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淨 蕭簫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今年的Adobe Max大會,比以往還要接地氣。
除了越來越接近美圖秀秀的簡單操作,這次的Adobe不僅帶來了藝術,還帶來了富有生活氣息的場景建議:
如何更好地在朋友圈裝杯?
例如,買不起Gucci愛馬仕的T恤,沒關係。只要掌握它們的紋理,下一秒就是你家的了:
又例如,化身設計大師,滑鼠這麼一拉,拼貼畫素材瞬間變成海岸線別墅,還可帶高光陰影的那種:
昔日只能通過論文開原始碼手動實現的功能,如今Adobe把它們打包送了出來。
來看看它們的效果~
不能只搞顏色
那就先來介紹這項技術吧。
這項技術可謂是設計師的福音——讓空白2D場景,添加現實中的紋理。
不用你去設計,不用你專門從素材庫裡找資料,直接從現實場景中一鍵導入。
在以前提取圖片信息的時候,最多可以提取顏色。
現在,不只是顏色,還可以提取當中的材料和紋理。
這個小姐姐,就將現實生活中的毛衣變成了院子裡的床單的紋理。
這也就是此次技術——Material World。
甚至,還可以批量處理不同材料,瞬間將空白變成了極具真實感的場景。
(我突然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或許,你還注意到,小姐姐在對地面的處理時,用了不同的材料進行疊加合併。
值得一提的是,Material World 是一項基於Adobe Sensei服務的web應用,裡面部署了AI技術,任何人可在雲端中運行這項技術。
而Adobe Sensei服務,是一個可以應用於 Adobe 旗下各款產品(比如Photoshop、Premiere、Illustrator 等軟體中)的底層人工智慧工具,於2016年正式發布,Adobe發布的神秘AI新技術,大部分由它支持。
從零創建材料需要大量的技能和時間,那麼對於時間很緊項目來說,有了它,設計師:再也不用擔心ddl了。
網店賣家秀,在家就能試鞋子
朋友,現在只要家裡有網,就能試穿網店的漂亮鞋子啦!
真不是7天無理由退換貨,賣家會直接將3D鞋子發到你的手機裡,用AR就能試穿。
「店小二,發個41碼的鞋子過來,看看配不配我這套藍色運動服?」「好嘞!」
(看起來還不錯,可以考慮加進購物車了)
這是Adobe推出的3D新技術Scantastic,只要用手機等行動裝置,將需要錄入的物品從前到後拍一遍,它的3D數據就能被錄入電腦,被導入到Adobe Dimension和Adobe Aero等工具中。
這個工具能被放在手機(等行動裝置)上,會自動分析物品周圍的環境,並建立一個「邊界框」。它將目光「定」在物體上,並在它的周圍畫出優化網格,以此計算出從哪幾個角度捕獲目標照片、獲得3D數據。
此外,這項技術還能應用於3D列印中,說不定將來在家裡就能將網店的東西列印出來。
希望能早點用上這樣的技術。
讓視頻變得更清晰
視頻博主們加了美顏清晰特效一般的Vlog,到底是怎麼拍出來的?
輪到自己拍視頻時,攝像頭好歹也幾千萬像素,結果拍出來的東西就跟P站視頻一樣,自帶馬賽克特效。
你的視頻 vs 視頻博主的視頻:
這讓人怎麼好意思發朋友圈?
事實上,這並不是像素與解析度的問題,而是因為視頻拍攝的幀數過低,導致變得模糊了。
沒關係,Adobe貼心地給你推出了「事後補救」的小工具Sharp Shot(Adobe Sensei支持),哪怕視頻像上世紀90年代末的紀錄片一樣模糊,它也能給你修復過來。
原理也很簡單,利用深度學習對AI進行訓練,對幀數較少的模糊視頻進行補幀、或是照片去模糊化。
這一刻,朋友們微妙地原諒了你的錄像技術(右邊是處理好的):
可以放心地將處理後的Vlog往朋友圈發啦。
卡點之王
接下來介紹的這項技術,保準你成為某音某手的Super Dancing Queen / King。
比如,這位四肢不太協調,永遠跟不上節奏的鐵汁,最終將自己變成了線條人。
感覺下一秒,他就會說:DJ,Drop The Beat!!
