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我讀的最漫長的一本了,原計劃要讀兩天,結果斷斷續續看了半年多……
這本書是著名作家、哲學家周國平對自己第二個女兒啾啾的成長生活記錄,看似流水帳的生活日常中浸透著這位50歲父親對孩子的細膩觀察。小孩子永遠充滿著天真無邪、情緒化發脾氣、小調皮又機靈……每個孩子個性不同,有開朗外向,也有內向敏感,性格沒有好壞之分,而是不同而已。在這本書中,我從啾啾的日常中,也發現很多和我兒子一樣的特性,敏感善於觀察,調皮而是需要被陪伴。孩子真的如我們父母一樣,他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父母或者家庭的影子,所以孩子若是你,你若於孩子。
這本書大篇幅地記錄孩子成長的日常,我想若不是一個作家,若不是有心的父母,真的很難如此記錄詳實。很多生活的對話,孩子的情緒等諸多小細節,在閱讀時如畫面一般歷歷在目,然後再看看自己的孩子,有種嫣然一笑的感覺。比較推薦新手爸媽看,尤其是孩子在0-6歲之間的父母,可能會有很多共鳴和感受。
摘錄一段有意思的媽媽和女兒的對話日常,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小孩子的內心純淨又如大人般倔強,童趣即使如此!
「你在幼兒園裡怎麼不怕累?」
「我在家裡有點兒賴皮。」
「什麼家務都讓媽媽做,媽媽累死了。你也應該做一點兒家務了。「我太小了,做不了。」
「你不做,我也不做了。
「不行,你要做家務。」
「我不做,讓家裡變成垃圾場吧。」
她生氣地瞪著媽媽,厲聲說:「我把你趕出去!」
媽媽拿起一個橘子,邊剝邊說:「做完家務吃橘子,真好吃呀。」她也拿起一個橘子,說:「我不做家務,吃橘子也好吃。
媽媽說:「做了家務,肚子裡的東西消化了,嘴又渴,吃橘子正好。她繼續頂嘴:「我不做家務,吃橘子也正好。」
她不理睬媽媽了。過一會兒,她試探地問:「媽媽,我們跟以前一樣,是假吵架,不是真生氣吧?」媽媽立刻表示同意,把她摟進了懷裡。
我沒有讀過周國平先生的其他著作,他大篇幅的碎碎念,其實沒有體現出一個作家的角色,反倒是最後部分對教育理念的一些看法,我比較認同,分享給大家。
許多父母盼望孩子快快長大,我相反,多麼願意孩子的童年時光留得久一些,再久一些。我留戀這樣的一種天然的可愛,這樣的一種純粹的親情,這樣的一種簡單的幸福。在時間的洶湧波濤上,我留戀一滴晶瑩的水珠。然而,一切皆逝,無物長存,我應該和能夠做到的是,在另種形式中守護這些珍貴的價值。我不是指寫作,寫作是容易的,難的是生活本身。我願女兒在因閱歷和教養而成熟以後依然天真。我願我們的親情歷盡歲月的磨難始終純粹。我願人生的幸福不受世俗的腐蝕永遠簡單。啾啾小時候,我們是很寵她的。有些朋友曾經擔心,這樣會不會把她寵壞,我滿懷信心地告訴他們,好孩子是寵不壞的。現在他們看到,事實確實如此。我的說法也有毛病,前提是好孩子寵壞了就可能會說本來不是好孩子,用結果否定前提。我說的「寵」是指很多很多的愛,那麼,換一個準確的表達就是,任何一個孩子都決不會因為被愛得太多而變壞。相反,得到的愛越多,就定會變得越好。簡言之,好孩子是愛出來的。當然,我說的「愛」有需要做界定,比如要有長遠的眼光和正確的方法之類。但是,不管怎麼界定,基本的內涵不容懷疑,就是一種傾注全部感情的關心愛護、鼓勵、欣賞、理解和尊重。只要是這樣,就怎麼愛也不過分怎麼愛也不會把孩子寵壞。
愛能滋生愛。一個在愛的呵護下成長的孩子,她的心是溫暖的!
愛是一切的前提,愛是理解和尊重,這是我非常贊同的,無論對於孩子,而是對於任何一個生命!
另外,周先生還提到關於孩子和婚姻的關係:
人們常說,孩子是婚姻的紐帶。這句話是對的,但不應做消極的理解,似乎為了孩子只好維持婚姻。孩子對於婚姻的意義是非常積極的,是在實質上加固了婚姻的愛情基礎。黑格爾說:「通過對孩子的愛,母親愛她的丈夫,父親愛他的妻子,雙方都在孩子身上使各自的愛得以客觀化。」泰戈爾也說:「我的孩子,讓他們愛你,因此他們能夠相愛。」這些話都說得非常到位。孩子不只是夫妻的肉體之愛的產物,更是彼此的心靈之愛的載體,通過愛孩子,這種愛才不是飄在空中,而是落到了地上,獲得了急固的基礎。
孩子是兩個人愛情的結晶,也是一種復刻的記憶,永遠無法磨滅,不像一束浪漫的鮮花,不是一句海誓山盟的誓言,而是一個有著兩個人影子的生命,或精緻或無常。無論兩個人的關係如何,孩子一樣按著他的軌跡成長,或許有一天婚姻關係不在了,但孩子與父母的關係永恆。這是一種奇妙而神聖的緣與愛!
或許了解周國平先生的人會了解,他之前有過一個女兒叫妞妞,同樣為她也寫了一本書 《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記錄她的成長日常,但不幸妞妞 僅活了562天便因眼癌離開。這對於一個父親和家庭是何等的痛,同樣,他和前妻的關係也走到了盡頭。所以他對孩子以及家庭的關係或許有著更深的體悟。
面對妞妞的生死,周國平給出了關於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和超越這些基本命題的理解。他希望以積極態度面對未來:「人生中不可挽回的事太多,既然活著,還得朝前走。經歷過巨大苦難的人有權利證明,創造幸福和承受苦難屬於同一種能力。沒有被苦難壓倒,這不是恥辱,而是光榮。」
一本漫長的閱讀之旅結束了,但是陪伴我兒子的路還很長,我很難像周先生一樣那些細心的記錄我兒子的日常,但是一些重要的節點我都會揭露,每年過生日的時候都會給他寫一封信,這些記憶或許等他長大後,我們再回味可能更有意義和樂趣。陪伴一個孩子的成長,更像自己重生一樣,重新看待自己,歷練自己,發現不足,不斷學習!感謝孩子,讓我合格媽媽重新開始一段美好的成長之旅!
歡迎關注@安麻育兒 分享有價值的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