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明最近又有了個新稱呼。最近一次亮相裡,他不是「影視明星黃曉明」,而是「善行者黃曉明」。
他到寧夏參加公益活動,走入特困村落及家庭,關愛空巢老人,並為他們帶去了米麵油和月餅等物資。和他一起去的兩位「志願者」,其實也是他公司旗下的藝人。
不僅做慈善公益時不把自己當明星,還帶更多人一起來做,黃曉明對慈善,真的很上心。
從視覺中國的志願者合影上來看,第一眼也找不到黃曉明:做慈善時的他低調得不能再低調了,和所有人一樣穿著統一制服。整個活動過程中,他也和其他志願者一樣跑上跑下搬運物資,完全沒有明星架子。
黃曉明對慈善的執著,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他究竟把慈善放在了什麼位置,相信大家從他的微博簡介就能看出來。
和演員並列的,是「明天愛心基金髮起人」。
這個讓他引以為傲的基金會做了哪些事情呢?明天愛心基金於2014年4月20日(蘆山地震周年紀念日)註冊成立,主打包括「讓愛回家」愛心陪伴空巢老人、明天行動-抗震救災、「真心英雄」、抗擊愛滋病等十二大慈善項目。所涉範圍之廣,在明星專屬基金裡非常少見。
對於這個讓黃曉明覺得和「演員」並重的身份,黃曉明是這麼解釋的:「公益是一件發自內心忍不住要做的事」。
「慈善家」也不是一日煉成的。
黃曉明第一次接觸慈善時,還是一個「小透明」。那時候他剛出道不久,通過新結識的《新聞晨報》記者曾玉得知,她老家四川瀘州有很多孩子因為貧窮上不起學。
黃曉明當下就記在了心裡。他後來找到曾玉,說自己一直很想做慈善,但平時在生活中很難接觸到。他委託曾玉幫忙牽線,一口氣拿出幾萬塊錢,資助了40多個瀘州的貧困兒童。後來當地落實了九年義務教育政策,免了學費,但黃曉明依舊堅持每年打錢,「讓孩子們拿去買書也是好的」。
這次行動起,讓他逐漸對慈善「上癮」。
同樣是2004年,,黃曉明得知自己的一位經濟困難的女粉絲得了病毒性肺炎,他立馬拿出2000元為她治病——別看這筆錢現在看來不多,但剛才已經說過了,那時候黃曉明並沒有現在的地位,作為一個「小透明」,拍一集電視劇片酬也就8000元,聘請的助理月薪也僅僅2000元。
他還擔心覺得自己做得不夠,私下問要好的粉絲,是不是太少了?
後面這件事在黃曉明的第一批粉絲群體裡傳開了,大家七拼八湊又募集了8000元,為那個女孩治好了病。
看到這裡,是不是懂了為什麼「明教」教徒總是那麼死心塌地?因為他們是真的「始於顏值,忠於人品」呀。
黃曉明也逐漸發現,自己做慈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但他可以身體力行做出榜樣,再利用自身影響力,讓更多人願意參與進來,帶動更多人來做慈善。
首先被他瞄準的目標,是員工。
「讓愛回家」是明天愛心基金的項目之一,項目旨在呼籲更多人關注關愛空巢老人。
黃曉明首先是親自上陣拍攝了宣傳海報,自己在微博上以親身經歷開始宣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非常真情實感了!
然後黃曉明自掏腰包,組織員工來了短途旅行,還要求員工都帶上父母,享受了天倫之樂,就更能理解空巢老人有多需要陪伴。
他還把這個理念帶給了粉絲。
在廈門舉辦的見面會上,黃曉明為粉絲的父母們準備了暖心禮物,還和粉絲分享陪伴父母的現實方法——讓粉絲「把陪伴帶回家」,就是這個意思吧?
黃曉明這種「見縫插針」的慈善宣傳和努力是有回報的。他的粉絲自發成立了志願者隊伍,定時電話和探訪空巢老人,為空巢老人發放愛心手環。
他的官方粉絲團「明教」在全國各地都有固定的志願者站點,根據統計,全國各地有約2000名志願者和黃曉明一起做公益。
粉絲們也摸透了他的性子,2015年過生日時,粉絲們為他準備的禮物,是一份捐贈證書:他們為扶貧基金會的「溫暖愛心包」項目捐出7011元,以慈善的方式慶祝黃曉明的38歲生日,並將捐贈證書當成禮物送給了黃曉明,「和你一起做慈善,是我們愛你的方式」。
黃曉明收到禮物之後非常感動,當場決定將以粉絲捐款的100倍來回饋粉絲的愛心和正能量,捐出701100元善款用於慈善。
這樣的愛豆和粉絲,都相當正能量了有木有?
回顧他參與慈善事業的這麼多年,不難發現,他在自身力量尚微時,就一直在為公益盡力所能及的力量。
通過努力,他自己在專業領域慢慢發光,他也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來處」,從來都沒有忘記反哺。
剛剛過去的教師節,他早早為自己北影的老師崔新琴預備好了節日驚喜。
另外,他專門錄製了VCR感恩高中母校青島一中,祝「所有母校老師節日快樂」,還特別出資設立了青島一中「黃曉明優教獎」,用於激勵優秀教師。
除了自己身體力行親力親為,他還以一己之力帶動更多人參與慈善,讓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受惠。
這樣的黃曉明,真的無愧於去年CCTV頒給他的「年度慈善人物」獎。
如今,他的慈善影響力範圍也日益強大:僅僅在去年,黃曉明已經三度以公益之名登上紐約時代廣場。而他拍攝的公益海報,在繁華的商業中心,人流熙攘的公交地鐵站點,都能看到。
對了,黃曉明還連續三年入選中國慈善名人榜前三,其中兩年奪得榜首。有人稱他為「慈善俠」,說他心中有俠者之氣。
這些榜單和榮譽,沒讓他停止慈善步伐,甚至成了他的動力。
最近,黃曉明還喜提C臺(央視)新聞,一亮相就是正能量滿滿:他和他的團隊即將親赴雲南調研,後期全力參與到精準扶貧工作中。
從「小透明」到現在的「慈善俠」,這不僅僅是積累,更是堅持。
明天愛心基金的微博簡介,是黃曉明的一句口頭禪「讓慈善成為一種習慣」。
習慣很難養成,其實難的不是開始去做,而是保持的過程。黃曉明一直身體力行,通過自己的影響力,讓更多人養成這樣的「習慣」,這樣的黃曉明,值得更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