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新腕兒(微信ID:bosandao)
這是新腕兒對目前主流短視頻直播平臺的一篇超級深度觀察,絕對顛覆和重構你的認知。
時代正在巨變。
此時此刻,短視頻與直播則是這個巨變時代的最大變量。
淘寶、拼多多、京東、B站、愛優騰等一切有流量的平臺紛紛入局,展開荒野亂鬥。
隨著微信視頻號的推出,Allen Zhang和Pony Ma在朋友圈變向秀肌肉,微信誓死要拿下短視頻這場戰爭的決心,已經非常明顯了。
視頻號是與個人微信號完全一一對應的,但又不是直接用微信號作為視頻號的帳戶信息,允許用戶在視頻號裡用視頻號的帳戶信息進行評論則更進一步表明了視頻號在微信裡獨特的地位。
這意味著,微信認為一個人應該或可以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微信號,一個視頻號,這是底層UGC級的構建。
這是截至目前為止,微信在用戶ID架構上的最大調整。
朋友圈、微信支付是微信ID需求的自然延伸,公眾號是獨立帳號,小程序是引入第三方服務,只有視頻號動到了ID這個層面的。
戰鬥的號角已經吹響,抖音、快手、微信視頻號均攜數億DAU入局,三家形成三國殺之勢。
要打好短視頻直播這場仗,有三種戰法。
1、要麼從後往前打,拿住供應鏈和交易,打通到消費端,這是淘寶、拼多多、京東的想法。
2、要麼從前往後打,先建立用戶UGC生態,最後落地到交易上,這是抖音、快手、微信、B站的想法。
3、愛奇藝優酷騰訊,雖然入局短視頻和直播很早,但是挑戰最大,後不靠交易,前缺少真正的UGC生態,屬於從中間往兩頭突圍,腹背受敵。
在這場戰爭中,除了戰爭本身非常值得關注,戰爭背後的大將軍王,也很有意思,這七個人的格局與戰略將成為影響勝局的關鍵:
淘寶蔣凡(背後是張勇);
拼多多陳磊(背後是黃錚);
京東徐雷(背後是東哥);
抖音張楠(背後是張一鳴);
微信張小龍(背後是pony);
快手宿華和B站陳睿則屬於御駕親徵。
如果本文得到大家認可,「新腕兒」就單獨分析下這七大領兵大將的戰風。
我們繼續從戰局層面分析。
戰利品誘惑太大:下一個網際網路基礎設施
眾多巨頭入局必有一戰的首要原因是,這場戰爭的戰利品太大,極有可能構建下一個網際網路基礎設施。
網際網路已經形成兩個明顯的基礎設施。
一個是馬雲爸爸的阿里體系所貢獻,基於交易所需要的物流、支付、金融、供應鏈、IT類基礎設施。
一個是來自騰訊的微信所貢獻,高效、活躍的ID與連接網絡,但是從數字地球的角度來看,這裡其實還缺少一個基於數字內容表達的基礎設施。
想想看,人類天生是有記錄和表達的需求的,如果你想記錄下來一點東西,你可以選擇哪裡呢?
我們可能在各種社區、各種場景下有很多碎片化的表達,但HOME在哪裡?
微信朋友圈嗎?
圖文為主的媒介就決定了其承載不了全民記錄的需求,而複雜的社交關係,又進一步抑制了表達。
只有短視頻,一種開放生態的短視頻有可能做到。
而一旦一個產品抓住了用戶「HOME」這個需求,那麼就很有可能構建起新的連接來,這是微信最不想看到的,事實上,在快手裡,這種連接已經無處不在了。
有了連接再建家,先成家再建連接,這兩個路徑都存在,抖音和快手正在試圖把握後面這個機會。
人類生活中關於數位化生活部分佔比越來越高,這是毋容置疑的,黑客帝國已經揭示了某種可能。
在數位化世界裡,一個人需要ID來接入這個世界,需要連接以保持與他人的聯繫,需要通過交易來完成虛擬ID與實體生存所需要的物料。
一個人還需要通過表達記錄來塑造自我,現在看來。「短視頻+直播」是有可能朝這個基礎設施發展的。
圖文Blog因為創造的門檻過高,而可以承載的信息又過少,不適合作為全民基礎實施,只適合精英。
「短視頻+直播」則是人類誕生以來最自然的方式:對著鏡頭表達自我,全世界都能看到你,你就是生活的導演。
等等,你是不是想起了土豆網?
