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動圈的發展還真的是。。。日新月異。。。
這是我聽到禪的第一感受。
大概也就在十年前,你能想到當時討論最多實力最頂級的動圈入耳來自哪個品牌麼?魔聲的,銅渦輪。。。就是那個當年和Beats合作出了臭名昭著的麵條、solo、死丟丟後來又分開的魔聲Monster。魔聲銅渦輪倒是不一樣,熱情飽滿低頻突出,可以看做美式調音的代表,解析也代表著當時動圈的最高水平。然而這個「最高水平」實在有點矮子裡面拔將軍了,和雙單元動鐵旗艦還能鬥一鬥,到了UM3X,W4這些新一代動鐵旗艦出現之後,就不太夠看了,只能靠調音特色來爭取一點顏面
再後來就有了一代圈王EX1000,終於可以在解析力上與當時的動鐵旗艦們相提並論了,然而這一圈王,就王了好多年,幾乎成了動圈的最後信仰,當時普遍的看法是動圈素質就這樣到頂了,上不去了,先天限制,而動鐵則可以繼續六單元八單元十單元不斷地給人想像空間。。。那幾年,應該算是動圈的至暗時刻。
然而,圈黨永不為奴!厚積之後終於還是有薄發。
在幾年的技術積澱之後,終於市場上開始出現了各種新材料的高素質動圈膜片及最終的成品單元方案,從早期的DITA Truth全面壓制EX1000,到前兩年的神圈獨領風騷,再到這兩年的萬元動圈井噴。用某打死不做圈鐵的硬核老闆的話說,現在這些動圈啊,隨隨便便打打六單元八單元動鐵沒什麼問題了。
然而對我來說什麼才是動圈真正的全面復興呢?是萬元動圈秀完肌肉之後開始的高素質動圈單元普及,是頂級膜片的技術下放,是在次旗艦甚至中端對動鐵的全面對位甚至超越,是這些隨便打打六單元八單元的動圈們憑藉新技術的解析力優勢和傳統優勢的調音,真的去弄那幫動鐵!幹他們啊!
於是就有了今天要說的:禪。
鎂合金單元球頂,最新的技術,這是第一款應用;上面有一層氣象沉積納米晶體鑽石鍍層,同樣是最新的技術,剛性和聲學效果遠優於已經開始普遍應用的DLC也就是納米類金剛石塗層;高分子柔性獨立懸邊,提供高於傳統振膜的衝程,保證低頻和動態;最後,1.8T的磁通量,對於提升聲音現場感和降低功率需求都有極大的幫助,當年在頭戴上才能實現的所謂特斯拉級別的單元,現在耳塞已經輕鬆超過了這個標準。還有外殼的疏油塗層,還有八芯古河單晶銅鍍銀線,還有W形振膜設計,還有。。。
以上所有的這些單元技術加在一起,完全是一個標準的萬元旗艦新品的技術配置,然而達音科給他們這隻新品定價到了。。。
4599。。。
顫抖吧動鐵們,因為動圈來找回場子了!
