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章子怡和馮小剛一見面就說:「我對你真的很失望!」
馮小剛很不好意思的一笑,也沒有為自己辯解。
一開始馮導的確考慮過章子怡參演《唐山大地震》,但是後來卻因為各種原因選擇了徐帆。
媒體問起,馮小剛說,章子怡太貴,應該把錢花在電影製作上,結果媒體解讀為章子怡不參演是嫌價格不高。
不知道觀眾看沒看過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其中文工團內部男男女女的勾心鬥角,像極了章子怡小時候學舞蹈那時的情景。
很多人會納悶章子怡一個工人家庭的孩子當初咋可能進舞蹈學院呢?
那個年代要進舞蹈學院,一般都是世家子弟,章子怡本來要去學習體操了,結果體操學院恰好那年不招生。
因為模樣俊俏,一紙推薦信她就進了舞蹈學院附中。那時候舞蹈學院一進去試學兩年,如果不行直接勸退。
寄宿式的學院如同一個小小的社會,別的孩子都是定向培養,小孩子們學著大人一樣勾心鬥角。
章子怡進去之前什麼培訓也沒參加,什麼背景也沒有,為了能留下來,她就像芳華裡的女主角一樣,每天晚上黑燈瞎火的,偷偷的進去練功。
因為和同學們的背景實在差距太大,業務上的差距可以通過努力來縮小,但是心理上的差距壓的她實在喘不過氣來。
一天晚上,她偷偷跑出來在學校操場躺著發呆數星星,結果老師找不到她還報了警。
1994年,全國桃李杯舞蹈大賽,她的機會來了。
系主任力排眾議,把專業不突出,但是表演能力強的章子怡報了上去。
一曲《孔雀》,章子怡摘下了當年的「表演獎」桂冠。
後來中央歌舞團要走了章子怡。結果章子怡不走尋常路,放棄了保險的「鐵飯碗」,報考了中戲。
多年後舞蹈學院的同學說:我們到現在才想清楚的事,她十幾歲就想清楚了。
一般人會抱著鐵飯碗,等著抱不動的時候,再去考中戲。
章子怡早早的看到自己的能力優勢,作出了最有利的選擇。
到了中戲的章子怡又是兩眼發黑,從頭再來,她又是完全沒有戲劇經驗的那個。
年紀最小的章子怡和劉燁分到了一個作業小組,兩個人曾經是中戲一個班裡當年有名的難兄難妹,表演都特別的差。被老師每天一頓狠批。
可偏偏就是這兩位,後來一個拿影帝,一個拿影后。都成了最有名氣的演員。
人的一生,關鍵選擇就那麼幾步,不管出身如何,能夠抓住翻身的機會,拼命趕上,日後就有可能比別人過得。
章子怡當初奮鬥的那幾年,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做演員受點傷那算什麼?」
她的成名作《我的父親母親》是與張藝謀三次合作才得到的機會。
她的《臥虎藏龍》是舒淇不要的角色,別人太苦了堅持不下來,才落在了她頭上的。拍武打戲時指甲掉了綁上繼續拍。
後來一段時間,章子怡一度因為一些負面信息形象大跌,被人詬病。
2013年《一代宗師》章子怡用努力拼搏感動了王家衛,拿下了宮二這個角色,她硬是憑藉「宮二小姐」拿下12個影后。
拿到獎盃的她,少有的露出柔軟的一面:我流過很多眼淚,在片場以外,也在宮二的身體裡。
她又一次依靠自己從負面形象爬了起來。
這就是章子怡,只要踩不死我,我就要活出自己的精彩。
領獎的時候,章子怡還曾在臺上激動的是感謝了導演王家衛,和自己的搭檔梁朝偉,稱自己和他們一起合作拍戲,就是一個學習和進步的過程。
而這部《一代宗師》也歷時三年多才拍攝完成,章子怡說在期間自己收穫最多的感受就是三個字「心甘情願」。
她也從在劇組的日子裡體會到了臺前幕後每個每個工作人員的不容易,大家都是因為對這個行業的熱愛才會全身心的把精力和熱情都傾力奉獻。
在對行業的從業者表示尊敬之後,章子怡還說道:冬天是個好季節,也是個收穫的季節。不僅能夠收穫到這沉甸甸的獎盃,還收穫了幸福。
這句話就是暗示自己和汪峰的愛情十分美滿,而且這一年,的的確確章子怡是愛情事業都雙豐收。
章子怡,一個努力並且追求極致的好演員,從角色中見自己,見眾生,從而見天地。
想知道章子怡渴望成功的野心有多大,看看她的眼神就知道了。