而實現這些,是一種基於拍子重新定時錄製視頻的方法。
故事的起因是這樣的,這位鐵汁,有一天遭到了他女兒的靈魂拷問:
爸比,你可以像視頻中的人一樣跳舞嗎?鐵汁尷尬一笑:可以呀!
然後轉身埋頭練習+搞算法,最終變成了女兒眼中的「Dancing King」。
具體來說,就是根據音頻節拍、人物動作生成兩條曲線,找到其中的位點or峰值,利用算法找到他們們對應的匹配關係,然後動態調整動作來匹配音頻位點。
(比如,人物動作就找動作幅度大的點)
有了它,你就可以變成卡點之王,在某音某手上是最靚的仔,這項技術也叫做On The Beat。
這位鐵汁跳舞,之前是這樣的。
不過,目前這項技術仍處在實驗階段。
批量建房小技巧
下面這項技術,是屬於設計師的福利時間。
(場景還原)老闆/甲方:給你半小時,把這些房子沿海岸線排列,越漂亮越好,要有夕陽的美感。
現在的圖 vs 甲方需求的圖:
半小時?光是讓這些房子符合透視原理,就得一個個調上大半天!
別生氣,Adobe雙手給你奉上了超級矢量圖工具2D Plus,無論是將房子聚攏/分散、沿海岸線形狀透視、還是加上高光陰影,滑鼠就能P圖:
那麼,陰影是不是還需要畫上去?
當然不用,Adobe幫你把體力活都幹了,陰影角度和大小也完全符合光線要求。
就像作者介紹的:「2D圖像中,所有最有用的3D功能需求都在這裡了。」
半小時一下子變得充裕了起來,甚至還能摸魚25分鐘。
(千萬別讓我的老闆看見這個功能)
當3D模型裡有了慣性和重力
當慣性和重力帶入3D對象操縱過程,情況會怎麼樣?
會撞車,會摔倒,會過家家、做手工。
這就是此次發布的一項實驗工具——Physics Wiz,設計師們可直接在3D模型中,感受移動物體時重力的效果。
就像是在現實生活中一樣容易和直觀。
比如,堆疊4本書,平時需要4分鐘搞定的效果,現在只需要幾秒。
在慣性和重力的作用之下,物體之間的排列不會相互交疊,甚至還可能出現「撞車」的情況。
這樣,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場景就可以在3D模型中再現。
比如,現場造車、造城堡;將筆放進筆筒、把書弄亂……
已經有點像小時候過家家的味道了。
讓開發與設計友好共事
經常聽到你的開發朋友抱怨設計師「瞎改需求」,或者聽到你的設計師朋友抱怨開發做出的「界面死醜」?
現在,Adobe打算從本質上(和稀泥)改善他們的關係了。
Adobe提供了雙方溝通的一架「橋梁」In Sync,開發提交代碼後,設計只需要通過特定界面來改進美觀情況,點擊「更新」就能把這部分代碼更新好。
這樣,大家都不會幹預彼此的工作了~
字體與筆刷的靈魂結合
此外,今年Adobe又一次優化了他們的字體,這次完成了字體和筆刷的交互~
看到好看的字體,設計師通常需要一個個手動進行描摹,過程中需要掌控力度和速度。
現在,AI開始學會「讀心術」了——你只需要寫最開始的幾個字母,它就能模仿你下筆的力度和速度,幫你寫出「屬於你的字體」。
還能像刪文字一樣刪掉它們,不再需要用橡皮擦了。
還有像增強現實AR Together,利用多個設備實現虛擬對象的準確定位,實現幾個人共同進行AR操作;
非典型漫畫家的福音Comic Blast,有了它,幫你的劇本AI匹配版面結構、對話氣泡等,還可以根據你的自拍,基於GAN圖像合成漫畫角色臉部。
……
好了,一年一度的炫技大會到這裡就結束了。
你覺得有哪些技術比較炫酷?或是見過比這還炫的,歡迎與我們分享。
參考連結:https://www.adobe.com/max/2020/sessions/sneaks-od5106.htmlhttps://labs.adob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