為了能在預售開始後第一時間讓大家看到一個比較有參考性的測評,手頭這條禪已經超高強度煲機了四到五十個小時,不算完全煲開因為這類振膜對煲機時長有比較變態的需求,但也算開聲了,現在來具體說說這隻塞子的聲音吧。
首先說整體風格,兩個字:自然;三個字:高素質;四個字:忠實還原。
這就是我之前說的動圈的傳統調音優勢,它就是可以做到比動鐵更雲淡風輕更不爭不搶,沒有解析支撐的時候會顯得糊、淡、散,聽著著急。但是解析力跟上來之後,這個味道會讓人上癮,會讓人發現音樂正常的音色和感覺就是這樣,再聽回動鐵之後很多型號會覺得有種「你急什麼啊」的不適應。
分開三頻具體看看。首先低頻比較強調下潛深度,量感適中,質感比較偏向蓬鬆,有存在感但沒有侵略性,不會過於凝聚和生硬,和整體自然的聽感比較一致,但是如果是追求低頻猛和衝的燒友可能會覺得不太過癮。
人聲的厚度不錯,質感很好,味道非常講究中正還原,沒有明顯的偏向和染色,位置也是適中,厚重或滄桑向男聲會非常對味,女聲偏向收斂和控制,齒音消除的很好,口型和音色的還原都非常真實自然,所以流行人聲方面來說一定不是人聲毒塞,但卻會讓你覺得人聲就應該是這個味道。
高頻方面我認為是一大亮點,應該是得益於新型材料的應用,高頻的實際延伸高度是目前單動圈中最頂級的水準,動鐵高頻強動圈低頻好的刻板印象需要打破一下了,禪的高頻風格說起來其實和達音科家另一款性價比爆棚的SA6有一點接近,非常強調這種自然的向上延伸,沒有任何明顯的凸起,從中頻到中高再到高頻的銜接極其順滑,高頻的聲音細節和泛音也都極為豐富。然而這些效果的達到卻不憑藉單純的增加高頻能量,相反,禪的高頻線條感和SA6一樣是偏向纖細的,沒有太過頭的光華感,樂器結像也非常纖細,這其實是對現場效果的更忠實的還原。在很多耳塞尤其是素質幹強調的有些過頭的耳塞上面,我們能夠聽到極為硬朗粗大的樂器線條和形體,這其實在真實的樂器演奏當中是不會出現的。
聲場表現方面,禪聲音整體的寬鬆自然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整體聲場的規模,寬度和深度都是頂級的水平,另外樂器結像偏向精細,形體清晰且定位準確,層次非常明晰。
聲音介紹的最後要額外說一點耳塞套的選擇,上面測評的聽感都來自於原配的灰色套,之前展會官方用的也是這對。素質最高整體最通透也最中正自然,很有禪味,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搭配。但是如果你想在參禪之餘體驗下人間煙火,可以試試不起眼的小透明袋子裡裝的那一組白色透明套,我稱其為人聲套。禪搭配上這個套子的聲音少了些淡泊,多了些人情味,整體都要向暖向厚一些,就有些SA6的味道了,兩端的延伸自然感和聲場規模則又比SA6更好不少,對我來說是一個更日常的聽音口味,各有意境,諸君自取。
所以總體評價禪這條塞子的聲音特點,是追求寬鬆大氣和對各頻段音色的中正還原,整體溫潤自然,不硬不刺,瞬態出色背景乾淨,透明度極佳。但相對的,在密度和厚度方面只是適中,因為如果加的太多,聲音整體感覺可能會開始變得粘稠,失去了本身調音追求的「禪味」。根據這種聲音特點,我認為禪最擅長的應該是器樂尤其是對高頻回放效果要求比較高的器樂Solo,另外對於低頻氣勢要求不過於變態的古典大編制和室內樂都能夠表現得非常好。其次是聽音經驗較為豐富的燒友,尤其是對於音色「正確性」有較高要求的玩家,會對禪這種從容不迫的高解析準確還原如獲至寶。
那麼禪不適合什麼呢?我認為它不適合聽音口味比較偏向暖厚濃鬱的燒友,另外,追求低頻衝擊力的,喜歡高頻線條硬朗光華感強的,愛好調音比較激進的,這些聽音取向在禪身上可能都不太好得到滿足。所以即使禪本身聲音明顯超出其價格檔次,且我對於禪的調音也極為讚賞,但還是要把它推薦給更加興味相投的用戶
所以其實又回這個名字了:禪。極其詩意的一個名字,一隻聲音自然清澈的動圈配得上這個名字,但終究是要有心性和修行的人,才能參到那禪中之味。這樣一隻被旗艦級新技術武裝到牙齒,在中端價位上與動鐵短兵相接的耳塞,出場之後的打法卻有些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意味,何也?所謂:「智者不銳,慧者不傲,謀者不漏,強者不暴」也。
以上,
By:羊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