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國考申論熱點:家長群真的有必要嗎?由北京人事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2021國考,申論熱點,家長群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國家公務員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2021國考5G資料包領取★
為了方便大家準備2021國考,北京華圖特整理有關國考申論熱點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熱點概況】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你們上課不用心教,下課叫我幫忙批改作業,那我要你們幹什麼?我那麼有時間收群消息,我不會自己教嗎?整天不是讓我去報補習班,就是讓我幫忙改作業,改完作業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你辛苦了。說實在的,辛苦什麼?教我教,改我改,是誰辛苦啊?」近日,江蘇一家長稱,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使得自己承擔了老師應負的責任和工作,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此番言論迅速引爆網絡,引發很多家長共鳴,不少人表示,「說出了自己想說卻又一直不敢說的話」。
早在去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就印發意見,明文規定「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或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強調「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強化面批講解」。教育部對此也有相關規定。就在前不久,太原教育局出臺《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小學生減負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打掃教室衛生、點讚轉發各類信息等。
【各方觀點】
人民日報:孩子健康成長,離不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雙重努力,老師固然應當盡職盡責,但家長也不應忘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北京日報:學校教書育人,家長陪伴成長,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多些理解支持、多尊重孩子成長規律,才能讓彼此都鬆口氣。
【深度分析】
(一)此次事件反映出的問題:
1.家長群裡權力關係變味。老師自我賦權、為家長安排錯位責任。
2.家長群裡權責關係理不清。
3.家長群裡不斷傳導焦慮和壓力。
(二)原因:
1.班額越來越大、學生越來越多,成績與升學壓力不斷增大,再加上素質教育中的教育理念調整與教育方式創新,每個老師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2.科技通訊發達了,打段文字發個通知,就可以安排家長。
3.現在的一些家長比之以往有了更高的學歷和能力。
4.社會教育焦慮、社會競爭壓力代際傳導。家長們要打起精神,追求成功;前人頂住壓力的同時,自然也不希望後人掉鏈子,而學校和老師因為壟斷知識傳授渠道變得越來越強勢,家長則處於心理弱勢,碰上不合理的要求,家長為了盡最大可能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範圍和條件,寧願委曲求全、壓抑自身真實想法,甚至在互相攀比中層層加碼。
(三)對策:
1.釐清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權責邊界。
2.「發文」之後把監督落在實處,進而理順教育責任。
3.家長群內部健康管理,探索創新服務老師與家長溝通的方式。
4.家長和學校,不能忽略作為核心要素的學生,適當「放權」,引導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為自己負責任,培養擔當意識。
5.摒棄唯成績是舉的教育觀念,深入改革以升學率為核心的教育評價體系。
【參考文章】
不堪「群」負,背後是家校邊界亟待釐清
「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近日,江蘇一位家長因不滿老師要求批改作業憤而退出家長群,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這位家長在視頻中說,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使得自己承擔了老師應負的責任和工作,之後還要昧著良心說老師辛苦了,到底誰辛苦?
本應是家校溝通橋梁的家長群,卻成了家長和老師的「壓力群」「負擔群」。隨著微信、QQ等社交工具被廣泛應用,「家長群」這種社交平臺上的群組成為許多學校與家長聯繫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家長群成立的初衷,本是為方便家長與學校、老師之間的交流互動,促進家校共育。但在現實中,不少家長群卻逐漸「變味」:有的老師在群裡布置作業、要求家長「秒回復」,有的家長在群裡炫富、曬娃、打廣告,使得家長群逐漸演變為「攀比群」「馬屁群」「廣告群」。於是乎,一些家長既要忙工作,又要忙「群事」,以至於不堪「群」負,甚至憤而退群;另一方面,也有老師抱怨「自從進了家長群,每天都是家長會」,群裡家長們隨時隨地的提問讓老師得不到休息。
這些現象反映出一些學校現存教學管理模式不盡合理,學校、老師和家長之間存在交流障礙,有必要對家長群「約法三章」,通過制定相應的規則來保障良性互動。2018年,大連一幼兒園為家長群設立9條規定,其中明確了老師和家庭溝通時間、個別問題私下交流、切忌在群中「奉承拍馬」等,受到家長理解和歡迎,這樣的做法就值得借鑑。 (編輯: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