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個謝霆鋒。
如果非要用一句話去概括他,大概以下這句最為準確:
一個和王菲、張栢芝兩大女神在一起過的帥哥,一個曾經演過戲、唱過歌的廚子。
說到「廚子」,很多看他電影、聽他歌長大的粉絲,看到曾經的男神成天圍著廚房打轉,難免意難平。
時不時就靈魂拷問一下的結果是:謝霆鋒回應了。
這段回應有理有據,一頂「中華飲食文化」的帽子扣下來,讓人不得不瞬間靜音。
可問題是:沒人不讓你做飯,大家關心的是為什麼不演戲、不唱歌了[捂臉]
避重就輕,淘氣。
其實從很早開始,謝霆鋒就已經「三句不離做菜」。
他甚至還給粉絲們布置家庭作業,第一道作業居然是「切洋蔥絲」......
別的愛豆發自拍養眼,這位愛豆發食譜暖胃。
也是,畢竟謝霆鋒早就過了「養眼」的時代。
年輕那會兒謝霆鋒的帥氣程度,就已經「養眼」到吳彥祖和馮德倫都望塵莫及。
不然在拍《特警新人類》時,他倆也不會說「聯合起來都鬥不過他」這樣的話。
可隨著謝霆鋒這邊美食節目越來越多,粉絲們一度以為他要放棄歌壇,著急了。
然而千呼萬喚的結果卻是,在一場拼盤演唱會上終於看見了謝霆鋒的身影,結果人家上臺表演了20分鐘的煮麵條......
當初那個桀驁不馴、囂張灑脫的少年,如今收起鋒芒洗手作羹湯,反差不可謂不大。
然而這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
嚴格說來,謝霆鋒最開始做菜的目的很簡單——餵飽自己。
那會兒他剛經歷離婚,同時也失去了妻子的照顧。
於是謝霆鋒只能放下遊戲機,拿起各種廚具。
就像他在《鋒味》裡說的那樣,做菜是他離婚後才開始研究的,已經成為他治療性的一個伴侶。
慢慢地,做菜也就成了謝霆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除了自我內向療傷,謝霆鋒沉迷做菜還有一個很明顯的好處:與家人和解。
謝賢真的很帥,但作為一個父親來講,謝賢也是真的奇葩。
他年少成名,生下兒女後卻敗光了所有家產,同時又欠了一屁股債。
謝賢當年把小小年紀的謝霆鋒送去英皇,怎麼看都像是在「賣兒子」。
而謝霆鋒為父還債跟了楊受成後,謝賢不僅沒傳授他什麼,還說自己跟兒子不熟。
而那會兒剛出道的謝霆鋒,整天面對的不是媒體的喧囂,就是父母的對罵。
說到媽媽,狄波拉也挺狠。
在謝霆鋒很小的時候,有一次給雜誌拍賀年照,攝影棚人太多所以謝霆鋒不肯笑。
狄波拉「啪」一巴掌就呼謝霆鋒身上:「你笑不笑?!」
從這個細節延伸開來,成年後的謝霆鋒很長時間不接狄波拉電話,也是情有可原。
說回開始做菜的謝霆鋒,他把廚房這種略顯私密的地方開放成節目,本身就是為了放下戒備。
有一期他請老爸謝賢和乾媽汪明荃到場,汪明荃就回憶起謝霆鋒出生那天的事。
當時正值《千王之王》拍攝期間,戲拍到一半謝賢接到醫院電話:你兒子出生了。
樂得謝賢一把推開汪明荃,穿上私服就直奔醫院。
謝賢說他當年看著剛出生的謝霆鋒,忍不住哭了出來。
多年後聽到這段話的謝霆鋒,看樣子也差點哭了出來。
一來二去,曾經那個全身散發著「生人勿進,熟人看心情」氣息的謝霆鋒,和這個世界達成了和解。
如果對謝霆鋒足夠了解,或者說從很早就開始關注他,那麼做菜這件事讓他發生的變化,就會很明顯。
按照查小欣的說法,謝霆鋒從還在狄波拉肚子裡時,就備受媒體關注:「還未出生,已成明星。」
早在13歲的時候,小小年紀的謝霆鋒就開始接受深度採訪。
年輕時的他,話裡話外充滿了對這個世界的牴觸:
有時候同學打電話來我家,說自己是影迷,覺得我好帥,想要我的籤名,語氣殷切,真好笑。
所謂「叛逆期」,其實是孩子用激烈的方式去試探這個世界的能量,但謝霆鋒所感受到的世界不足以保護他,所以「叛逆期」比一般人都要長很多。
除了萬人追,謝霆鋒也經歷過萬人捶。
有這樣一件事,霍汶希和他都曾提到過。
有一次在紅館演出,主持人上臺報幕:今天要出場的有陳慧琳、蘇永康、謝霆鋒......
一說到謝霆鋒,臺下幾萬人都在「切~」喝倒彩,等到謝霆鋒真的上了臺,臺下的噓聲也變得更大。
陳珊妮曾用謝霆鋒的英文名寫過一首歌《尼克拉斯》,裡面的歌詞也頗為玩味:
你豈止偶像歌手,你豈止惡劣傳說,青春要替你毀滅,嫉妒要隨你不朽,愛恨都任你顛倒,全世界陪你墮落。
如果用一部電影去形容謝霆鋒的人生,大概《楚門的世界》最合適不過。
從他過往的經歷來看,「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和弄清「我到底是誰」,是謝霆鋒除了和整個世界較勁之外,做得最多的事。
2011年金像獎,謝霆鋒獲得最佳男主,還不忘提當年獲得最佳新人時跟謝賢耀武揚威
所以對於謝霆鋒來說,做菜更像是修行,廚房更像是修行地。
所以謝霆鋒可以不唱歌不演戲一直做菜嗎?對於這種「偶像力量」如此正向的人來說,做什麼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