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醞釀了很久很久,寫寫停停,一直都沒把它寫完,今天終於得空,也有點心思,就接著寫。
最壞即最好,
這句話我一直把它當成我的座右銘。
很多人可能並沒有什麼感覺,最壞和最好能扯上什麼關係?又閒著沒事來扯淡了,是吧?
莫急。這裡我先說一個模型。
你可以回想一下曾經你認為很有希望的事,或者是你很在乎的事,在每個人的潛意識裡,它一定是趨利性的;
說的通俗點,就是往好的方向去想。
如果你很想考上心儀的大學,如果你想去渴望的大公司,如果你即將面對一個特別好的機會…
如果你又剛好具備這樣的能力,那我相信你會和我一樣,潛意識裡就已經把自己擺上了那個位置。
稍微不誇張地說,可能還會在那個基礎上添加一些臆想,比如錄取以後…入職以後…如果我抓住那個機會…
這些不知你是否有同感,如果沒有,那可以從這裡直接跳到最後看今天推薦的電影;
如果有,我們繼續。
人之所以會有遺憾,大部分都是因期望過高而導致,那為什麼大家都很明白這一點,卻每次都幻想著另一種美好的可能?
因為,人性的弱點是不願面對不好的事,這是人性。
所以,凡事不要想的太好。
如果你即將要被一所你心儀的大學錄取,那麼等拿到了錄取通知書再公布,在那之前,做好沒被錄取的準備,把期望值降低到最低;
如果你終面已經通過,自我感覺良好,你即將拿到offer,那在這之前,請繼續投遞簡歷,繼續面試;
如果你已經抓到了一個賺大錢的機會,在錢還沒到你的帳戶,請做好最壞的思想準備,世界瞬息萬變,上一秒興奮,下一秒流淚的例子不勝枚舉。
以上舉的例子,都是我曾經發生過的,至今記憶猶新,印象無比深刻。
所以我總結了一下,想把這種能力稱作逆向心理能力(我不知這個詞有沒被用過,就當拋磚引玉了)。
所謂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並不是每個人的人生都能圓滿和完美,大部分人都會平平淡淡地過完此生,在每個人的經歷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遺憾;
當然,以前會以遺憾也是一種美來安慰自己,在人生途中誰沒有個不如意呢。
而如今,我不再會這麼思考了。
凡事都有兩面性,我需要去想的,是那個不被看好的一面,或者是有一定概率會發生的不好的那一面。
你想想,好的事情發生需要準備嗎?
肯定不需要對不對,發生了就開心的大笑,與親友一同分享;
可是,不好的事情呢?
如果恰好,你又沒有做任何準備,那會不會很狼狽?
我通篇想表達的就是後者。
走上社會以後,幸福感直線下降,已經很久沒有收到大大的驚喜了,已經很久沒有放肆地大笑了,生活硬生生地把每個平凡的人炸成了鹹魚。
當然,我也是一隻鹹魚,在翻身的路途上掙扎…
我相信最壞即最好,我不再有高期望,我一直平常心,我喜歡把最不堪的一面當成是我最有可能的結果,我調低我的期望值,我凡事都往最壞的結果去想,雖然過程很自虐,但心裡變強大。
畢竟,我很普通,並沒有什麼超能力。
但是,我會永遠記得我的另外一條座右銘:
我的信念未曾失去絲毫,在我的胸膛裡一顆熾熱的心依然搏動不息!
老鐵們,與你共勉!
p.s.
把影評當愛好寫作不知不覺已經堅持了1年,感慨時間過得真快啊,最想感謝你們,感謝你們的不離不棄,僅此以這篇文章送給一直陪伴的你們,未來希望你們一直都在,一起等到我開留言的那一天!來自公號「行過行過」首發。
p.s.
今天要推薦的電影叫做《暗數殺人》,在定罪之前,罪犯和警察的心理博弈我認為就是再打逆向心理戰,總有一邊會勝出,但我們的電視劇告訴我們,都是正義戰勝了邪惡,但,事實果真如此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