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斧是揚州冶春後社成員,著名報人、奇人。但在很長的時間裡,哪怕在揚州,他的知名度也並不高。因嶽亞軍先生對張丹斧其文其人的細心搜集梳理,並妙手著作,而令湮沒百年的人物一朝生動鮮活起來。武維春先生有心,對揚州的名士鄉賢多有研究,對張丹斧等人軼事亦早有留意,遂有此篇之《怪人奇行張丹斧補錄》。感謝嶽、武二君,有妙文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海濱 按
怪人奇行張丹斧補錄
武維春
最近讀到嶽亞軍的《怪人奇行張丹斧》,覺得很有意思,聯想到我平時所見有關張氏的情況,略作一點補充。
張丹斧書贈侍青女學士詩幅
南京真德拍賣曾拍出一批許莘農家族舊藏的字畫書籍,其中就有張扆(丹斧)的字,此字幅我見過,但沒有拍到。這些詩是抄給「侍青女學士」的,時間為癸卯(1903)年,作詩的孝起(陳霞章)、倚樓(趙倚樓)、味之(蕭丙章)皆為冶春後社中堅,我先將詩的內容錄出:
癸卯九月十二日,偕孝起、倚樓及味之同至侍青閣,因分題各成二首,屬扆書之以補壁。
季子春歸後,書慚空上秦。
那堪貧是病,又見雁來賓。
明月登樓客,西風落第人。
煩君一相警,我亦老徵塵。
(聞雁)
飲馬長城窟,悲鳴天欲裂。
咄咄李將軍,百戰頭如雪。
(飲馬長城窟)
郎偕少年來,謔言試妾心。
妾心終不改,郎意慚轉深。
(古意)
老女二十六,來入君子室。
昨夜偕連理,簇簇如新月。
(新嫁娘)
風雨隔簾愁,孤燈暗小樓。
忽聞千裡雁,來報乙聲秋。
錦字沈天末,啼痕溼枕頭。
自憐清瘦影,應被菊花羞。
(重陽夕聞雁)
結客少年場,夜闌歌未央。
醉上玉驄馬,金吾侍道旁。
(結客少年場)
初分瓜字年,楚楚正嬋娟。
故□□人問,無言□客憐。
秋波斜轉處,春酒乍醒天。
逗得珠唇吐,鶯聲的的圓。
(問年)
自君之出矣,黃塵對鏡臺。
一任春風多,羅幃終不開。
自君之出矣,夜夜拜明月。
不敢下階拜,清露溼羅襪。
自君之出矣,棄捐似紈扇。
但怨妾命薄,不問郎心變。
自君之出矣,梅花放南枝。
折來不敢簪,恐怕蜂蝶隨。
(自君之出矣)
上所錄孝起、倚樓、味之及餘作也,以博侍青女學士一粲。丹斧張扆。
陳懋森為蕭氏所作傳記
張扆和「侍青女學士」一定很熟識,此女子為何人?據同是冶春後社詩人的陳懋森所作《傳》稱蕭丙章「有妾侍青,賢而能貧,與君周旋者二十年,亦前喪」。由此可以分析出,1903年這幾位詩人所到的「侍青閣」,其實就是侍青的居所,而張扆等四位寫這些詩的時候,侍青還沒有成為蕭氏之妾,如果已是蕭妾,這種調情就不合適了。但從後來侍青成為蕭妾看,詩句「郎偕少年來,謔言試妾心」又簡直是寫實了。
蕭丙章晚年為許氏所作畫
蕭丙章(1867——1931)得侍青為妾,應該是在1903年以後,他們在一起只有20年,她去世又早於蕭丙章,且沒有子嗣,惜哉!我曾看過蕭的一幅畫,作於1930年9月,乃是去世前一年所作,畫的壽桃,是贈幼卿親翁、仲蘧姻世兄、莘農孫婿的。幼卿是許莘農的祖父許蓉藻、仲蘧是其父許家玉。畫上有題詩云:
餘慶由來粹德門,年過耳順見孫曾。
他時八十稱觴日,五世同堂壽許渾。
壽客花開綠螘香,良辰齊進老人觴。
藍生笑乳呱呱子,慶壽堂前拜阿娘。
庚午九月廿一日為藍生女孫二十初度,適外曾孫彌月之喜,作詩寄賀。
孫女20歲生日,外曾孫滿月,蕭老爺子很高興,從京口(鎮江)寄詩畫作賀,這是他的精品之作。
凌文淵給許氏的信
從許氏家族流入坊間的古物看,許家和揚州、泰州淵源很深,許莘農有詩曰「儂家生長瘦西湖」,這說明許家是揚州人,許是五十年代從揚州調到南京博物院的。但抗戰期間,許家住在泰州喬園,凌文淵當時寫信給他們就是郵寄到喬園的。他們在喬園留下不少作品。很可惜的是,許氏家族的東西是分若干次拍賣的,如果誰能看到完整的資料,對這個文化家族的了解就更多了。由於許、蕭聯姻,所以蕭丙章的東西很多在許家,包括詩集、文稿、書畫,但落入不同的買家手裡,要成完璧,幾乎不可能。我想通過揚州鑑藏呼籲,得到許家藏品的人能一起寫些文章,並附圖片,讓資源共享,這樣更有意思。
張丹斧為《新新百美圖》作序
我對張丹斧的關注還因為桐鄉的友人吳浩然編過一本《老上海女子風情畫》,是將沈泊塵和張丹斧合作的《新新百美圖》重刊。當年這些作品是發表在《大共和畫報》上的,畫中的女子不同於古代仕女,很有點現代元素,沈泊塵自是高手,這裡我不多述。張丹斧的題詩也極有特點,信手拈來,毫不費力,真是大手筆。張氏的字和揚州大方的字相似,有點畫符的味道,試想,這類帶諧趣的作品,你用顏體寫,協調嗎?這類作品,或者風流才子唐寅的筆墨寫,或者大方、丹翁這樣的名士筆墨寫,才能相得益彰。可惜後來沈泊塵和張丹斧交惡了,我不想評判他們的是非,我要說的是他們的合作其實是很成功的,珠聯璧合,今後編寫中國漫畫史,一定是要重重寫上一章的。
(作者:武維春,省作協會員,文化學者)
張丹斧為《新新百美圖》題詩
【敬告】
圖片可供欣賞、轉發、研究,
但須註明"揚州鑑藏"。
謝絕用於文創產品等商業用途。
————————
原創稿件,歡迎轉發!
轉載請聯繫
揚州鑑藏.青木堂授權!
編輯 海濱
(電話:18652780027)
相關連結:
怪人奇行張丹斧
揚州「大方」妙對名天下
揚州董玉書與啟功家族
師院中文系學子武維春回憶國學大師《晚年任中敏》,
珍貴細節,獨家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