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讓我感到這麼無力的新聞了。
據媒體報導,12月15日,四川瀘州某小區,一名小學生墜樓身亡。
不是謀殺,也不是意外,是自殺。
在現場的視頻中,他的父母抱著地上冰冷的屍體,失聲痛哭。
更令人難受的,是他留下的遺書。
遺書裡寫到:
「我不得不說,我活得太累了。」
「你們從小便希望我如同成人一般。現在,又想讓我早已遺失的『東西』找回來。」
「老師對我的失望,同學『開玩笑』般的話語,為你們我早已絕望。」
「現在,我只希望,能多『睡『一會兒。」
由於警方仍在調查這起事件,因此這名小學生墜樓的真正原因,我們不得而知。
但小學生的自殺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了。
現在的小學生,都怎麼了?
我去網上搜索了近幾年的社會新聞,結果觸目驚心。
小學生因學業自殺、崩潰,已經不僅僅是個例,而是一種現象了。
今年六月,江蘇的五年級小學生繆可馨,因被老師批評作文不夠正能量,她在上完作文課後,翻越四層欄杆,墜樓身亡。
五月,西安一名九歲女孩因為無法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從十五樓跳下身亡。
三月,石家莊一名小學生被家長訓斥上網課不積極,與家長爭執後跳樓身亡。
一月,一名十三歲的衡陽小學生,因為期末壓力大,在一晚連刷八套試卷後,突然精神失常。
2018年,21世紀教育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教育發展報告》顯示,中小學生自殺的原因排名前三位為:家庭矛盾(33%)、學業壓力(26%)、師生矛盾(16%)。
而大部分家庭矛盾和師生矛盾引起的自殺案件,背後往往指向學業壓力。
江蘇衛視曾經報導過這麼一起「自殺未遂」的事件。
某天,六名同班的小學生集體離家出走,並給家長留下遺書。
幸好,心急如焚的家長和警察當晚就在網吧找到了這群孩子。
當被問到留下遺書的原因時,孩子們說:是家長的期望過高,要求上重點中學,如果考不上的話,就會被轉送回老家。
而師生矛盾,往往表現為老師向學生過度施壓,甚至進行體罰、辱罵、差別對待等。
施壓的原因,跟學生的成績甚至是自身的利益有關。
2011年,安徽發生了一起小學生服毒自殺,遺言要警察抓走數學老師的案件。
10月24日,安徽阜南兩名六年級的學生放學後,相約在教室見面,並一同喝下了數百毫升的敵敵畏,在黑板留下遺言:
「如果我死了,就怪數學老師,請警察叔叔將她抓走。」
「我好累,她們都不理解我,不想活了。」
幸好,有旁人發現得早,最終兩人都在醫院搶救過來。
在記者的詢問下,她們列舉了數學老師種種打壓行為:
不參加其私人開設的補習班,不讓上學。
不待見差生,不僅將她們調到最後一排,還常常當場譏笑。
碰到全班考試,差生需要迴避。
而這位數學老師在接受採訪時稱:自己壓力也大,每年的優秀評定都跟教學成績掛鈎。
「我很努力了,但這個班成績還是差,我這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看到這裡,不難得出一個結論:
如果打工人的壓力,是來自於工作、生活,
那學生、家長、老師的壓力則來自於成績、升學。
三方為這兩個目標角力,對抗,而其中最弱勢,也最容易受到傷害的人群,毫無疑問是學生。
終於,小學也開始內卷了
在四川瀘州小學生墜樓事件發生後,網友們對這起案件各自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有人認為,現在的孩子太脆弱,應該提升自己的「逆商」。
有人認為,是家長自己不行,所以凡事都逼著孩子。
有人認為,是教育方法出了問題,應該提倡素質教育。
也有人認為,內卷現象已經蔓延到了小學。
今年,內卷一詞幾乎席捲整個網際網路,被冠以「萬物皆可卷」的特性。
一開始,內卷被用來形容印尼瓜哇島的小農經濟。
由於瓜哇島上的人口越來越多,而土地有限,意味著越是努力種地,每個人分到的糧食越少,最終,陷入越努力越不幸的怪圈。
後來,這個詞慢慢延伸到職場、大學、高中、初中、小學、甚至幼兒園。
這背後,是一套自下而上的邏輯:只有在後一環先發制人,才能提高前一環成功的概率。
體現在職場上的內卷,是996,到517,乃至007。
體現在大學的內卷,是邊騎單車,邊吃泡麵的清華時間管理大師。
體現在高中的內卷,是只要學不死,就往死了學的衡水模式。
體現在初中的內卷,是就算每科考到90分,也上不了普通高中的深圳中考。
而體現在小學的內卷,是「雞娃」群體的誕生。
雞娃,指的是像打了雞血一樣的孩子。
他們不停地被父母安排去讀書、學習、奮鬥,為的是成為考學競爭中的佼佼者。
一個典型的雞娃,家長會為其專門制定成長計劃,每一階段的努力,都是為了狠狠甩開和同齡人之間的差距。
一個海澱雞娃的成長計劃
