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代,帝王及貴官會在墓前擺放「石馬」,一方面用來裝飾陵墓,另一方面彰顯陵墓主人的威嚴。眾所周知,用石頭雕刻的馬是沒有生命的,但唐德宗李适崇陵卻有一匹「靈異」石馬,這匹石馬竟出現啼血現象,難道石馬成精了嗎?其實,科學可以為我們解開謎題: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李适是唐朝第九位皇帝,在執政期間,李适善於聽取百官的建議,嚴禁宦官幹政,當改行「兩稅法」後,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百姓們安居樂業,呈現一片祥和的景象。在貞元二十一年,李适駕崩會寧殿,葬於崇陵。
崇陵位於陝西省鹹陽市嵯峨山南麓,依山為陵,居高臨下,地勢極佳。在崇陵神道的最南側,我們可以看到兩鵲臺遺址,往下走會看到華表一對、翼馬一對、鴕鳥一對、仗馬五對。
20世紀60年代,崇陵曾遭到人為破壞,幸運的是,大部分石刻被保存下來。在眾多石刻中,一匹「石馬」卻成功吸引大家的注意,因為這匹石馬的眼睛有啼血現象,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民間共有三個解釋:
第一個:石馬有靈性
每天清晨,石馬的眼睛裡才會流出紅顏色的水,看到這一詭異情況後,當地的居民稱「石馬啼血」。當一傳十,十傳百後,民間傳說出現了:崇陵石馬是一匹有靈性的石馬,有千年不死之身,所以它才會留下紅色的眼淚,並讓後人看到。
第二個:石馬有暗示
崇陵遭到破壞,部分石刻被毀掉,所以,有人認為石馬是因為同伴被破壞而哭泣。崇陵的石馬是唐朝的產物,它們是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而部分人類因無知而將其毀壞,這是一件多麼可悲的事情,因為文化遺產遭到破壞後,是無法將其完美復原的。
第三個:被德宗親情感動
李适登基後,曾動用全國的力量,只為找到自己的親生母親,但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後,李适卻沒得到任何有用的消息,為表達自己想念母親的心情,他給母親舉行皇太后尊號的大典,對著空氣哭得死去活來,將群臣都感動了,根據相關資料記載,在大典上出現皇帝和大臣痛哭的場景。
石馬是崇陵內的物品,所以,部分人認為石馬是被德宗的親情感動,這才留下紅色的眼淚。
看到民間的三種解釋後,大家會覺得過於牽強,其實,為何石馬會流淚,網友們已經給出了比較合理的解釋。
封建社會時期,科學技術比較落後,工匠們使用的材料有限,而雕刻石馬所用的石料,因為會含鐵、鋅等礦物質,而這些礦物質常年被雨水或潮氣侵蝕後,會發生化學反應,自動地流出含有三氧化二鐵的紅色的液體,正因如此,我們才會看到石馬流出紅色的眼淚。
除了崇陵石馬有啼血的現象外,崇陵石甕的帽子,石獅子的腹部,還有武士的石寶劍上也出現過類似的「哭血」情況。部分專家認為,石刻留下紅色的液體是很常見的,並不足以為奇。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崇陵石馬出現啼血現象,是不是真的發生了化學反應呢?這事情還需專家進一步的解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一定可以知道石馬為什麼會啼血,各位聰明的讀者,你們知道真正的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