斯網已逝,只剩悼念。
戰爭中依次使用的武器:時長、交易、效率
在這場這場戰爭中,大家將依次使用以下武器:時長、交易、效率。
首先,大家要競爭的是時長,這是一切網際網路競爭的本質。
時長競爭是一個零和遊戲,你多了,別人就少了。
這是微信、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必須下場做短視頻的根源,這是一個根本丟不起的戰場。
而時長的競爭關鍵在於誰能創造出最符合當下中國老百姓消費體驗的內容和形式,「電視機+電視劇」曾經佔據過榜單,愛優騰以「手機+網絡視頻」曾經做過冠軍,微信的朋友圈和頭條的信息流也都把時長做到了極致。
但現在時長的王者是短視頻,是抖音和快手。
而且從趨勢來看,「全面屏+豎版短視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是中國人民最喜愛的消費體驗。
足夠簡單、高潮短頻快,挺好。
然後要競爭交易。
時長佔有的背後是眼球,是流量,而一切流量最終都是交易流量。
交易是終極的商業變現模式。一個流量之所以存在,要麼是用於在人們的腦海中植入某個觀念,進而影響其後續價值判斷或交易相關的決策,要麼這個流量直接達成交易。
所以流量要麼通過廣告變現,要們通過電商變現(如果把遊戲理解為某種虛擬商品的話)。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廣告也是交易流量變現的一個子集,吃的是達成交易所需要的營銷預算部分,交易才是天花板最高的池子。
最後大家拼什麼呢?
最後要打的就是連接時長和交易的武器:效率。
當然,效率的本質數據,這場戰爭的終局就是比效率。
就是比較誰能在一樣的時長中作出的更多的「交易」來,誰能讓一個交易達成所需要的時長更少,誰就是效率之王。
影響效率的不僅是算法,不僅是數據,還有用戶的認知和期望,這也是微信商業化比不上頭條的原因,因為用戶對你的預期和定位不一樣,那麼對廣告、商業化的承受力就不一樣。
我受不了朋友圈全是微商廣告,但我可以接受抖音刷6條短視頻出一個廣告視頻。
短視頻與直播是一塊硬幣的兩面
脫離短視頻談直播就是耍流氓,沒有短視頻,全民直播無從談起。
只做短視頻,而不做直播,也就失去了最優質的「場」,商業變現效率大打折扣,流量的交易價值無法充分體現,最終失去整個戰爭。
所以,「新腕兒」可以預期,短視頻和直播最後一定是成對出現。
微信視頻號將來打通直播是一種必然。
如果說視頻是一個比圖文想像力大100倍的容器,那麼直播就是一個比視頻想像力再大100倍的容器。
沒有什麼是一個短視頻搞不定的,如果不行,就再加場直播。
但短視頻和直播對於個人的能力的要求是完全不一樣的。
短視頻本質是認同,是粉絲,直播的本質是注意力,是轉化。
要做好短視頻的首要是如何激起用戶的情感共鳴,進而產生認同,最後關注成為粉絲。
粉絲的後續價值有多種,既可以成為直播間的場觀,也可以成為IP打造的基石。
而直播的要點是注意力,你可以不認同我,你可以不是我的粉絲,但是我成功的引起了你的注意,這就成功一半了,我要的就是的注意,然後盡力將這種注意轉化為交易。
短視頻與直播既相互依存,又相互衝突
衝突的本質是,大家都是很吃用戶時長的東西。
短視頻分發做的越好,用戶在直播上停留時長就越少,直播越精彩,刷的短視頻就越少,這意味著基於短視頻流的廣告變現與直播帶貨變現的難以調和。
就目前來看,抖音廣告做的更好,快手帶貨更強。
算法將在其中扮演至關重要的作用,核心是效率。
抖音如何在用戶用戶消費短視頻時長不減少的前提下,將直播時長做起來,將那些會在直播間裡更渾金如土的人找到,將那些有購物需求和能力的用戶一一送到直播間去,將那些具有更高留人能力、變現能力的直播間找到,並匹配彼此,這裡靠的是數據和算法。
快手則需要在廣告這條道路上走的更遠。
微信視頻號,目前還沒有開始,但這是早或晚的問題。
長視頻與短視頻的衝突與融合
短期來看,分發更多30秒以下的內容,完播更好,用戶用腳投票,停留時間越多,但短意味著內容質量難以上去,分發更多長內容,完播又不夠,用戶很容易出戲。
但是變長是必然的。
是男人都懂,長點挺好。
