數

少年老成的他說出來的話和做出來的事情都十分像大人,在其他的小朋友還在玩畫片看動畫片的時候,他就已經像一個三十多歲的成功人士一樣待人接物了,面對媒體的採訪他也舉止得體溫文爾雅。面對電視臺的採訪也對答如流,說出來的話也完全符合家長眼中乖孩子應該說的。

作為老師得力助手的他,成為了學校重點培養的對象,甚至獲得了「全國十佳少年」提名獎,獲獎無數的他在進入中學之後就被各大名校關注,有著獨到見解的他經常在報紙和雜誌上發表自己的觀點,這都成為了他人生的加分項。

高考失利

在高考的時候,所有人都認為他能夠再次創造奇蹟,可是他卻大跌眼鏡的考了477分,平時的應酬和對學校事情的過分關注,讓黃藝博的學習成績不斷下滑,雖然他已經通過了武漢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但是卻沒能達到一本分數線,與武漢大學失之交臂,只能進入了武漢學院這樣一所民辦大學學習。

現實版「龜兔賽跑」

而黃藝博在接受採訪時表現出不屑神情的「不屑弟」孫童,卻成功地考入了哈佛大學,他的不屑表情被當成了最真實的表現,「三十年河東,莫欺少年窮」。孫童可以說是用實力詮釋了自己的表情。雖然黃藝博成名比他早,但是孫童卻用著自己的不懈努力超越了黃藝博的成就。這一場「龜兔賽跑」贏得是孫童。

《事林廣記》有言道:「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只有經過時間的檢驗才知道一個人的成就如何,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夠進步,不要在學習知識的年紀,去做些玩弄人心的把戲。只有這樣才能夠擁有更高的成就。

小結

有網友將黃藝博的失敗歸結為網絡炒作和父母教育方式的錯誤,但其實真正的原因是迷失本心後的放縱,導致了最終的失敗,所以希望現在沒能成功的人不要垂頭喪氣,重拾信心努力奮進才能創造輝煌,人生這場「龜兔賽跑」需要蓋棺才能定論。

