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劇《闖關東》追至44集,秀兒給玉書展示自己的衣服,不想從衣櫃裡掉出一件裹著傳武結婚禮服的大枕頭,玉書回過神來與秀兒相擁而泣——苦命的秀兒,就是抱著這樣一個「朱傳武」睡了一年又一年,她的空床寂寞和她內心的苦楚,通過這場戲達到了令人淚目的效果。
寫到這裡,轉身看到《闖關東》裡居然有年輕時的靳東,原諒我第一次看《闖關東》,這部劇給我的驚喜實在太多,宋佳年輕時的純樸清麗模樣,朱亞文的英武,沒起總裁範兒的靳東…………
那麼苦命的秀兒的遭遇到底怪誰?
秀本身的性格老實本分又執著認死理,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死心眼不靈活,,她善良賢惠沒有錯,她能幹樸實也沒有錯,但她錯就錯在明知道傳武不喜歡她還硬要嫁給傳武,在嫁給傳武后,傳武領著鮮兒在新婚第二天就跑了,在這種情況之下,她依然不肯聽爹娘的話,跑回朱家繼續奢望朱傳武能接受她,然而她又沒有那文的智慧。
這是秀自身的原因,但同時跟她的父母也有極大的關係,秀兒喜歡傳武,但傳武不喜歡秀兒,秀兒的父母卻利用手中的資源,強迫朱家娶了秀兒,是為不智。
感情不能強求,強扭的瓜不甜,但是為了能滿足自己閨女的心願,同時也能攀上朱開山這樣財力雄厚的親家,秀兒全家合力促成了這段悲劇的婚姻。
除此之外,朱傳武及其父親朱開山。對秀兒的人生悲劇應負有重要的責任,
管不住自己兒子的朱開山,為了能解決糧食問題,在明知道朱傳武不喜歡秀兒的情況下,他答應了秀兒父母孩子的親事,將兩個並不相愛的人捆綁在了一起。
在後來鮮兒被日本人抓住登報判死刑後,朱開山曾經對朱傳武說了一句話:
都怪爹,如果當初爹同意了你和鮮兒的婚事,就不會發生這些事情,是爹坑了秀兒,坑了鮮兒,也害了你。
的確,如果不是朱開山的一意孤行,鮮如果嫁給傳武也不會當土匪,更不會被捕,秀兒也不會嫁到朱家守活寡,就不會有這麼多悲劇的發生。
朱傳武,他身上雖然有令人讚賞的反叛精神,但同時他還想滿足父親朱開山的心願,在對秀兒的婚姻上,朱傳武是自私的,他並沒有為秀兒考慮,他想的是又能交代朱開山,又能帶鮮兒離開。他可以不娶秀兒時帶鮮兒離開,但朱傳武卻犧牲了秀兒保住了自家的利益。
有人說秀兒的悲慘怪鮮兒,其實比起秀兒來說,鮮兒對自己的命運本就沒有主宰的能力,她就像一個亂世飄萍,浮沉從來都是身不由己的,鮮兒的命運是時代造成的,但秀兒的命運主要是自己的原因。
有人說鮮兒明知道秀兒跟傳武成親還要跟傳武跑是鮮兒的不對,但秀兒又何嘗不一樣呢?明知道傳武不愛她,偏偏要上趕著嫁給傳武,她所仰仗的,是自己娘家手裡的資源,如果說得直白一點,完全就是強佔傳武之舉。
我看到很多劇評裡將秀的悲劇歸結於鮮兒,鮮兒何罪之有?如果她不跟傳武走,難道要留在朱家成為橫在傳武和秀兒中間的一道坎兒嗎?她又該何去何從?
鮮兒的命運始終都是被無情的命運推著走,直至後來為了活下去將一個柔弱的女子逼成了拿槍燒殺搶掠的土匪。但人們並沒有去怪那個讓鮮兒無處落角的時代,沒有怪那些糟蹋她的強權惡霸,反過來怪鮮兒不夠成人之美,她一次又一次救了朱家的人,但朱家卻屢次沒有從內心真心實意的接納她。
不論是傳文還是傳武,朱開山其實是嫌棄鮮兒的,鮮兒的被糟蹋,在他的心裡始終都是黑點,儘管,鮮是為救傳文才有了一系列的悲慘遭遇,但朱開山並沒有將鮮兒的對朱家的情分還給鮮兒。
朱傳文跟那文結婚時,鮮出現了,朱傳文向朱開山提出要娶鮮兒,但朱開山卻提起鮮兒被糟蹋的事情說事兒,這時我對朱開山是十分厭惡的,朱傳文回懟朱開山:那不都是為了救我嗎?
但是朱傳文還是娶了那文,鮮兒無論從家境到個人能力都是不及那文的,這是主要原因。只不過,這是隱藏在電視劇深層次的因素。
男人們的錯誤最後卻要一個弱女子來背,罵鮮是綠茶婊,罵鮮自己作,一個身如飄萍的弱女子,一次又一次為了朱家的人捨棄生命,卻沒有人看到朱家欠她的東西,把朱傳文、朱傳武的過錯轉嫁在鮮兒身上。
秀兒的悲劇,跟所處的時代幾乎沒什麼關係,如果有,也是她的認死理有些從一而終的封建思想殘餘,哪怕就是現代社會,強迫促成一段自己一廂情願的婚姻,也不會幸福,她可以離婚,可以改嫁,但是她自己不願意,在任何一個時代,誰又能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