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藝圈內,總有一些直言不諱,清高涼薄的演員,陳道明便是其中之一。
陳道明如今已年過六甲,但卻仍能吸引大批女人的愛慕,她們愛他身上的清爽,愛他的深沉,最關鍵的還是那股勁兒。
陳道明的身份已不能簡單地用演員來概括了,他已然成為了一名藝術家。
陳道明出生於1955年4月26日,來自天津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陳磊光畢業於燕京大學,是一個文人。
陳道明從小在寬裕的環境下長大,只是無奈少年時期碰上了中國最為陰暗的十年。
為了被「上山下鄉」,陳道明希望找到另一條出路。
碰巧的是,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在天津十二中招收演員,在陳道明的成長環境之中,演員是一個幾乎從未被提起的職業,他最終成為演員,是命運的安排。
陳道明被幾個朋友拉著一起去面試,最後的結果與很多演員的經歷一樣,陰差陽錯地便被選中了,而自己的朋友卻落榜了。
陳道明就是這樣進入了演員這個行當,但說到底這碗飯也並不是那麼容易吃到的,陳道明被選上很大程度上靠的是那張清朗端正的面龐,儘管長得再出色,到了劇院還是要安安分分地從跑龍套做起。
在天津人藝整整七年,陳道明一直演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可貴的是,陳道明從不輕視自己的每一個角色,每次演出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演到極致。
在做好演員之餘,陳道明亦能沉下心來學習藝術表演的各種理論與技巧,為自己充電。
1978年,陳道明進入中央戲劇學院進修班,在那裡他得到了系統化的表演訓練,濃鬱的表演氛圍讓陳道明真正地愛上了這一行。
只可惜,在從中央戲劇學院畢業之後,陳道明依舊是演藝圈的無名小卒,通常只能接到一些小角色,有時甚至連臺詞都沒有。
但陳道明沒有放棄,面對看似黯淡的演藝生涯,陳道明也想過要放棄,因為自己做得實在太一般了,但路走了這麼久,陳道明最後還是選擇咬緊牙關堅持下來。
老天不負有心人,1984年,《末代皇帝》中的溥儀一角的表演機會給到了陳道明。陳道明非常珍惜,據說他曾花費四年之久研讀劇本,琢磨角色。
這樣的恆心與專注豈是如今很多流量小生身上具備的?
出色的劇本配以精緻的表演註定能攬獲人心,《末代皇帝》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出演重要角色的陳道明自然也成為了萬眾矚目的焦點,他為此獲得了第七屆《大眾電視》「金鷹獎」的最佳男演員獎及第九屆「飛天獎」優秀男主角獎。
在最年輕氣盛的年紀,陳道明卻並無輕狂無知,面對忽視與辛苦,他選擇好好沉澱修煉自己,最終得到了上天的眷顧,拿到了《末代皇帝》但男主角出演機會。
一個青年演員,受到如此多人的認可,難免有些飄飄然,但陳道明沒有,他安然如往。
陳道明接到最多表演機會時已是中年,現代人總把中年男子與油膩相聯繫,但油膩這一詞與陳道明是格格不入的。
拍完《末代皇帝》後的幾年,錢鍾書的代表作《圍城》要開拍,但一直找不到演方鴻漸的人選,直到導演看到陳道明,一切才都定下來。
陳道明面對表演,依舊是一絲不苟,除了研磨角色。他為了讓自己更逼近角色,硬是在短時間內練出了一口老上海話,還迅速減重二十五斤。