相關焦點

  • 9年了,「五道槓少年」無緣名校,身旁的「不屑弟」現今又如何了
    現在的時代,很多小孩子都很幸運,他們也有很多機會獲取更多的資源,成功對於他們而言,只要肯努力上進,便能更進一步。我們眾所周知的童星也有很多,就比如吳磊靠著「哪吒」這一角色入行演員,如今已經是當紅的男明星了,歐陽娜娜才華橫溢,乖巧可愛,四歲時就參加節目《康熙來了》,現在就讀音樂名校,成為了多少少女心中的偶像,還有很多數不勝數的優秀青少年,他們身上都有著各自的閃光點,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到達頂峰,實在難得。
  • 還記得「五道槓少年」旁邊的「不屑弟」嗎?9年了,他的現狀如何
    一、年少成名9年前,有這樣一張照片走紅了網絡,照片中的男孩一臉官相,褲子提得很高,五道槓掛在肩膀上非常顯眼。這位少年叫黃藝博,只看照片可能想不到他還是一名小學生,據悉這位小學生從小就關注社會時事,從3歲開始就堅持每天都看新聞聯播。
  • 當初「五道槓少年」與「不屑弟」結局咋樣?一個讀民辦一個上哈佛
    ——李世民《舊唐書·魏徵傳》一直以來中國人都講究以史為鑑以人為鏡,我們善於從反思中汲取經驗教訓以使自己進步,王安石曾寫過一篇文章《傷仲永》,故事的主人公天賦異稟但因為荒廢學業重視名利逐漸淪為了普通人,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現代社會依然有著「方仲永」這樣的人,他就是當年因為一張照片走紅網絡的黃藝博,跟他一起受網友們關注的還有他的一位同學,那當初的「五道槓少年
  • 「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分別上了民辦和哈佛,誰才是贏家?
    說到「五道槓少年」黃藝博,大家應該都記得他,可以說他小時候,就是讓很多人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拋開別的不說,就是人家的一舉一動,很多成年人都是學不來的,站有站相,坐有坐姿,很有氣場的樣子。……在很多人看來,這個孩子真的好不一般呀。
  • 還記得聞名全國的五道槓大隊長嗎?3歲看新聞聯播,如今上了個三本
    在「五道槓少年」出現之前,我們大多數人印象中可能一直以為小學生最多不過三道槓。小學時期,學校總會在眾多學生中選拔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被評為一道槓--小隊長、二道槓--中隊長和三道槓--大隊長。直到「五道槓少年」出現了,我們才關注的更多,原來還有四道槓--區大隊長和五道槓--市大隊長。
  • 昔日的「五道槓少年」與「不屑弟」結局如何?一個民辦、一個哈佛
    儘管媒體原意是介紹這位「五條槓」少年成長之路,並未注意到身後男孩的表情。但是隨著網絡助推和網友的嬉戲,這張照片瞬間走紅網絡,出現了各種「神p圖」和「神配文」。這兩個小男孩也被網友戲謔的稱為「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
  • 10年過去了,名噪一時的「五道槓少年」黃藝博,現狀如何?
    導語:10年前,一張照片流傳於網絡,「不屑弟」及「五道槓少年」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照片中,被大家稱為「不屑弟」的小學生,對旁邊的同學表現出一臉的不屑。照片中的「不屑弟」原名孫童,曾與「五道槓少年」黃藝博是同班同學。這張照片的流出,同時也將黃藝博推上風口浪尖。日常生活中的黃藝博,舉手投足之間盡顯領導風範。如今10年過去了,曾經的「五道槓少年」及「不屑弟」現狀如何呢?
  • 五道槓少年與「不屑弟」現狀:一個勉強考上三本,一個考上哈佛
    如何把握孩子學習的進度,是每位家長共同的難題。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五道槓少年和他的同學「不屑弟」呢?五道槓少年與「不屑弟」現狀在一個小學裡,有記者曾想採訪品學兼優且身上還帶有五條槓徽章標準孩子。可正當記者把鏡頭對準他時, 他斜後方有個面帶不屑,滿臉寫著嫌棄鄙夷的少年。一張照片,兩個孩子神態各異,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照片中的五條槓少年叫做黃藝博,從小接受著父母提供的精英教育,2歲的時候就開始看新聞聯播,7歲就能熟讀人民日報。
  • 紅極一時的「五道槓大隊長」,高考失利後,現實與理想相差甚遠
    而「五道槓大隊長」的出現,讓他成為了大家心目中的紅人,並且紅極一時!但遭遇了高考滑鐵盧後,他的人生就變得不一樣了。 曾經驕傲的「五道槓少年」,自從高考後,人生就變得不一樣了 這個平頭劍眉,出門就要在肩上別上「五道槓」的孩子雙手插兜
  • 曾是「五道槓少年」,今淪為路人甲,「標籤式教育」正在毀掉孩子
    當年就有這樣一位"五道槓少年"廣為人知,他就是黃藝博。黃藝博年紀不大,但是有著一張老成的臉,3歲就能看懂"新聞聯播",到了7歲孩子堅持看《人民日報》,有著大人一樣的談吐。黃藝博還熱心公益,主動去做好事幫助他人,一時之間成為了新聞媒體爭相報導的人物。
