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是警犬界的「福爾摩斯」,有著靈敏的鼻子;它們天生興奮,有著強烈獵取欲望;它們沒有「兒女私情」,一生沒有伴侶和後代……
早在1997年,溫州市公安部門就開始引入緝毒犬參與緝毒工作。18年來,共有15條緝毒犬先後為溫州禁毒行動作出貢獻。「6·26國際禁毒日」來臨之際,記者走進溫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警犬管理大隊(簡稱溫州警犬基地),揭開緝毒犬鮮為人知的故事。
訓導員正在訓練主力緝毒犬「威廉」
人破案時需要靈感 緝毒犬破案則要興奮
位於溫州龍灣的溫州警犬基地,有32名警犬訓導員、50多條不同品種的工作犬,其中有兩條是緝毒犬。
昨天上午,在警犬基地的訓練草坪內,警犬訓導員翁慶璜正在對他的戰友「威廉」進行日常訓練。雖然是大熱天,做完訓練的「威廉」仍是興奮,翁慶璜時不時拋出一個球讓它去搶,這種遊戲算是對它訓練的獎勵。
「威廉」是一條金毛獵犬,品種來源於英國,今年4歲,正處於服役的黃金時期,參與緝毒工作有兩年了。翁慶璜說,「威廉」目前是溫州警犬中的緝毒主力,曾獲第四屆全省警犬技術比賽第三名,參加多次本地緝毒現場搜查,能力突出。
那麼一條合格的緝毒犬是怎樣挑選出來的呢?「就像人破案時需要靈感,而緝毒犬破案則要興奮。」警犬訓導員付廣鴿說,我國有4個警犬訓練基地,可謂是緝毒犬的「黃埔軍校」,那裡每年都會培育多個品種的幼犬,由各地公安部門警犬訓導員親自挑選。上百條長相相似的犬擺在眼前,被他們一眼「相」中的理由只有一個,它們必須興奮,越興奮越能勝任緝毒工作。
它們要經過「吸毒」訓練 記住氣味尋找「靈感」
緝毒犬被挑中後,還要經過三個月的「吸毒」訓練才能真正上崗。這裡的「吸毒」不是真的吸食毒品,而是用鼻子嗅毒品的氣味。
剛開始要讓它們與訓導員培養感情,慢慢開始「認識」毒品,去聞被毒品「感染」過的紗布,記住這個氣味。後面兩個星期就要訓練搜毒,每天要進行6次演習,反覆持續兩周。讓緝毒犬學會緝毒,是個熟能生巧的過程,它們會在未來工作中積累經驗,找到「靈感」。
聞氣味會不會上癮?萬一吸入了毒品粉末怎麼辦?有著18年訓犬經驗的警犬管理大隊副大隊長章華健告訴記者,警犬每天都要聞毒品,對識別這些氣味加以鞏固和訓練,甚至不斷認識新型的毒品,因為只是識彆氣味,與真正的吸食毒品有所區別,所以不會成癮。然而,緝毒犬如果吸食毒品是件很危險的事,即便是幾克微量的毒品也能導致緝毒犬中毒,嚴重的會導致死亡。因為經常與毒品打交道,加上工作勞累辛苦,一些緝毒犬難免有所損害,它們的壽命與其他警犬相比可能要短一些,即便是壽終正寢的緝毒犬,一般也只活到十四五歲。
所幸,目前溫州還未發生過緝毒犬吸入毒品中毒的事例。
「迪哩」在她附近有了反應 成功破獲一起人體藏毒案
章華健訓過的一條昆明犬「迪哩」,曾為溫州公安緝毒工作立下汗馬功勞,是首屆警犬技術比賽搜毒科目第一名,協助破獲涉毒案件100餘起,被評為國家一級功勳犬。
2010年1月,「迪哩」去世,被葬在警犬基地的後山。昨天中午,章華健拿到了此前在網上為「迪哩」定做的照片,準備翻新它的墓碑。說起和「迪哩」並肩作戰的日子,章華健十分懷念,他向記者講述了「迪哩」破獲的一起人體藏毒案。
2003年,一輛開往貴州的長途客車途經溫州境內,車內可能藏有毒品。溫州警方接到線報,反覆搜查卻未能搜出。時間緊迫,章華健帶著「迪哩」出動,沒過多久,「迪哩」在一名婦女的座位附近有了反應。正當大家都以為「迪哩」失誤之際,章華健推斷可能是這名婦女將毒品藏於體內。
最終,這名婦女被帶到醫院檢查,並查獲200多克毒品。
它們是名副其實的「單身狗」 堅持緝毒事業,不談「兒女私情」
「單身狗」是近年來走紅的網絡詞語,用在緝毒犬身上再恰當不過。
章華健說,一旦被選中當緝毒犬,就意味著它將終生不能交配。因為警犬一旦交配,嗅覺和服從性就會大打折扣,最重要的是影響注意力,出警能力就會下降。一般的說法是,警犬交配一次,嗅覺就下降一半,交配三次以上,基本上離退役也不遠了。沒有交配的警犬一般在12歲以後退役,這相當於人類的古稀之年,此時早已錯過了犬類交配的時期。
在章華健的眼中,緝毒犬是並肩作戰的「戰友」,它不談「兒女私情」堅持一生緝毒事業,是值得尊重的。
返回騰訊·大浙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