小學考試裡的一般考題,也早已不適用於這些雞娃,因為他們已經提前學習了高年級的知識。
曾經有一個教育博主,在家長群調研了180組一年級學生的家長,調查學奧數和提前學數學的情況,調查顯示,其中既學奧數又提前學數學的有32組。
而這32組裡,有60%學習了二年級數學,還有1個人學到初一,5個人學到了初二。照這樣的進度,六年級提前準備中考也不是夢。
我相信,就是再佛系的家長,也很難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掉隊。
於是,就像其他所有的內卷行為一樣,平時並不「雞娃」的孩子也只能獻祭自己的休息時間,前往一個又一個補習班,為自己進入重點中學的簡歷鍍金。
至今,某些重點的民辦中學仍然通過面試、競賽的形式篩選學生,堪比大企業
據艾媒諮詢《2019年中國中小學校外輔導市場與課業負擔狀況專題調查報告》顯示:
假期期間,有近7成的中小學生參加了校外培訓課程,其中,約5成的中小學生周末輔導佔據2-4小時。
而家長在挑選培訓課程時,通常不會考慮孩子的喜好,更多是為了升學、評優的需要。哪個能加分就培訓哪個,這樣的功利教育肯定不會有快樂可言。
2019年,跳繩一納入小學階段的必測項目,市面上就出現了費用不菲的跳繩培訓班,報名情況甚至比傳統的奧數、英語火爆。
等孩子終於上完補習班,回到家中,等著他的不是電視、也不是遊戲,而是堆起來如小山一般的作業。
小學生的學業壓力,到底有多重?
我們經常在微博上看到,某些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時崩潰的場面。
2011年,我國六所教育部所屬的師範大學曾經發起一項理科教材難度的國際比較研究。
研究發現,我國中小學的實際教學難度比教材難度平均高出50%到100%,也就是說,作業的難度也因此大大增加。
再加上布置的作業量大,學生花費在作業上的時間就更長了。
擔心交不了作業的恐懼,相信每個人小時候都有過,而現在的孩子可能每天都要承受。
據阿凡題發布的《全國中小學生壓力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中小學生普遍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熬夜寫作業的中小學生超過了五成。
長期熬夜寫作業,對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傷害都是不可估量的。
首先是對健康的影響,長期熬夜會引起近視和肥胖,極端情況下甚至會導致失明。
其次,負面情緒會持續累積。
據調查,有85%的學生熬夜寫作業有負面情緒,其中,有接近半數的學生認為自己「笨死了,自尊都被作業吃掉了。"
不難想像,如果心智尚未健全的小學生心裡長期累積著這樣的負面情緒,家長、老師的一句斥責,都可能會是壓垮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儘管國家一再強調作業減負,但老師給學生布置大量作業的現象仍然只多不少。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教育系統用成績來評價學校,而學校又拿成績評價老師。
對大部分老師而言,布置大量作業的方法或許粗暴,可提高成績確實有效。
而家長對於過量的家庭作業,也只能是痛並接受著。
一方面,家長普遍認為繁重的學業壓力,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父母心疼孩子,是人之常情。
另一方面,一旦減負真的落實下來,家長又會擔心孩子的學習時間不充分而成績下降,因此產生焦慮感,又給孩子報更多的培訓班,結果是同樣的惡性循環。
不得不說,現在的中小學生,真的太難了。
在本該無憂無慮的年紀,卻要被逼迫著長大,提前為未來的人生作準備,這真的合理嗎?
有的家長會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但是,生命是一場長跑,身心健康才是最靠譜的體力,也是最保值的資本。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閃光點,而這需要每一個老師、家長去發現、保護:
正如紀伯倫的詩裡所說: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
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
保護孩子。
內容來源:超級數學建模
最強家庭主婦:只有高中學歷,卻做出了4項重要數學發現
清朝女天文學家王貞儀,在國際上赫赫有名,國內卻鮮有人知
華為、騰訊、阿里、百度2019年在各大高校的錄取人數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