最後,陳道明為觀眾呈現了一個真真正正的方鴻漸,錢鍾書看過他的表演後,稱讚道:「陳道明讓我看到了一個活的方鴻漸。」《圍城》導演黃蜀芹認為,陳道明本身就有著方鴻漸的氣質,一種知識分子的傲氣與玩世不恭。
我們再去看《圍城》中陳道明的表演,會發現其一舉一動,甚至一個眼神都讓方鴻漸從書上「活」了過來。
這部戲再次帶給了陳道明數不盡的鮮花與掌聲,在嘈雜聲中陳道明也曾迷亂過,沉迷於虛榮之中難以接受,一如當今某些明星,落俗、浮躁又不可一世。
那時,陳道明已到中年,若就此沉墮,最終難免沾染了油膩氣,但好在一次拜訪敲醒了他。
陳道明與錢鍾書有過來往,陳道明也曾到過錢鍾書的住所,他親眼看到了錢鍾書的生活,不緊不慢,樸實卻優雅。
當他想到自己的狀態,才知道自己的名氣與錢鍾書的學問涵養比起來是那樣的蒼白。
之後,陳道明再次恢復到原來的清高之中,面對接連不斷的角色邀約,他始終保持清醒,認真挑選好劇本。
在他聽說馮小剛導演要拍《一地雞毛》時,他馬上找到馮小剛爭取「小林」的表演機會,但馮小剛卻猶豫了,因為陳道明素來清高,讓人難以接近,但小林這個角色卻是個市井之人,圓滑世俗。
但陳道明卻放下了往常的驕傲,告訴馮小剛自己能「低」下來。最後,陳道明塑造了一個與自己完全不同的角色,讓馮小剛都嘆奇。
四十六歲那年,陳道明帶著《康熙王朝》捲土重來,再次塑造了一個經典角色。
為了演好康熙皇帝,陳道明硬是把整部《清史》都翻透了,在演戲過程中,陳道明有時甚至戲我不分。
四十六歲的年紀,陳道明依舊體型端正,談吐得體,表演也愈發自然成熟,一直對表演心存敬畏,堅持自我原則的他到了中年也絲毫不油膩。
時間一點點過去,隨著演藝圈中新人不斷的湧入,陳道明也成為了圈中的前輩,如今他已六十五歲,算得上是進入了老年。
但在他身上,那些被我們排斥的歲月痕跡,在他身上卻催發了他的另一番魅力,無不映射著他個人的智慧與文化涵養。
陳道明像知識分子,也算是公認的。他私底下愛看書,季羨林曾說,其看過的書籍之多甚至可以與北京大學教授媲美。
在年紀大了之後,陳道明便很少接戲,他享受著在家伴著妻女的生活,每日練字讀書,彈鋼琴或者為妻子做手提包。
有導演找他,如果不是他非常欣賞的劇本,他便會禮貌婉拒,說自己想再歇歇。
但陳道明雖是圈中前輩,但並不倚老賣老,身為一位演員,該幹什麼還得幹什麼。
陳道明曾嚴厲批評圈中無正確職業觀的小鮮肉,把拍戲中所受的一絲辛苦無限放大,換取敬業稱號。
陳道明卻認為,演員就該吃得了苦,既然拿著這份錢就不要矯情,好好演戲。
陳道明這麼說也這麼做,在已有了演藝地位後,陳道明也不擺架子。
張藝謀找他拍《歸來》,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不計較片酬。在幾年前,他甚至主動跟馮小剛說,拍《唐山大地震》他不要錢也拍。
陳道明從不允許自己的表演蹂躪角色,只要能演好角色,他願意花費時間精力。
表演無關年齡,藝德亦無關年齡,再多人捧著陳道明,陳道明也堅持踏踏實實地演角色。
現在,陳道明已很少活躍於演藝圈,他拋卻掉所有光環,回歸家庭生活,為自己的妻子女兒下廚縫衣,過著瑣碎樸實的生活。也不會像某些賣老的演員,憑著經驗與年紀,博取眼球,賺取收益。
年輕時,陳道明甘於辛勞,踏實努力;中年時,陳道明抵抗住了誘惑,依舊清爽;進入老年後,陳道明堅守本分,回歸平實。
這樣的藝術家,無論何時都讓人感覺清風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