  • 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現狀,一個武漢大學沒考上,一個去了哈佛
    今天我們要說的「五道槓少年」和「不屑弟」,他們兩個從小就展現出了不一樣的性格習慣,五道槓少年黃藝博一直都是眾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而不屑弟孫童則是一個不怎麼出色的孩子。按理說,從小到大成績都異常優秀,再加上得到了良好教育的五道槓少年應該能夠考到一個好大學才對,但結果他卻連武漢大學都沒考上,只不過是上了一個普通的民辦大學,完全不符合當年人們對他的定位,讓人大失所望。
  • 讀資治通鑑——豫讓
    《資治通鑑》之中卻把豫讓拿出來單獨講述了一遍,按照正常的邏輯,既然前人已經講過的史實,並且是文採斐然很難超越的,就不應該再寫出來,否則就是徒增笑柄了。但是,司馬光還是基本參照《史記》中豫讓的內容寫了一遍。他為何要把豫讓的事跡再一次寫出來呢,而且是放在周記這個並不長的時間段中?我又去細細的讀了一遍《刺客列傳》,再品了關於豫讓的記敘,才懂得司馬光寫豫讓的深意。
  • 還記得因「五道槓少年」爆火的「不屑弟」嗎,如今他的現狀如何?
    「每一個『五道槓少年』的背後,一定有一對翻著的白眼兒」,湖北武漢「五道槓少年」黃藝博事件,又出了新話題,多張黃藝博在課堂上用心學習的圖片上,他側後方一位同班同學,卻做出撅嘴不屑一顧的神情看著他。這一段截自東方衛視播出的某段相關黃藝博的新聞報導的短視頻,迅速在微博上熱傳,並被PS成各類形象進行吐槽和搞怪。「五道槓少年」事情轉為新一波網上盛宴。
  • 讀歷史,為什麼要讀《資治通鑑》?
    因此,要活得豁達通透,就一定要讀歷史。 讀歷史,身為中國人便不可不讀《資治通鑑》,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史通史,司馬光和他的助手用了19年的時間才完成。詳細講述了從戰國初期到宋朝之前中國1362年的歷史,共計十六個朝代。其中的興衰成敗,可以給人無數的啟示。
  • 名噪一時的「五道槓少年」與「不屑弟」現狀迥然,像「互換人生」
    01「五道槓少年」名噪一時,「不屑弟」同時走紅,多年後兩人卻像「互換」了人生湖北一個名叫黃藝博的男孩備受關注,出生在公務員家庭,從小乖巧伶俐,還在兩三歲時,最喜愛的電視節目不是動畫片,而是《新聞聯播》,7歲就開始每天讀《人民日報》《參考消息》等報刊。
  • 還記得「五道槓少年」跟「不屑弟」嗎?一個讀民辦一個讀哈佛!
    在網絡上,曾經流傳著一張照片,這張照片的走紅,深刻的反映了一些社會現象,原來,在這張照片上一共有兩個人物,其中一個人物胳膊別著「五道槓」,一看就是個好少年,渾身都散發著希望的光芒,而在他背後還有一個穿灰色上衣的少年,這個少年顯然跟前面的男生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渾身都顯得那麼率性不羈,他看起來就沒有什麼遠大的志向,也不願意認真聽老師講課
  • 讀《資治通鑑》的女人太可怕了
    (為方便後面的敘述,就叫她阿敏吧)後來先生告訴我,那位女士上學的時候就是他們班上的學霸,非常喜歡讀《資治通鑑》。碩士畢業後任職於國內某知名企業研發工程師。後來在孩子三歲的時候,突然辭職,考入了某211高校做教師,據說是為了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的成長。先生最後感嘆一句:讀《資治通鑑》的女人太可怕了。「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古話誠不欺我。
  • 看《資治通鑑》作者,讀完首篇就會了
    (司馬光救人)那時,司馬光七歲,剛小學一年級!大多數人都會說,這個小孩多麼聰明,可是先看看正史評價,我們在繼續。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既了其大指。說句不誇張的話,七歲識文,十歲通讀文言《三國演義》,十一歲讀世界通史,中國通史,後來更是無所不讀,順帶還玩玩圍棋,踢踢球。按照我老媽的說法是,這娃啊,除了學習的書,啥都不看。哎,不是學霸,可是依然用自己的才華,實現了知識變現,也正在經歷創業夢想。人總在想,人和人為何會有區別,這區別的原委從何而來。
  • 我們該如何閱讀《資治通鑑》
    我們該如何閱讀《資治通鑑》演講人:劉後濱 演講地點:中國人民大學教學一樓 演講時間:2019年3月  《資治通鑑》為什麼不可替代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著作當中,有兩部書是最高成就的、不可替代的,這就是史學史上兩個姓司馬的史學家的著作
  • 讀《資治通鑑》對提升一個人的修養有什麼意義?
    讀《史記》多了,人會熱血沸騰,屁股一抬,就想離開椅子,去當遊俠、辯士或刺客;而讀《資治通鑑》多了,屁股又坐回來了,會考慮做大事前,先學一點邏輯思辨。《史記》等紀傳體史書看的主要是個人傳,個人命運,個人奮鬥。當然,《史記》各國世家,天子本紀,也都有年表大事,但那個太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