從短內容起家,從UGC(用戶生產內容)起家,然後發展PUGC(專業和用戶生產內容結合的生產模式),再到PGC(專業生產內容無薪酬),再到OGC(職業生產內容且領取報酬),這條道路終究是相對可能的,是一種難度依次遞減的模式。
但是有了OGC,再到PGC,再到PUGC,再做UGC,這條路卻難如登天。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以長視頻(OGC)見長的的愛優騰,想做UGC是很難的。
有了PUGC的B站,做的OGC可以輕車熟路,但是要搞UGC,也要掂量下。
抖音快手在其中的卡位最好,已經有了龐大的UGC基礎,後面的路可以慢慢做,先挖點巫師財經、買點囧媽,補貼點流量卷給B站粉絲1萬以上的UP主。
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哪些行業將受到戰爭的衝擊
「新腕兒」認為,在這場戰爭中率先受到衝擊的行業將依次有:信息娛樂業、電商零售業、教育業。
抖音快手首先變革了信息和娛樂業,很多視頻網站彈幕都是寫著從抖快過來追劇的,而且由於螞蟻搬家式的UGC存在,使得在抖快上存在大量以剪輯影視劇帳號為生的作者。
這很像優酷早年起家時候的盜版,但這次的搬運從法律上很難界定為盜版,因為每個內容都被剪成了3-5分鐘,而希望吃快餐的中國網民,卻非常喜歡這種去水後的影視劇觀賞模式。
而隨著剪輯劇的增多,另外一部分的原創MINI劇在抖快上也會方興未艾。
一部狗血韓式情感劇《遇見她》短短2個月就有了500萬粉絲,單條播放幾千萬,廣告收入幾百萬,這種快速崛起和快速變現的機會,在以前是難以想像的。
抖快通過直播帶貨可能對電商零售形成一輪新的衝擊,如果今年可以過萬億的話。
事實上,在通過短視頻和直播正在崛起一批新的消費品,一批傳統消費品也在通過這個模式煥發出全新的能量。
這塊太過於龐大難以放在本文,如果本文得到大家認可,「新腕兒」就另外撰文詳解。
抖快對教育正在產生重大影響,至少從獲客來看,已經是這樣了。
沒有任何一家大的教育公司不在抖快上獲客,這是張一鳴要重倉教育的原因之一,因為頭條看到了自己的精準流量在客戶群體的中的價值,而一旦這種內容自營可以使得商業效率更高,那麼重倉教育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何況還有情懷呢。
戰爭終局:短期看抖音,中局看快手,終局看微信?
參與荒野亂鬥的玩家,可以把短視頻和直播做成標配,但是其初心與基因決定了其較難全民化,基礎設施化。
這場遊戲的核心玩家主要是抖音、快手和微信。
至少從打法根基上,這三家有著普世的全民基因,有著差異化的效率策略。
視頻號的默認Tab是朋友,抖音默認是熱門,快手默認是關注,這是三家短視頻平臺在分發機制上的最大差別,並將長期是。
這種分法機制背後的本質將決定最終傳播的效率問題。
抖音默認是全屏流、快手默認是瀑布流、視頻號默認是信息流,這是三家短視頻在內容生產上的另外一種不同。
但最終都會走向全屏流,快手已經妥協了,全屏播放將成為和下拉刷新一樣,是由於手機這種硬體特徵塑造的新消費體驗。
抖音和快手,是視頻領域的美蘇。
抖音像蘇聯,舉國體制,打法嫻熟,輕車熟路,戰法兇狠,崛起迅速,發展會更快,無論是DAU、時長還是商業化能力,是淘金的好地方。
快手像美國,底盤紮實,實力與抖音不相上下,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後勁十足。一段時間內,聲浪會落後抖音,但往後會有獨領風騷的時候。
剩下的問題是,誰是中國這一人口大國呢?
是微信嗎?
「新腕兒」不確定,但隱約嗅到了那麼一絲味道。
每一場戰爭的背後都是對人口的掠奪,誰得到了更多的人口,誰就將王者榮耀。
好消息是,一切流行會過去;壞消息是,一切流行都會過去。
有人期待這場戰爭趕緊結束,有人期待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
但是,此時此刻,此地此身,前浪後浪們,躬身入局吧!
☆本文使用圖片均來自網絡,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